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1440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引锭头本体的材质采用扁钢,内部空腔的底面呈上凸的双曲面,内部空腔的深度和底面双曲面的曲率半径与铝合金扁锭宽度三者之间的比例为(0.8~1.5)∶(16~20)∶(4~7),并且内部空腔的四个侧壁带有锥度,内部空腔的底部还开有排水孔。有效消除了硬铝合金扁锭在铸造开始阶段出现的开裂现象,较好满足铝合金连续铸造工艺所要求的工作特性;工作稳定、寿命长,应用前景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属于铝合金 半连续铸造

技术介绍
铝合金半连续铸造过程的开始阶段是整个铸造过程最不稳定的阶段,会发生铸锭开裂、漏流等严重的铸造问题。尤其对于以2xxx和7xxx为代 表的硬铝合金,由于铸锭的合金元素含量高,晶界处的低熔点共晶相数目 较多,在凝固过程中铸锭的塑性区较小,脆性区较大,铸锭抵抗裂纹的能 力非常低,很容易发生热裂。尤其是硬铝合金板坯,由于板坯四面冷却的 不均匀性,铸锭发生热裂的倾向更大。铸造的开始阶段是铸造过程最不稳定的阶段,也是铸锭最容易发生热 裂的阶段。在铸造初始,液态熔体在结晶器和引锭头共同冷却作用下凝固, 铸锭中心和边部的冷却速度差异较大,由凝固收縮产生的内应力较高。对 于硬铝合金,由于其本身在凝固过程中脆性区较大,塑性区较小,因此该 系合金铸锭在铸造的开始阶段发生热裂的倾向就更大,对于大规格的硬铝 合金扁锭很难顺利铸造成形。因此,必须要有合适的引锭头,以保证铸锭 的稳定铸造成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旨 在有效解决硬铝合金扁锭在铸造开始阶段容易开裂的问题,此引锭头安装 方便、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包括引锭头本体和内部 空腔,其特点是引锭头本体的材质采用扁钢,内部空腔的底面呈上凸的 双曲面,内部空腔的深度和底面双曲面的曲率半径与铝合金扁锭的尺寸三者之间的比例为(0.8 1.5): G6 20): (4 7),并且内部空腔的四个侧壁带有锥度,内部空腔的底部还开有排水孔。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所述 内部空腔的侧壁带有锥度,为了减小铸锭底部的冷却强度,引锭头侧壁与竖直面的夹角范围为25。 55°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引 锭头的外壁呈锥角为3。的负锥面。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引 锭头的底部开有螺纹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本专利技术引锭头内部空腔有较大深度,空腔底面采用上凸的双曲面设 计,可以增加起始铸造阶段铸锭中心部位的冷却能力,减小中心和边部由 于冷却差异导致的热应力。引锭头空腔的底部的排水孔斜向下直接将铸造 开始以及铸造后期引锭头空腔内的存水排空。引锭头外部的负锥面,不仅 可以防止引锭头进入结晶器时引锭头外表面对结晶器内壁的刮伤,而且可 以防止结晶器内的二次冷却水上溅,保证铸造安全。引锭头通过底部螺纹 和滑动支撑台连接,方便拆卸和维修。有效消除了现有技术硬铝合金扁锭 在铸造开始阶段出现的开裂现象,较好满足铝合金连续铸造工艺所要求的工作特性;非常实用,工作寿命长,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引锭头的剖视图; 图2:本专利技术引锭头的俯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所示, 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包 括引锭头本体2和内部空腔3,引锭头材质采用热变形系数较小,导热能 力相对较差的扁钢,内部空腔的底面4呈上凸的双曲面,内部空腔的深度 和底面双曲面的曲率半径与铝合金扁锭的尺寸三者之间的比例为(0.8 1.5): U6 20): (4 7);并且内部空腔的四个侧壁带有锥度,其侧壁与竖直面的夹角为25。 55° ;内部空腔的底部设有排水孔5;引锭头的外 壁呈锥角为3。的负锥面。引锭头的底部开有螺纹孔l。引锭头内部空腔3深度较大,空腔底面4采用上凸的双曲面设计,以 增加起始铸造阶段铸锭中心部位的冷却能力,减小中心和边部由于冷却差 异导致的热应力。引锭头内部空腔深度以及引锭头底面双曲面的曲率半径 和铝合金扁锭的尺寸、规格有关,对于150X450mm规格的硬铝合金扁锭, 引锭头内部空腔深度的范围为70 90mm,底面轧边曲率半径的范围是 1000 1800mm,轧边曲率半径的范围是110 190mm。引锭头外部采用锥角为3°的负锥面设计,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引锭头 进入结晶器时引锭头外表面对结晶器内壁的刮伤,而且可以防止结晶器内 的二次冷却水上溅,保证铸造安全。引锭头空腔的底部开有排水孔5,排水孔斜向下直接将铸造开始以及铸造后期引锭头空腔内的存水排空。排水孔的直径较小,防止铝熔体渗入 而堵塞孔洞。引锭头通过底部螺纹和滑动支撑台连接,可方便地进行拆卸 和维修。在铸造时,首先利用引锭头底面的排水孔5将内腔中的存水排空,引 锭头内腔3采用风管吹干。随后引锭头上升进入结晶器预设位置处。在铸 造的开始阶段保证铝合金熔体缓慢、均匀地充满引锭头内部的空腔,待熔 体液面开始漫过引锭头上表面后引锭头以设定的铸造速度下移,半连续铸 造过程开始。本引锭头由于采用深内腔设计和底面双曲上凸设计,有效的 减少了硬铝合金铸锭中心和边部的冷却差异,降低了内应力。因此,采用 本专利技术的引锭头大大降低了硬铝合金扁锭在铸造开始阶段发生裂纹的倾 向,较好满足铝合金连续铸造工艺所要求的工作特性,工作稳定,寿命长, 经济效益卓越。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 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 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包括引锭头本体(2)和内部空腔(3),其特征在于:引锭头本体(2)的材质采用扁钢,内部空腔的底面(4)呈上凸的双曲面,内部空腔的深度和底面双曲面的曲率半径与铝合金扁锭的尺寸三者之间的比例为(0.8~1.5)∶(16~20)∶(4~7),并且内部空腔的四个侧壁带有锥度,内部空腔的底部还开有排水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包括引锭头本体(2)和内部空腔(3),其特征在于引锭头本体(2)的材质采用扁钢,内部空腔的底面(4)呈上凸的双曲面,内部空腔的深度和底面双曲面的曲率半径与铝合金扁锭的尺寸三者之间的比例为(0.8~1.5)∶(16~20)∶(4~7),并且内部空腔的四个侧壁带有锥度,内部空腔的底部还开有排水孔(5)。2. 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杰王家淳刘金炎马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