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1369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包括导入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的导入管、与导入管相连接的环状分布管以及多个设置在环状分布管内周侧的火焰孔;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火焰孔与环状分布管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倾角,该多个火焰孔与环状分布管的径向之间形成第二倾角,该第一倾角为32°,该第二倾角为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确保能效率能达到最高的同时,让碳氧化合物及氮氧化合物也能达到最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置在炉具上的内焰式燃烧器,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其通过对火焰孔射出角度的最佳设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燃烧性能和燃烧能效,并且同时降低了碳氧化合物及氮氧化合物的生成。
技术介绍
传统的燃烧器,一般是由铜分火器和铸铁引射器组成的分体燃烧器,其重量较重、成本较高,而且热效率也偏低,一般仅为55%左右,不节能;另外用户用久后,水等污垢会堵塞火孔,滴水通过铜分火器火孔掉入铸铁引射器中,铸铁容易生锈,易出现烟气CO严重超标,有时红火有时黑烟,非常不环保。 由此,人们开发出采用金属薄板制成的内焰式燃烧器,其将火盖和引射器一体式冲压成型,具体请参照中国技术专利ZL200420121105.4,其公开了一种内焰式燃烧器,包括导入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的导入管、与导入管相连接的环状分布管以及连通于分布管内周侧的上火焰孔和下火焰孔,通过该上火焰孔和下火焰孔而一起形成一个环状火焰。请参照上述专利中的附图,其为了提高燃烧性能和燃烧能效,该上火焰孔和下火焰孔均朝上倾斜,并且各个燃烧火焰孔相对于整个燃烧器的径向均呈倾斜设置,从而可以让各燃烧火焰孔喷出的燃烧火焰,呈螺旋状地向上升起而成旋转火焰。但是,对于燃烧火焰孔朝上的倾斜角度以及燃烧火焰孔与燃烧器径向之间的偏角均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尤其未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故使得燃烧性能和燃烧能效始终无法达到最佳。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燃烧器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燃烧性能和燃烧能效始终无法达到最佳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包括导入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的导入管、与导入管相连接的环状分布管以及多个设置在环状分布管内周侧的火焰孔;其中,该多个火焰孔与环状分布管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倾角,该多个火焰孔与环状分布管的径向之间形成第二倾角,该第一倾角为32°,该第二倾角为30°。进一步,该环状分布管具有离导入管较近的第一气腔区和离导入管较远的第二气腔区,该多个火焰孔所在圆的中心与环状分布管外周侧所在圆的中心呈偏心设置,并且该多个火焰孔所在圆的中心靠近于第二气腔区。进一步,该燃烧器还包括成型在第一气腔区内火焰孔内壁上以扩大火焰孔燃气出口通道大小的压槽。进一步,该第一气腔区内的每一火焰孔都形成有压槽,位于两端的压槽以所有火焰孔所在圆的中心之间构成158度夹角。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其通过设置第一倾角和第二倾角;如此,燃烧器在使用时,各燃烧火焰孔喷出的燃烧火焰,呈螺旋状地向上升起而成旋转火焰,从而极大地提高燃烧性能及燃烧能效,尤其是让第一倾角设置为32°以及让第二倾角设置为30°,更是确保能效率能达到最高的同时,让碳氧化合物及氮氧化合物也能达到最低。更进一步,其通过调整多个火焰孔所在的圆在环状分布管内的位置,如此能加大第一气腔区的容积而降低第二气腔 区的容积,从而起到减少第一气腔区中的流体压力,提高第二气腔区中流体压力的作用,并达到使从火焰孔中产生的火焰更加均匀的功效。如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还能均衡第一气腔区和第二气腔区中火焰孔所产生火焰的长度,使得受热锅底的高温温度趋于一致,避免出现受热锅底局部高温,有效降低燃气燃烧出现有害于环境的碳氧化合物及氮氧化合物,从而满足燃烧器燃烧的环保要求。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环保的燃烧器正面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环保的燃烧器背面的示意图。图中燃烧器100 导入管I环状分布管2 第一气腔区 21第二气腔区22 火焰孔3压槽31 聚能环支架 4热电偶支架5 第一倾角α第二倾角β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I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其被分为可盖合在一起的燃烧器上板和燃烧器下板,该燃烧器上板和燃烧器下板均为一体式冲压成型,该燃烧器上板上还成型有聚能环支架4和热电偶支架5。其中,该燃烧器具体包括导入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的导入管I、与导入管I相连接的环状分布管2以及多个设置在环状分布管2内周侧的火焰孔3,具体与
技术介绍
一样,该火焰孔3亦包括上火焰孔3和下火焰孔3,该环状分布管2具有离导入管I较近的第一气腔区21和离导入管I较远的第二气腔区22。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改进之处在于,该多个火焰孔3与环状分布管2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倾角α,该多个火焰孔3与环状分布管2的径向之间形成第二倾角β,该第一倾角α为32。,该第二倾角β为30°。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倾角α和第二倾角β ;如此,燃烧器100在使用时,各燃烧火焰孔3喷出的燃烧火焰,呈螺旋状地向上升起而成旋转火焰,从而极大地提高燃烧性能及燃烧能效,尤其是让第一倾角α设置为32°以及让第二倾角β设置为30°,更是确保能效率能达到最高的同时,让碳氧化合物及氮氧化合物也能达到最低。如表一所示,其是根据GB16410-2007 (家用燃气灶国家标准),实验对象为家用燃气灶,燃烧器为内焰旋火燃烧器,额定热流量为3. 8Kw,室温29°C,相对湿度65%,大气压力P = 100. 8Kpa而测定的值,该表仅针对第一倾角α的设计表一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包括导入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的导入管、与导入管相连接的环状分布管以及多个设置在环状分布管内周侧的火焰孔;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火焰孔与环状分布管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倾角,该多个火焰孔与环状分布管的径向之间形成第二倾角,该第一倾角为32°,该第二倾角为30°。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环状分布管具有离导入管较近的第一气腔区和离导入管较远的第二气腔区,该多个火焰孔所在圆的中心与环状分布管外周侧所在圆的中心呈偏心设置,并且该多个火焰孔所在圆的中心靠近于第二气腔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还包括成型在第一气腔区内火焰孔内壁上以扩大火焰孔燃气出口通道大小的压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气腔区内的每一火焰孔都形成有压槽,位于两端的压槽以所有火焰孔所在圆的中心之间构成158度夹角。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包括导入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的导入管、与导入管相连接的环状分布管以及多个设置在环状分布管内周侧的火焰孔;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火焰孔与环状分布管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倾角,该多个火焰孔与环状分布管的径向之间形成第二倾角,该第一倾角为32°,该第二倾角为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确保能效率能达到最高的同时,让碳氧化合物及氮氧化合物也能达到最低。文档编号F23D14/02GK102878559SQ20121037223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程志旭 申请人:福建省江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燃烧的燃烧器,包括导入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气的导入管、与导入管相连接的环状分布管以及多个设置在环状分布管内周侧的火焰孔;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火焰孔与环状分布管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倾角,该多个火焰孔与环状分布管的径向之间形成第二倾角,该第一倾角为32°,该第二倾角为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旭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江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