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岳专利>正文

利用人造山体与楼房结合产生综合使用效能的建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12828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建筑物,该建筑物由内部的楼房、与外部的人工构建的山体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建筑物既具有一般楼房的功能,也具有优秀的景观山体的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建筑物经过人工加工、美化、提纯、浓缩,将天然情况下不在同一处的山体景观,集中于一处人工构建的山体上;理论上除高海拔地区与高寒地区的山体景观以外,能够将各地的著名山体景观,均予以人工复制;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固定建筑物内部的楼房,既有通常楼房的全部功能,还可以借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固定建筑物独特的条件,开发成具有较大私家园林面积及优良绿化效果的别墅式住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建筑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人造山体与楼房结合产生综合使用效能的建筑物
技术介绍
从发展历史上看自然式山水园林技术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二个主要过程、并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过程。已经经历的二个主要过程是1,古园林时期;2,屋顶绿化时期;即将进入新的发展过程是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时期。I,古园林时期(4000年前-1900年)早在殷商时期(公元前1600年一公元前1046年),我国就出现了皇家园林 “囿”。“囿”字最早出现于殷甲骨文、继之见于商周金文,亦称钟鼎文、以及秦代前后的石鼓文。“囿”是基本依靠自然景物、略微施以人工改造的园林。“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了,我国是世界园林技术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国际上,类似技术最早的出现,是距今约4000年前,古苏美尔人建造的“大庙塔”。上世纪20年代初,英国考古学家伦德爵士发现该塔的三层台面上,有种植过大树的痕迹,可见“大庙塔”是高层建筑人造花园的发源地。但是真正的高层建筑人造花园,是距今约2700年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该园比“囿”晚数百年。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在公元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花园犹如悬在半空中。但是,空中花园至今仍是一个传说,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古巴比伦泥版文书的楔形文字中,均没有找到关于空中花园的确切的文献记载、甚至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2002年5月,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计划重建新巴比伦城,包括在巴格达的枣拉公园“复建”空中花园。当时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对萨达姆的计划提出了抗议(见《生活时报》2002年5月14日)。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建造技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园技术、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园林是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明清时期,我国园林建造技术达到一个兴盛的高峰。并形成江南(苏、沪、宁、杭等地)园林、岭南(广东)园林、蜀中(四川)园林、北方(北京四周及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园林四大流派。其中,以江南园林为这一时期园林建造技术的典范。江南园林是住宅的延伸部分,住宅处于园林之中,园实质上是宅的院子,但宅是宅园是园,二者彼此相对独立存在。园林占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更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造园技术,得到了十分聪明的应用,留下了不少巧妙精致的佳作,古园林时期的建造技术主要是造园技术。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中国的古园林时期总体结束。国际上古园林时期的总体结束,比这一时间还要更早一些。可见在国内外作为园林技术起源的“古园林时期”,技术的主体部分是造园,而不是建造人居建筑。人居建筑与园林做为物质部分,是彼此分离的,以人居建筑的外部轮廓线为界限,二者之间均有鲜明的分野。与“囿”及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中,没有或基本没有相关人居建筑的情况不同,我国明清时期园林建造技术在空间方面,注重将园林作为住宅的延伸部分,这是建造技术与建造理念的重大进步。在外观特征上,“古园林时期”的园林建筑物,基本上是只见园而不见房的。2,屋顶花园时期(1959年——仍在持续)屋顶花园即楼顶绿化,是指在各类建筑物的屋顶、露台、天台等人工基质地进行的绿化。 195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奥克兰市在一座六层楼的顶部,建造了一个屋顶花园,屋顶绿化自此获得成功。随后在1980年代,屋顶花园开始在欧洲国家流行,当时主要集中于德国、瑞士、荷兰和比利时。如今,屋顶绿化在欧、美国家已成为一种时尚。我国屋顶花园的起步并不晚,1960年代,四川省的成都、重庆等一些城市,已开始出现屋顶花园的雏形,几乎与美国奥克兰市的屋顶花园同时。当时上述城市利用工厂、车间、办公楼、仓库等建筑平屋顶的空地,种植瓜果、蔬菜等开展农副业生产。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上世纪50年代后期食品严重短缺所存在的心理阴影。这些屋顶花园与其说是花园,母宁说是果、菜园更准确一些。1970年代,我国第一个大型屋顶花园在广州东方宾馆10层屋顶建成,面积约900平方米,它是我国建造最早、并按统一规划设计与建筑物同步建成的屋顶花园。1983年,北京长城饭店在其主楼西侧的低层屋顶上,建成了我国北方第一座大型露天屋顶花园。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建设迅速的发展,人们对屋顶花园的认识上有了转变,包括建筑师们也开始有意识地在建筑设计中积极的考虑屋顶绿化的因素。在全国各大城市如北京、重庆、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等,屋顶绿化均以各种形式自发的展开,屋顶绿化建设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又一轮的热潮。可见作为园林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屋顶花园时期”,建筑技术的重点与主要方向,与“古园林时期”相反,主要是人居建筑(包括写字间等人工作的场所,下同)而不是造园,园林是人居建筑的附设品,仅在屋顶占有相对很小的部分。这一点在建筑的外观上表现得很明显,从建筑的外观上,只能看到人居建筑而看不到园林。在外观特征上,“屋顶花园时期”的园林建筑物,基本上是只见房而不见园的。3,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时期(现在至将来的一段时期)当然,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还没有成为事实,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时期还没有真正到来。但是,作为相关建筑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时期是依逻辑必将来到的。自然科学的实踐说明声、光、电等均属于波动,波动现象是波浪式进行的。科技的发展同样也是也是波浪式前进的。每一种科技的发展演变,都有它的生灭、起伏、进而被另一种技术取代,从而形成起伏相间的情况。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形上升,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总的来看,科技是向上发展的,但其前进轨迹是曲折的“之”字形、波浪形或螺旋形。在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已经经历的二个主要阶段中,“古园林时期”技术的重点与主要方向,是造园而非建造人居建筑;而“屋顶花园时期”恰好反之,技术的重点与主要方向是人居建筑而不是造园。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的历史,呈现左右摇摆的波浪式现象。其中各阶段主体技术的精雕细琢、以及细节或局部创新,只是主体技术的深化与细化,而不代表另一个全新的技术阶段的开始。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的下一步发展,必将是向前两二个技术阶段的中间方向发展,即向既不偏向于造园、也不偏向于建房,而是朝同时兼顾造园与建房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本专利技术 技术路线的实质。当然这里的“园”,主要指人工建造的山体类仿自然景观。下同,不另说明。在外观特征上,“本专利技术时期”的园林建筑物,将是即见房又见园的。从该建筑物之中与其外的某些特定方向,可能只见园而不见房,但在绝大多数方向上,将是同时见到房与园的。这时在该建筑物之外的人,会看到该建筑物山与楼融为一体,山腹及山下是楼、楼上及楼外是山,一时不易判别该建筑物究竟是山还是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高层建筑物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物的新概念、形态与应用方式,从而产生更佳的使用性能与功能,达到提高建筑物使用功效、经济收益、以及绿化、节约能源、减少土地成本等众多社会效益的目的,使其应用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更尤其是平原地区的大城市时,在建筑成本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人造山体与楼房结合产生综合使用效能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以人工建造的方式,在所述建筑物的外表面部分,即上表面和侧表面,构建类似天然山体的形态与景物,并在所述建筑物的一些部分上设置植物生长基质,该基质的特定部分以挡土墙固定:在所述建筑物的外表面以下和外表面以内构建楼房;所述的建筑物包括以下几种结构:(1)以所述建筑物的天面外墙与侧壁外墙为分界面,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部分;(2)所述建筑物的内部类似于通常的楼房,并具有楼房一切的功能;(3)所述建筑物的外部主体,以人工方式构建成与天然山体类似的人造山体;(4)所述建筑物上具有承载植物生长基质的建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岳
申请(专利权)人:张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