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正碰安全性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正碰吸能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对乘用车的碰撞安全研究的比较多,并且制定了各种法规,但对客车的正面碰撞研究相对较少。乘用车可以通过前端保险杠及发动机舱的变形吸收碰撞能量,客车由于前部空间有限,前部通常没有吸能机构,客车主要依靠前围和车架纵梁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碰撞安全性较差,容易造成乘员伤亡。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适用于客车的正碰吸能机构,以提高客车碰撞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客车的汽车正碰折弯吸能机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吸能机构的汽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正碰折弯吸能机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正碰折弯吸能机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车架纵梁,在两车架纵梁前端的前方设置有保险杠,在保险杠与两车架纵梁之间均设有折弯吸能装置,折弯吸能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纵梁上、靠近车架纵梁前端的吸能柱阵列,在吸能柱阵列与保险杠之间的空间内设有用于传递来自保险杠的碰撞力、推动吸能柱阵列中的吸能柱折弯变形的推力杆,吸能柱阵列中的吸能柱的两端部穿设在车架纵梁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正碰折弯吸能机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车架纵梁,在两车架纵梁前端的前方设置有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在保险杠与两车架纵梁之间均设有折弯吸能装置,折弯吸能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纵梁上、靠近车架纵梁前端的吸能柱阵列,在吸能柱阵列与保险杠之间的空间内设有用于传递来自保险杠的碰撞力、推动吸能柱阵列中的吸能柱折弯变形的推力杆,吸能柱阵列中的吸能柱的两端部穿设在车架纵梁上、下侧板上开设的对应的插孔中,各吸能柱均与车架纵梁的上侧板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俊德,孙明英,张博强,李政茂,铁巍巍,袁世洁,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