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的模具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0904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用于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的模具,由上模具和下模具两部分组成,上模具的内腔为锥形结构,上模具中的上模具内棱线与下模具中的下模具内棱线对齐。加工上述模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无缝钢管上截取出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并预留出4mm的工作余量;将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进行粗加工,至止工作余量为0.3~0.5mm;采用锥形绞刀使上模具坯体的内腔形成锥形结构;将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进行高频淬火和高温回火处理,使其硬度达到HRC52~56;将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用进行精加工以达到成品长度为止;用磨床对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的内腔进行精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模具的硬度,并使物料的压缩比变大,更容易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的模具会对设备的生产效率、成型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现有的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的模具大多数使用的是方孔模具或单体模具,而方孔模具会因为四个角受力不均匀而导致内孔堵塞影响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成型效果;而单体模具由于更换效率低下,影响了设备的生产效率。另外,由于现有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模具的硬度均在HRC4T48之间,这样可能会因为模具受力过大使模具断裂,从而严重的影响了设备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使模具和下模具的硬度大幅度提高,还可以使物料的压缩比变大,使物料更容易成型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的模具,由上模具和下模具两部分组成,所述上模具设置在所述下模具的上端,所述上模具的内腔为锥形结构,所述上模具中的上模具内棱线与所述下模具中的下模具内棱线对齐。所述上模具中的上模具内棱线与所述上模具的上模具外线之间形成3° V的夹角。所述下模具内棱线呈平行结构设置。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中内腔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结构。所述上模具内腔与所述下模具内腔的内壁均为平滑状结构。一种加工权利要求I所述模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0、在40Cr无缝钢管上采用金属带锯床GB4028截取出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并预留出4mm的工作余量;200、将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用CA61100车床进行粗加工,直至上模具胚体与下模具胚体中的工作余量为O. 3-0. 5mm ;300、采用锥形绞刀使上模具坯体的内腔中形成锥形结构;400、将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进行高频淬火和高温回火处理,使其硬度达到HRC52 56之间;500、将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用CA6140车床和YGlO刀具进行精加工以达到成品长度为止;600、用M131磨床对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的内腔进行精磨。在步骤100中,所述上模具坯体的长度为24mm,其中,上模具成品长度为20mm。在步骤100中,所述下模具坯体的长度为94mm,其中,下模具成品的长度为90mm。在步骤300中,在上模具坯体的内腔中形成3° 7°的锥形孔。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由上模具和下模具两部分组成,使模具更换方便互换性强,同时降低了更换率,使模具使用寿命更长久;2、本专利技术将上模具的内部设置为锥形结构,可使物料的压缩比变大,从而物料更容易成型、密度更高,使产品的质量更好;3、由于上模具与下模具中内腔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结构,可使其内部受力均匀,不会导致物料堵塞;4、采用上述加工方式制成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其硬度可达到HRC52 56之间,远超过现有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模具的硬度(HRC4T48),由于提高了模具的强度,使其不会因 为受力过大而断裂。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中模具的剖视图;图2为图I中上模具的俯视图;图3为图I中下模具的俯视图。主要符号说明如下I-上模具2-上模具内棱线3-上模具外线4-下模具5-下模具内棱线6-上模具内腔7-下模具内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至图3所示,该模具由上模具I和下模具4两部分组成,上模具I的高度小于下模具4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上模具的高度为20mm,下模具的高度为90mm。上模具I设置在下模具4的顶部端面上,上模具内腔与下模具内腔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结构,可使其内部受力均匀,不会导致物料堵塞。上模具I中的上模具内棱线2与下模具中的下模具内棱线5对齐,采用此种结构,可避免物料在下落过程中堵塞在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结合处。另外,由于上模具内腔6与下模具内腔7的内壁均为平滑状结构,可使物料由上模具内腔6顺利的进入下模具内腔7的底部,可避免物料在下落过程中堵塞在某一位置,使成型后的物料长度相同。下模具内棱线呈平行结构设置。上模具I的内腔为倒立的锥形结构,上模具内棱线2与上模具外线3之间形成3° 7°的夹角。采用此种结构可使物料的压缩比变大,从而物料更容易成型、密度更高,使产品的质量更好。另外,将上模具的内腔设置为倒立的锥形结构,形成缩口,还便于将物料集中导入上模具的内腔中。将模具由上模具与下模具两部分组成,可使模具具有更换方便、互换性强等优点,同时还可以降低了更换率,使模具使用寿命更长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加工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模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0、在40Cr无缝钢管上采用金属带锯床GB4028截取出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并预留出4mm的工作余量;;200、将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用CA61100车床进行粗加工,至止上模具坯体与下模具坯体中的工作余量为O. 3^0. 5mm ;300、采用锥形绞刀使上模具坯体的内腔中形成的锥形结构;400、将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进行高频淬火和高温回火处理,使其硬度达到HRC52 56之间;500、将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用CA6140车床和YGlO刀具进行精加工以达到成品长度为止; 600、用M131磨床对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的内腔进行精磨。在步骤100中,上模具坯体的长度为24mm,其中,上模具成品的长度为20mm,预留工作余量的长度为4_。下模具坯体的长度为94_,其中,下模具成品的长度为90_,预留工作余量的长度4mm。在步骤300中,在上模具坯体的内腔中形成3° 7°的锥形孔。本专利技术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均是采用40Cr无缝钢管制作而成,其耐磨性能很好,可以提高每套模具的产量。在上述加工方法中,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的重量分别为IOOg与350g,而制成后上模具成品与下模具成品的重量分别为80g与300g。采用上述加工方法制成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其硬度可达到HRC52 56之间,远超过现有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模具的硬度(HRC4T48),由于提高了模具的硬度与耐磨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受力过大而发生断裂。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的模具,由上模具和下模具两部分组成,所述上模具设置在所述下模具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的内腔为锥形结构,所述上模具中的上模具内棱线与所述下模具中的下模具内棱线对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中的上模具内棱线与所述上模具的上模具外线之间形成3° 7°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内棱线呈平行结构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用于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中内腔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内腔与所述下模具内腔的内壁均为平滑状结构。6.一种加工权利要求I所述模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0、在40Cr无缝钢管上采用金属带锯床GB4028截取出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并预留出4mm的工作余量; 200、将上模具坯体和下模具坯体用CA61100车床进行粗加工,直至上模具胚体与下模具胚体中的工作余量为O.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生物质致密成型机中的模具,由上模具和下模具两部分组成,所述上模具设置在所述下模具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的内腔为锥形结构,所述上模具中的上模具内棱线与所述下模具中的下模具内棱线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国民张庆瑞施江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奥科瑞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