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料压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6634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棒料压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包括固定座、压杆和压头,所述上模与下模压头直径相同;所述凹模包括固定座和凹模体,所述凹模体上设置有圆柱形模孔;所述上模与下模套在凹模中后与凹模壁之间间距为0.3-0.5mm。本发明专利技术压制棒料产品时既能够保证压制产品质量同时又方便脱模,不会造成模具咬死。采用硬质合金套可以延长寿命和降低加工成本。压制的产品既美观有能防止产品边角破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颗粒状粉料压制成棒料的压制模具,特别是用于植物秸杆颗粒。
技术介绍
将颗粒状粉料压制成棒料,需要将颗粒状粉料在凹模中经上下模同时加压压制而成。现有的压制模具上下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较小,压制过程中容易发生上下模咬死在凹模中的情况。如果加大上下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由于压制原料是颗粒不均匀的粉料,既有颗粒有包含粉末,粉末状的原料又会嵌入到上下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中去使得上下模咬死。因此,上下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设置需要保证既能够良好脱模,又能够保证压制的产品的外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将颗粒状粉料压制成棒料的压制模具,特别是用于植物秸杆颗粒的棒料压制模具。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棒料压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包括固定座、压杆和压头,所述上模与下模压头直径相同;所述凹模包括固定座和凹模体,所述凹模体上设置有圆柱形模孔;所述上模与下模套在凹模中后与凹模壁之间间距为O. 3-0. 5mm。这个间距能够保证压制产品质量同时方便脱模,不会造成模具咬死。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模孔设置在硬质合金套中,所述硬质合金套镶嵌 在所述凹模体中。由于采用了硬质合金的模孔,使得凹模的寿命大大的延长,同时外部的凹模体可以采用普通的钢材,节约了材料成本,也降低了加工难度。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棒料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与下模压头直径略大于压杆直径,所述压头头部具有直径略小于压头直径的圆台形凹坑。采用该种结构只有压头部分与凹模模孔和原料接触,减小了压制时的阻力,同时压头上的圆台形凹槽是的压制出的产品两端具有倒角,既美观有能防止产品边角破碎。本专利技术压制棒料产品时既能够保证压制产品质量同时又方便脱模,不会造成模具咬死。采用硬质合金套可以延长寿命和降低加工成本。压制的产品既美观有能防止产品边角破碎。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上模、下模和凹模正视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模、下模和凹模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棒料压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凹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包括固定座I、压杆2和压头3,所述上模与下模压头直径相同;所述凹模包括凹模固定座4和凹模体5,所述凹模体5上设置有圆柱形模孔;所述上模与下模套在凹模中后与凹模壁之间间距为O. 3-0. 5_。所述圆柱形模孔设置在硬质合金套6中,所述硬质合金套6镶嵌在所述凹模体5中。所述上模与下模压头3直径略大于压杆2直径,所述压头3头部具有直径略小于压头直径的圆台形凹坑。 工作时下模套在凹模中,下模下降,原料流入模孔,松散的原料将模孔填满,上模下压,下模上顶,将模孔内的原料压缩成为紧密的棒料,上模上抬,下模向上顶出,将棒料顶出脱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棒料压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包括固定座、压杆和压头,所述上模与下模压头直径相同;所述凹模包括固定座和凹模体,所述凹模体上设置有圆柱形模孔;所述上模与下模套在凹模中后与凹模壁之间间距为0.3?0.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料压制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包括固定座、压杆和压头,所述上模与下模压头直径相同;所述凹模包括固定座和凹模体,所述凹模体上设置有圆柱形模孔;所述上模与下模套在凹模中后与凹模壁之间间距为O. 3-0. 5mm。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苏菱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