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散热铝条组件,其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包括第一散热铝条、第二散热铝条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散热铝条的一侧安装有背光模组的LED灯,另一侧与背光模组的边框侧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散热铝条经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散热铝条呈L形拐角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铝条固定在背光模组的背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导光板膨胀时,通过散热铝条带动LED灯位移,有效避免了导光板因膨胀挤压LED灯导致LED灯损坏,有利于延长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在导光板收缩时,利用安装于散热铝条上的弹性件使LED灯归位,确保LED灯与导光板之间始终保持较小的间隙,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LED灯的入光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散热铝条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液晶显示屏设 计时,为了使液晶显示屏向薄型化方向发展,通常采用侧入光式背光模组。但是,侧入光式背光模组存在一个比较致命的缺陷,即导光板因环境变化而膨胀挤压到LED灯,造成LED灯的损坏或者漏蓝光等。为了避免此问题发生造成产品不良,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导光板和LED灯的间隙留的足够大,这样才能避免导光板胀大将LED灯挤压损坏或者漏蓝光等问题发生。但是导光板和LED灯的间隙加大,不仅会出现灯影,而且会大大降低LED灯的入光效率,造成LED灯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入光效率高且有效避免导光板膨胀挤压LED灯的背光模组及其散热铝条组件。本技术提出ー种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包括第一散热铝条、第二散热铝条和弾性件,所述第一散热铝条的一侧安装有背光模组的LED灯,另ー侧与背光模组的边框侧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散热铝条经所述弾性件与所述第二散热铝条呈L形拐角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铝条固定在背光模组的背板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铝条的下部向所述第二散热铝条延伸出ー凸块,所述第二散热铝条朝向所述第一散热铝条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凸块适配的凹槽。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拉カ弹簧,所述拉カ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铝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散热铝条连接。优选地,所述拉カ弹簧套接在所述凸块上。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还包括限位销,所述第二散热铝条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凸块对应于所述限位孔设置有限位切槽,所述限位销穿过所述限位孔和限位切槽。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还包括限位销,所述第二散热铝条沿所述凸块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孔或限位槽,所述限位销穿过所述限位孔或限位槽,所述凸块垂直于延伸方向的边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散热铝条两侧的限位销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铝条的一端和第二散热铝条的一端经铰链铰接。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扭カ弹簧,所述扭カ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铝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散热铝条连接。优选地,所述扭カ弹簧设置于所述铰链中。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所述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包括第一散热铝条、第二散热铝条和弾性件,所述第一散热铝条的一侧安装有背光模组的LED灯,另ー侧与背光模组的边框侧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散热铝条经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散热铝条呈L形拐角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铝条固定在背光模组的背板上。本技术在导光板膨胀时,通过散热铝条带动LED灯位移,有效避免了导光板因膨胀挤压LED灯导致LED灯损坏,有利于延长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在导光板收缩时,利用安装于散热铝条上的弾性件使LED灯归位,确保LED灯与导光板之间始终保持较小的间隙,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LED灯的入光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Ca)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 (b)为图2 Ca)中限位销在第二散热铝条内部的A向剖视图;图2 (C)为图2 Ca)中限位销在第二散热铝条边缘的A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參照附图做进ー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所示,图I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出的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包括第一散热铝条110、第二散热铝条120和弾性件,第一散热铝条110的一侧安装有背光模组的LED灯140,另ー侧与背光模组的边框侧壁之间形成间隙100。第一散热铝条110经弹性件与第二散热铝条120呈L形拐角连接,本实施例的弾性件为拉カ弹簧130,拉カ弹簧130 —端与第一散热铝条1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散热铝条120连接,通过拉カ弹簧130,使第一散热铝条110和第二散热铝条120在横向方向拉紧。第二散热铝条120固定在背光模组的背板150上,可通过螺钉锁紧。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LED灯140与导光板160 —端相对设置,当导光板160因变形膨胀时,导光板160 —端抵住LED灯140,进而向第一散热招条110施力,由于第一散热铝条110与背光模组的边框侧壁之间留有间隙100,第一散热铝条110受到外力后向外移动,带动LED灯140移动,拉カ弹簧150被拉伸,有效避免了导光板160因膨胀挤压LED灯140导致LED灯140损坏;当导光板160收缩恢复形状后,由于拉カ弹簧150的拉力作用,使第一散热铝条110回归原位,带动LED灯140移动回位,确保LED灯140与导光板160之间始终保持较小的间隙,以有效提高LED灯140的入光效率,使LED灯140发出的光线得到充分利用。此外,本实施例第一散热铝条110的下部向第二散热铝条120延伸出ー凸块111,可将拉カ弹簧130套接在凸块111上,第二散热铝条120朝向第一散热铝条110的一端设置有与凸块111适配的凹槽,在安装第一散热铝条110和第二散热铝条120吋,将凸块111插入凹槽,使第一散热铝条110在移动时在竖直方向上不发生位移,确保LED灯140与导光板160始终保持位置相对应,有利于提高LED灯140的入光效率,使LED灯140发出的光线得到充分利用。如图2 Ca)所示,图2 Ca)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还包括限位销210。參照图2 (a)和图2 (b),图2 (b)为图2 (a)中限位销在第二散热铝条内部的A向剖视图。在第二散热铝条220设置有限位孔,凸块231对应于限位孔设置有限位切槽232,限位销210穿过限位孔和限位切槽232,对第一散热铝条230和第二散热铝条220在垂直于凸台231延伸方向进行限位,以确保第一散热铝条230在移位和回位后,LED灯240与导光板始终保持位置相对应,有利于提高LED灯240的入光效率,使LED灯240发出的光线得到充分利用。參照图2 (a)和图2 (C),图2 (C)为图2 (a)中限位销在第二散热铝条边缘的A向剖视图。本实施例中,限位销210还可采用以下方案对第一散热铝条230和第二散热铝条220进行限位。在第二散热铝条220沿凸块231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孔或限·位槽,限位销210穿过限位孔或限位槽,凸块231垂直于延伸方向的边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ニ散热铝条220两侧的限位销210之间的距离,以确保第一散热铝条230在移位和回位后,LED灯240与导光板始终保持位置相对应,有利于提高LED灯240的入光效率,使LED灯240发出的光线得到充分利用。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出的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与图I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散热铝条310的一端和第二散热铝条320的一端经铰链330铰接,连接在第一散热铝条310与第二散热铝条320之间的弹性件为扭カ弹簧340,扭カ弹簧340 —端与第一散热铝条3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散热铝条3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散热铝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铝条、第二散热铝条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散热铝条的一侧安装有背光模组的LED灯,另一侧与背光模组的边框侧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散热铝条经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散热铝条呈L形拐角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铝条固定在背光模组的背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成,张镇,
申请(专利权)人:创维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