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溶胶的硬化新法及其在熔模精密铸造制壳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742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使含硅溶胶的流态物料或制品与氯化钠(或氯化铵)水溶液接触,前者表面就会迅即形成硬化层,并随接触时间的延续,硬化层逐渐增厚直到物料全部硬化为止,此法应用于以硅溶胶为粘结剂的熔模精密铸造制壳中时,在模组上的涂料层中加有耐火纤维以及该模组在上述水溶液中浸渍硬化的情况下,可使脱蜡以前的制壳工时从现行工艺的约36小时缩短到约3小时,并省去为严格控制某些工艺因素而设置的设备和相应的能源消耗.(*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是用液体硬化剂,以外部接触方式对含硅溶胶的流体进行由表及里的硬化方法,以及此法在熔模精密铸造(以下简称精铸)中的应用问题。在以硅溶胶为粘结剂的现行精铸制壳过程中,涂料的硬化方法是建立在水分蒸发的基础上的。由于此过程极其缓慢,以致使整个型壳从开始制造到脱蜡为止的这一过程延续36小时左右,而这一水平的达到。尚需由各项工艺条件的严格控制及相应的设备和能源消耗来保证。尽管有人也曾提出过一些化学方法来加速硅溶胶的硬化过程,但由于这些方法本身所存在的某些缺点的影响,致使它们未能为生产所广泛接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生产,特别是以硅溶胶为粘结剂的精铸制壳生产提供一种简便易控的且具有较高经济技术效益的硅溶胶硬化新方法。其特征是,用氯化钠(或氯化铵)水溶液为液体硬化剂,当其以某种方式(如浸渍)与含硅溶胶的流体(如精铸制壳中所用的硅溶胶涂料)接触时,后者表层就会迅即硬化,并随着接触时间的延续,硬化层逐渐增厚,直到流体层全部硬化为止。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精铸制壳时,在涂料中加有耐火纤维的条件下,可使整个型壳从开始制造到脱蜡为止的这一过程所需时间缩短到3小时以下,而对各种工艺因素的要求却十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以氯化钠水溶液为液体硬化剂,令其以除混合外的任何方式与含硅溶胶的物料和制品接触,即可达到使后者由外向内逐层硬化的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以氯化钠水溶液为液体硬化剂,令其以除混合外的任何方式与含硅溶胶的物料和制品接触,即可达到使后者由外向内逐层硬化的方法。2.根据项1,该氯化钠水溶液的浓度是从10%到饱和浓度,使用时的液温是15~40℃。3.以氯化铵水溶液为液体硬化剂,令其以除混合外的任何方式与含硅溶胶的物料和制品接触,即可达到使后者由外向内逐层硬化的方法。4.根据项3,该氯化铵水溶液的浓度是从10%到饱和浓度,使用时的液温为15~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