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铸型的方法和设备,特别是交替送入上型箱和下型箱的场合。其中每个型箱先进入一个填沙工位,再进入一个压实工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在压实工序完成后并且型箱落到其输出轨道上之前,填沙框架即与型箱相分离并被单独送回填沙工位。(*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顺序送入的型箱中制造铸型的方法,其中每个型箱均被一个位于换位装置中的模板托向上抬起,离开其输入轨道,并与一个填沙框架一起进入填沙工位,型箱填充完毕后下降,通过换位装置移至压实工位下方,然后又升起,被压实后又重新下降,经分离后被输出轨道送走。一种能连续更换模板的造型机已被联邦德国公开专利说明书第3713937号所公开,其中对型箱的填沙和压实分别在空间上被隔开的工位上完成。由于在一个型箱填沙的同时,另一个型箱被压实,因此可以提高此类造型机的生产能力。但是将各个铸型单元组装在一起,即将模板托、型箱和填沙框架顺序叠放在一起并随后将其分开的时间则没有缩短。此外,公知的造型机中要使用辅助箱,其容积大致等于型箱和填沙框架所构成的型腔。由于该辅助箱的缘故,模板托要做较长距离的上升运动,这就导致了提升工作台结构上的复杂化。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专利技术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既能提高小时生产率,又能降低设备成本的制造铸型的方法和设备。从制造方法上讲,本专利技术上述任务的解决方案是,在压实工序完成后,型箱落到输出轨道上之前,填沙框架与型箱分离并被单独送回填充位置。这一方案的优点是,下一个待填沙的型箱在上升到填沙工位过程中,即可与填沙框架拼合,能实现在无附加升程情况下的直接充沙。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工序中既可完成模板托、型箱和填沙框架的顺序拼合,又可完成它们至填沙工位的上升运动。另外一个优点是,当型箱自压实工位下降到输出轨道上时,型箱已完成了与填沙框架的分离。从制造设备上看,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在于,在模板托的换位单元上方设置了另外一个用于填沙框架的换位装置。换位单元装有可调夹具,该夹具在填沙框架的上升运动中可以移至其轨道内一个夹持位置上,还可以移到该轨道外的一个静止位置上。这样就可以保证使填沙框架在填沙工位上向上运动,脱开换位装置,待填沙过程完成后再经过换位装置向下降落。同理在压实工位上填沙框架也能先通过换位装置,待压实工序完成后再由换位装置夹紧并与型箱分离。填沙框架的换位装置可以设计成直线运动的换位单元或者设计成摆臂。而模板托的换位单元则最好设计成转动式换位器,特别是转动台。这一换位单元同时还能完成在输入和输出轨道之间输送型箱的工作。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和特征体现在在压实之后填沙框架仅与型箱一起作一小段下降运动,然后停止,并且基本水平地移向填沙工位,最后被下一个升起的型箱顶到填沙工位。填沙框架大致与模板托的换位同时移动。在模板托的换位单元的上方装有填沙框架的换位装置。填沙框架的换位装置上有可调夹具,该夹具在填沙框架的上升运动中可以移至其轨道内的一个夹紧位置上,还可以移至该轨道外的一个静止位置上。夹具在夹紧位置上与填沙框架侧面的突出部相接合。填沙框架的换位装置是一个摆臂。摆臂被支承在填沙工位和压实工位之间的中央部位。模板托的换位单元为一个转动台。模板托的换位单元和填沙框架的换位装置均位于同一根轴上。待输入的型箱的输送由进入填沙工位的轨道完成,待输出的型箱的输送由自压实工位伸出的轨道完成。型箱在输入和输出轨道之间的输送由换位单元完成。两条轨道处于相互平行的位置。填沙框架的换位装置具有独自的摆动传动装置。模板托的换位单元和填沙框架的换位装置共用同一个传动装置。下面对照附图说明一个本专利技术的实例。图1表示造型机的侧视图;图2表示造型机的俯视图;图3表示填沙框架换位装置的放大的俯视图;图4表示换位装置俯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5表示图4中沿V-V线的剖视图,其中的位置为夹紧位置。如图1所示,在一个共有的机架1内设有一个填沙工位2和一个压实工位3。垂直于模板平面的滚动轨道4和5用于输入空的型箱6和输出完成了铸型的型箱7。两条轨道在填沙工位和压实工位的区域内均可做侧向折叠,以使型箱能够不受阻碍地沿垂直方向移动。这一移动动作分别由设置在填沙工位的提升台8和设置在压实工位上的结构强度较高的升降台9完成。在两个提升装置中间装有一个转动台10、该转动台具有两个呈180°布置的夹持器,用于夹持模板托11和12。在转动台10的上方同轴地装有填沙框架14的换位装置13。该装置可以以在完成了压实工序之后将填沙框架14送回填充位置。该装置的结构见下文所述。最后在图1中还有一个储沙箱15位于填沙工位的上方,提升台8位于储沙箱的下面。储沙箱的底部具有一个翻门或者类似的结构,以使型沙被填充到型箱和填沙框架中。在压实工位3上还装有一个压力箱16,在其压力脉冲的作用下可以以公知的方式将填满的型沙压实。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也包括不采用上述压实结构,而用机械式或者任意的其他方式压实的选择。本设备的功能如下所述空的型箱6以公知的方式通过滚动轨道4进入填沙工位。提升台8上升将模板托11自转动台上托起,从滚动轨道4上带走型箱6并从换位装置13上带走填沙框架14,然后带着这些顺序叠在一起的部件升到紧靠储沙箱15下底的位置。在型沙被填入由模板托11,型箱6和填沙框架14构成的铸型腔时,滚动轨道4和换位装置13的夹具向外侧摆动,以使铸型单元能够无阻碍地回降到转动台10上面。下面参照图4和图5说明换位装置13和填沙框架14之间的夹具的构造。从图中可以看出,换位装置由两根平行的摆臂13a和13b组成,两臂之间的距离稍大于填沙框架14的长度。为了实现两部件之间的可拆连接,在摆臂上设置了可以水平摆动的夹具17和18,它们可以与填沙框架上的突出部19和20扣在一起。在图4中,夹具位于摆回的静止位置,此时填沙框架可以自由地升降。在图5中,摆动式夹具18位于其夹紧位置上,此时突出部20上的导向销20a自上而下插到夹具上的孔18a内。以这种方式可以固定住填沙框架,并且可以通过提升台8将填沙框架抬起。夹具17和18的操纵可以采用气动工作缸,该工作缸在设备的连锁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动作。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的传动机构。在填沙工序完成后,夹具17和18处于在图4所示的位置上,此时滚动轨道摆开,使提升台8能够载着全部铸型单元下降。然后位于压实工位的铸型单元在转动台上旋转180°,与此同时换位装置13则将已从被压实的型箱上移开的填沙框架14送回填沙工位,此时在填沙工位处又被送入一个空的新型箱。填沙完毕后,铸型单元再被升降台9托起上升,此时滚动轨道5和位于压实工位处的摆臂13a和13b的夹具摆向外侧。此后铸型单元与压力箱16之间发生压力接触,从而引发压力脉冲。此时,在压实工位上夹具17和18已回到其夹紧位置。同样,滚动轨道5也向内摆回。因此当升降台9下降时,填沙框架14首先被换位装置13夹持并与型箱7相分离。然后型箱继续下降,直至落到滚动轨道5上,从而仅使位于转动台10的夹持器中的模板托12返回。大约在压实工位上发生上述升降运动的同时,在填充工位处,下一个新的型箱也在重复进行着开始所描述的升降运动。新的型箱又与从压实工位摆回的填沙框架叠合在一起。上述功能流程表明,由于利用换位装置13来单独完成填沙框架的输送,从而能够允许在两个工位上各进行一次升降运动便完成模板托、型箱和填沙框架的叠合、充沙、压实以及以上三个部件的分离,并且还能保证当一个型箱位于填沙工位时,同时始终有另一个位于压实工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这种设备和公知技术相比能大大提高小时生产率。此外整台设备结构合理、可靠。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设备还适用于交替输入下型箱和上型箱的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顺序送入的型箱中制造铸型的方法,其中每个型箱均被一个位于换位装置中的模板托向上抬起,离开其输入轨道,并与一个填沙框架起进入填沙工位,型箱被填充完毕后降下,通过换位装置移至压实工位下方,然后又升起,被压实后又重新降下,经分离后被输出轨道送走,其特征是,在压实工序完成后并且型箱(7)落到输出轨道(5)上之前,填沙框架(14)与型箱(7)相分离并被单独送回到填沙工位(2)。
【技术特征摘要】
DE 1989-3-14 P3908203.21.在顺序送入的型箱中制造铸型的方法,其中每个型箱均被一个位于换位装置中的模板托向上抬起,离开其输入轨道,并与一个填沙框架起进入填沙工位,型箱被填充完毕后降下,通过换位装置移至压实工位下方,然后又升起,被压实后又重新降下,经分离后被输出轨道送走,其特征是,在压实工序完成后并且型箱(7)落到输出轨道(5)上之前,填沙框架(14)与型箱(7)相分离并被单独送回到填沙工位(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压实之后填沙框架(14)仅与型箱(7)一起作一小段下降运动,然后停止,并且基本水平地移向填沙工位(2),最后被下一个升起的型箱(6)顶到填沙工位。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填沙框架(14)大致与模板托(11,12)的换位同时移动。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项实施所述方法的设备,其特征是,在模板托(11,12)的换位单元(10)的上方装有填沙框架(14)的换位装置(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填沙框架(14)的换位装置(13)上有可调夹具(17,18),该夹具在填沙框架(14)的上升运动中可以移至其轨道内的一个夹紧位置上,还可以移至该轨道外的一个静止位置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夹具(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姆勒捷特,
申请(专利权)人:巴登杜尔拉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