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肉去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4733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输送过程中完成螺肉与肠分离工序的螺肉去肠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设在机架(1)上的机筒(5),机筒(5)一端设有进料斗(8),另一端设有出料口(3),机筒(5)的顶部设有喷水口(6),机筒(5)的底部设有滤网(4),机筒(5)内设有由动力带动的螺旋轴(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因螺类已经熟化处理,连着肠的螺肉在螺旋输送过程中经水的冲击,螺肠与螺肉方便的实现分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食品加工设备,具体地说是ー种螺肉去肠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处理熟化后螺类的螺肉去肠装置。
技术介绍
底栖动物是生活繁衍在各类水体底部的动物。由于生长于水底层,营养丰富,生长快速稳定,其肉质细腻、鲜嫩,蛋白质含量丰富,尤其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钙等金属,是人类餐桌上的佳品。人们将底栖动物中的螺类直接搬入餐桌,食用时将带壳的螺类用清水洗浄,直接烹饪为美食。食用时食客用工具将螺肉挑出,去掉螺类内脏,然后食用。食用起来也非常麻烦,同时鲜活螺类运输及保存困难,螺壳等形成餐余垃圾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长期以来,因加工过程复杂、手工加工产量小、加工卫生条件得不到保证、加工产品保鲜困难等原因使底栖动物成为餐桌上的奢侈品。传统的底栖螺类食品的加工方式为人エ加工,首先将螺类清洗,然后手工将肉类挑出,手工分离肉与内脏,清洗后将肉进行保鲜等处理进入市场。由于螺类食物传统加工过程复杂,加工过程人为不可控因素较多,质量控制得不到有效保障,加工形不成批量,且加工后产品保鲜时易造成食品二次化学污染,此种加工形成的产品在市场上得不到广泛的认可。针对此种状况,需要设计出一套自动化程度高的エ艺设备,将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肉去肠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设在机架(1)上的机筒(5),机筒(5)一端设有进料斗(8),另一端设有出料口(3),机筒(5)的顶部设有喷水口(6),机筒(5)的底部设有滤网(4),机筒(5)内设有由动力带动的螺旋轴(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永索彭锦辉倪大友何白舜刘寿梅叶巧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通湖锦大特种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