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保护管的铸造工艺、方法及其砂芯、芯撑的设计技术

技术编号:81945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电偶保护管的铸造工艺、方法及其砂芯,芯撑的设计,其特征在于在铸造系统中合理地设计横浇道和内浇道,与横浇道和直浇道相连的有两个管子型腔;同时,在铸造过程中,设计了一种带有芯骨的砂芯和能够准确对砂芯定位的芯撑,它克服了在铸造热电偶保护管过程中容易形成气孔、偏心和成品率低等问题,特别适用于对较长的热电保护管的铸造中使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领域,特别是一种热电偶保护管的铸造工艺方法及其砂芯、芯撑的设计。热电偶是高温测量中的传感部分,主要用于金属冶炼,工业炉窑测温。在进行热电偶测温时,必须采用保护管以保证热电偶的一对偶丝不受损伤,在目前,热电偶的保护管大致有三种,一种是采用陶瓷或石英陶瓷管,但这种保护管存在有易碎及寿命短等问题;另外一种是不锈钢管,存在着价格昂贵、寿命短等问题,以上两者由于上述问题在国外已逐渐被淘汰;还有一种就是目前被国外采用的耐热铸铁管,这种铸铁管由耐热铸铁合金铸成,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我国曾于七十年代开始研制这种保护管,但未见投放市场及用于生产的报导。国外对该产品已进入生产使用阶段,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孔小,深且不通,故其生产的许多产品排气十分困难,铸件容易形成气孔及多孔;2.砂芯只能在一端可靠地定位,多数产品往往形成另一端偏心。由于上述两点原因,常常使得铸铁保护管的成品率较低;另外,国外在生产铸铁管时采用松香砂芯,该砂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专用设备生产,且造价昂贵,芯子很长时,形状的稳定性及强度存在一定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使成品率大大提高的热电偶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电偶保护管的铸造系统,包括由上砂箱1、下砂箱2和直浇道3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下砂箱中分别设有横浇道5和内浇道6,与横浇道5和直浇道6相连的有两个管子型腔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电偶保护管的铸造系统,包括由上砂箱1、下砂箱2和直浇道3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下砂箱中分别设有横浇道5和内浇道6,与横浇道5和直浇道6相连的有两个管子型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系统,其特征在于管子型腔11的一端设有冒口7。3.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铸造系统的砂芯,由一端球形封闭的空心柱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柱体内设有芯骨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骨,其特征在于芯骨10由空心薄壁钢管制成,且在管壁上有交错排列的孔径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军张心本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健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