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器及热交换器的组装方法,能简化热交换器的上水箱(1)与扁平管(3A)的组装。上水箱(1)一侧的与扁平管(3A)连通的连通部为狭缝(11),该狭缝(11)从相对面(1a)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侧形成至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由相对面(1a)后退的部位(侧面(1b)或相对面(1a)与侧面(1b)的连接部)。扁平管(3A)的端部能从上水箱(1)的侧面侧插入上水箱(1)的狭缝(11)。扁平管(3A)在其宽度方向上与狭缝(11)的靠相对面(1a)一侧的端部的第一抵接部(a)抵接,并在长度方向上与狭缝(11)的靠侧面(1b)一侧的端部的第二抵接部(b)等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一对上水箱与使这些上水箱连通的多根扁平管而构成的热交换器,特别地,涉及上水箱与扁平管的组装结构及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热交换器,如专利文献I所示 ,存在一种包括彼此平行地延伸的一对上水箱和使上述一对上水箱连通且彼此平行地排列成两列的多根扁平管而构成的热交换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3 - 0750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现有热交换器的上水箱与扁平管的组装结构中,将扁平管的端部插入上水箱的扁平管插入用的狭缝,但因插入部的间隙较小而不容易插入。因此,对扁平管的端部进行压溃等的锥状的末端加工,以确保狭缝朝上水箱一侧的插入,但因该末端加工会使生产率变差,也难以自动化。另外,当将端部设为锥状来进行插入时,由于没有抵接部,因此,插入尺寸的管理很麻烦。另外,压溃处理会缩小流路面积,对热交换性能的影响也不少。另外,在将两列扁平管沿其长度方向插入以位于一对上水箱之间的情况下,当将扁平管一列列地安装于一对上水箱之间时,在安装完第一列之后,难以安装第二列。因此,必须同时插入两列扁平管。然而,两列同时插入对于插入方向及位置需要准确度,因而生产率较差。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其技术问题在于不用对扁平管进行末端加工、就能容易地组装上水箱和扁平管。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组装结构中,上水箱一侧的与扁平管连通的连通部为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其中,上述第一狭缝从上水箱的与和该上水箱成对的另一个上水箱相对的相对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侧形成至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由上述中央部朝与相对方向的相反方向后退的部位,上述第二狭缝从上述相对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侧形成至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侧由上述中央部朝与相对方向的相反方向后退的部位。另外,扁平管的端部能从上水箱的侧面侧插入上水箱的上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扁平管在其宽度方向上与上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的靠上述相对面中央部一侧的端部的第一抵接部抵接。上述后退的部位可以是上水箱的侧面,也可以是上水箱的相对面与侧面的连接部。另外,上述连接部可以形成圆角部,也可以形成倒角状的倾斜部。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上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的靠上述后退的部位一侧的端部与上述相对面中央部一侧的端部成直角,上述扁平管在长度方向上与上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的靠上述后退的部位一侧的端部的第二抵接部抵接。此外,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在与上述扁平管沿其长度方向抵接的上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的靠上述后退的部位一侧的端部设置台阶,从而形成与上述扁平管在宽度方向上抵接的第三抵接部,上述台阶的高度比上述相对面的高度低。或者,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上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的靠上述后退的部位一侧的端部与上述相对面中央部一侧的端部平行地设置,上述扁平管在长度方向上贯穿上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而与上述上水箱内的第四抵接部抵接。 此处,关于上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的靠上述后退的部位一侧的端部的狭缝孔方向的前端及后端,若将上述扁平管的板厚设为D1,将从上述扁平管的上述相对面到上述前端为止的后退方向上的距离设为D2,将从上述后端到上述扁平管的端部为止的距离设为D3,则设定为D2彡Dl及D3 > 0,较为理想的是,D2 > Dl及D3 > O。另外,作为上述结构的热交换器的组装方法,提出了以下第一及第二组装方法。第一组装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在该第一工序中,将第一列扁平管以其宽度方向端部为上侧的方式进行排列;第二工序,在该第二工序中,使一对上水箱的一个侧面一侧的第一狭缝从上侧与上述第一列扁平管的两端侧嵌合;以及第三工序,在该第三工序中,使第二列扁平管从上侧与上述一对上水箱的另一个侧面一侧的第二狭缝嵌合。第二组装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在该第一工序中,将一对上水箱以其一个侧面为上侧的方式进行配置;第二工序,在该第二工序中,使第一列扁平管的两端部与上述一对上水箱的上述一个侧面一侧的第一狭缝嵌合;第三工序,在该第三工序中,将嵌合着的上述一对上水箱和上述第一列扁平管翻转;以及第四工序,在该第四工序中,使第二列扁平管从上侧与上述一对上水箱的另一个侧面一侧的第二狭缝嵌合。在此,在上述第一组装方法的第三工序或上述第二组装方法的第四工序中,也可以在使第二列扁平管与上述一对上水箱的第二狭缝嵌合之前,使上述一对上水箱的上端朝外侧张开,并在嵌合之后,将上述一对上水箱的上端关闭。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组装结构,由于将扁平管的端部从上水箱的侧面侧插入狭缝,因此,扁平管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圆角部成为导向件,不用进行特别的末端处理,就能确保插入性。另外,对于扁平管采用具有各种抵接部的结构,能使插入位置稳定,能简化组装,并能更容易地保持定位状态。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及第二组装方法,利用能从上水箱的侧面插入扁平管的优点,能有效地组装一对上水箱和两列扁平管。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表示上水箱与扁平管的组装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上水箱与扁平管的组装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5是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6是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7是表示第一具体组装方法的图。图8是表示第二具体组装方法的图。图9是表示上水箱与扁平管的组装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0是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组装状态下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下的尺寸关系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的X向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示意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包括一对上水箱1、2,这一对上水箱1、2彼此平行地延伸;多根扁平管3 (第一列扁平管3A和第二列扁平管3B),这些扁平管3将上述一对上水箱1、2连通且彼此平行排列成两列;以及翅片4,该翅片4设于各列的扁平管3、3之间。图中的箭头表示热交换用空气的流通方向。图2及图3是表示上水箱1、2与扁平管3的组装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及侧视图。上水箱1、2是图2所示的大致矩形截面的铝制筒状体(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分割体构成的。)。此外,在上水箱1、2中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将内部空间一分为二的间壁5,藉此,上水箱1、2被划分为第一通路6和第二通路7。此处,在一对上水箱1、2内的一个上水箱I的第一通路6中连接有制冷剂的入口管(未图示),在第二通路7中连接有制冷剂的出口管(未图示)。在另一个上水箱2的间壁5上设有连通孔8,以使上水箱2的第一通路6与第二通路7连通。因此,上水箱2也可去除间壁5这个构件。扁平管3是图3所示的截面扁平的铝制的管,宽度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是圆角部。此外,多根扁平管3以使扁平面彼此面对的方式排列在上水箱1、2的延伸方向上。因此,上述扁平面与流过上水箱1、2间的空间的热交换用空气的流通方向平行。另外,将上述扁平管3的列数设为两列,第一列扁平管3A使上水箱I的第一通路6与上水箱2的第一通路6连通,第二列扁平管3B使上水箱I的第二通路7与上水箱2的第二通路7连通。在此,各连通部通过钎焊而接合在一起。翅片4(图I)例如是波纹翅片,并通过钎焊接合配置于扁平管3的扁平面间。在此,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元雄一,饭野祐介,
申请(专利权)人:三电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