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刷电机及其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2240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刷电机转子,所述有刷电机转子包括电枢绕组、换向器及若干均压线,所述换向器包括若干相互绝缘的换向片,所述换向片与电枢绕组电性连接,所述均压线将换向器中相差360°电角度的多个换向片电性连接而使得该多个换向片中的任意两个换向片之间具有由所述均压线形成的多条并联支路。由于均压线将相差360°电角度的多个换向片电性连接形成多条并联支路,对电流起到了分流的作用,因此,均压线内所通过的最大电流相应地减小,有效地防止均压线被烧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使用上述转子的有刷电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刷电机及其转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刷电机,尤其涉及一种有刷电机的转子。
技术介绍
有刷电机通常是利用固定于端盖上的电刷与装配于转子上的换向器滑动接触以实现对转子绕组的供电。现有技术中常使用均压线将换向器中相差360°电角度的多个换向片电性连接,以使该均压线所连接的多个换向片的电势相等,从而节约电刷的数量。图1为传统的永磁电机中均压线的连接方法示意图。图1中所示为一传统的6极9槽的永磁电机。该电机的转子绕组包括18个线圈元件80。该电机的换向器包括与对应线圈元件80电性连接的18个换向片S1~S18,均压线e1~e6分别将相差360°电角度的换向片依次连接。由于该电机具有6个磁极(3个N极和3个S极),因此,每一换向片必定与其他2个换向片相差360°电角度。例如,图中换向片S1、S7和S13就是相差360°电角度的3个换向片,均压线e1将换向片S1、S7、S13依次连接,从而使换向片S1、S7、S13的电势相等。图2为图1所示电机包括2个电刷71、72时的等效电路图,此时,该电机的转子转动至电刷71和72分别与换向片S1和S10接触。假设通过每一支路的线圈元件80的电流为I(如图中箭头所示),则均压线e1连接于换向片S1和S7之间的部分所通过的电流为4I,均压线e1该部分所通过的电流过大。容易导致均压线e1烧断。图3为图1所示电机包括4个电刷71~74时的等效电路图。由图示可知,当该电机增用了2个电刷73、74后,均压线e1位于S7和S13之间的部分所通过的电流为2I,在增加电刷数量的情况下,均压线e1位于S7和S1之间的部分所通过的电流仍然较大。专利技术内容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降低均压线内通过的最大电流,有效防止均压线烧断的有刷电机及其转子。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刷电机转子,所述有刷电机转子包括电枢绕组、换向器及若干均压线,所述换向器包括若干相互绝缘的换向片,所述换向片与电枢绕组电性连接,所述均压线将换向器中相差360°电角度的多个换向片电性连接而使得该多个换向片中的任意两个换向片之间具有由所述均压线形成的多条并联支路。优选地,所述相差360°电角度的多个换向片由一根所述均压线依次连接形成一闭合回路,从而形成两条并联支路。优选地,所述相差360°电角度的多个换向片由一均压线组依次连接形成多条相同的并联支路,所述均压线组包括多根所述均压线,每一均压线组内的所有均压线所连接的起始换向片相同,且连接的末尾换向片也相同。优选地,所述均压线组包括两根所述均压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有刷电机,所述有刷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电刷,所述定子设有永磁体并形成多个磁极,所述转子包括电枢绕组、换向器及若干均压线,所述换向器包括若干相互绝缘且与电枢绕组电性连接的换向片,所述电刷与换向片滑动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的数量少于所述定子的磁极数,所述均压线将换向器中相差360°电角度的换向片电性连接形成多条并联支路。优选地,所述相差360°电角度的多个换向片由一根所述均压线依次连接形成一闭合回路,从而形成两条并联支路。优选地,所述相差360°电角度的多个换向片由一均压线组依次连接形成多条相同的并联支路,所述均压线组包括多根所述均压线,每一均压线组内的所有均压线所连接的起始换向片相同,且连接的末尾换向片也相同。优选地,所述均压线组包括两根所述均压线。优选地,所述定子的磁极数为4,所述电刷的数量为2个。优选地,所述定子的磁极数为6,所述电刷的数量为2个或4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刷电机的均压线将换向器中相差360°电角度的多个换向片电性连接形成多条并联支路,对电流起到了分流的作用,因此,均压线内所通过的最大电流也相应地减小,有效地防止均压线被烧断。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一传统电机的转子绕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电机的转子工作时的等效电路图,其中所述电机包括2个电刷。图3所示为图1所示电机的转子工作时的等效电路图,其中所述电机包括4个电刷。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机的转子绕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电机转子的均压线与换向器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电机转子工作时的等效电路图,其中该电机包括2个电刷。图7为图4所示电机转子工作时的等效电路图,其中该电机包括4个电刷。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机的转子绕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电机转子的均压线与换向器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10为图8所示电机的转子工作时的等效电路图,其中该电机包括2个电刷。图11为图8所示电机的转子工作时的等效电路图,其中该电机包括4个电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为便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均以6极9槽的电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电机并不限定为6极9槽的结构。请参阅图4,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机包括定子和可相对定子转动的转子。定子包括6个磁极,即3个N极和3个S极,N极和S极呈交替分布。转子包括具有9个齿T1~T9的转子铁芯、缠绕于齿T1~T9上的电枢绕组以及装设于转轴(图未示)上的换向器。电枢绕组包括18个线圈元件80。换向器包括18个相互绝缘的换向片S1~S18,这些换向片S1~S18分别与对应的线圈元件80电性连接。所述电机转子还包括与换向器电性连接的6个均压线组E1~E6共12条均压线E11、E12~E61、E62。每个均压线组包括两根均压线,所述两根均压线分别将换向器中相差360°电角度的3个换向片(因为有3个N极和3个S极)依次连接,且所述两根均压线的连接方式相同。具体而言,每一均压线组中的两根均压线所连接的起始换向片相同,且连接的末尾换向片也相同。请参阅图5,为清楚地显示均压线与换向片的连接关系,图5中仅示出了均压线组E1。均压线组E1包括两根均压线E11和E12。E11和E12均从换向片S1出发,连接换向片S7后,再连接换向片S13,从而于换向片S1、S7和S13之间形成两条相同的并联支路。换言之,均压线E11依次将换向片S1、S7和S13连接成一条支路,均压线E12依次将换向片S1、S7和S13连接成相同的另一条支路。均压线E11和E12都起到将换向片S1、S7和S13均压的作用。同理,均压线组E2~E6也分别将对应的换向片电性连接形成两条相同的并联支路。优选地,在绕制电枢绕组之前完成均压线与换向片的连接。可以理解地,均压线的连接也可于电枢绕组完成之后进行。此外,在连接均压线之前,可预先将每一均压线组内的均压线拧成于一体,然后将每一均压线组内的均压线的线头焊接在一起,并将这些均压线的线尾也焊接在一起,从而使每一均压线组构成一个整体,如此,各均压线组内的均压线可同时一次性完成与换向片的连接。请参阅图6,该电机还包括固定于端盖(图未示)上的一对电刷71、72。电刷71、72分别与一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该对电刷71、72与换向器的换向片滑动接触并形成电性连接,从而为电枢绕组供电。当电机转子转动至电刷71、72分别与换向片S1和S10接触时(即图6所示的等效电路所表示的时刻),换向片S1和S10分别接电源的正负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有刷电机及其转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刷电机转子,包括电枢绕组、换向器及若干均压线,所述换向器包括若干相互绝缘的换向片,所述换向片与电枢绕组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线将换向器中相差360°电角度的多个换向片电性连接而使得该多个换向片中的任意两个换向片之间具有由所述均压线形成的多条并联支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刷电机转子,包括电枢绕组、换向器及若干均压线,所述换向器包括若干相互绝缘的换向片,所述换向片与电枢绕组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线将换向器中相差360°电角度的多个换向片电性连接而使得该多个换向片的电势相等,每一均压线将所述相差360°电角度的多个换向片依次连接且首尾连接形成一闭合回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刷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包括18个相互绝缘的换向片,所述均压线的数量为6根,每一均压线将换向器中相差360°电角度的3个换向片依次连接形成一闭合回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刷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具有9个齿的转子铁芯和绕于齿上的18个线圈元件,所述换向片分别与对应的线圈元件电性连接。4.一种有刷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电刷,所述定子设有永磁体并形成多个磁极,所述转子包括电枢绕组、换向器及若干均压线,所述换向器包括若干相互绝缘且与电枢绕组电性连接的换向片,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锐锋刘飞梁吉玉
申请(专利权)人: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