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特别是一种质子交换膜液流电池的密封结构及其电堆。
技术介绍
目前,钒液流电池的密封问题一直是困扰钒液流电池使用寿命的一个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钒液流电池电堆由 至少两个电池单元组成,且各电池单元相互叠加。如图5所示,钥;液流电池单元包括有液流框21、电极(图中未示)、双极板22、隔膜(图中未示)。双极板22与液流框21连接处采用密封圈23,该密封圈23通过胶水粘贴在液流框21上。两个单电池之间设置有双极板22,分设于双极板22两侧的两个密封圈23之间呈分体式不连接状,通过两个密封圈23的挤压进行固定,但双极板22与两个密封圈23之间不连接。这种安装结构的钒液流电池电堆在使用过程中因两个密封圈是分体状,这样电池电堆装配过程中重复的部件较多,导致装配过程复杂,容易出现漏装、错装现象。而且双极板做成与液流框大小一致并开有进出液流孔。因为双极板开有液流孔,在电池长时间运行后,双极板会被电解液浸蚀,并发生漏液或正负极串液,从而使电池电堆功率下降,甚至还可能造成电池损毁,无法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液流电池的密封结构及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流电池的密封结构,包括相邻接的第一电池正极液流框和第二电池负极液流框,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池正极液流框和第二电池负极液流框的外侧相邻接处设有凹槽,该凹槽内嵌设密封圈;该凹槽的深度小于密封圈的厚度,且该密封圈为一体化设计的“回”字形结构,其截面采用倒U形槽结构,且该密封圈的U形槽开口面向液体流场反应区域,U形槽里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上突条及下突条;双极板装设在U形槽里的上、下突条之间,且上、下突条之间的距离比双极板的厚度稍微小一些;相邻的第一电池正极液流框和第二电池负极液流框之间通过端板螺栓锁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雄,胡永清,吴筱娟,易威正,刘维,尹兴荣,向小艳,邓敏,王忠明,萧荣滔,吕善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岑巩县银峰矿业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