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协同仿真计算的耦合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91043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领域协同仿真计算的耦合控制方法,在基于接口的多设备参数、多领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控制参数的环境中实现协同仿真基于仿真步长级的多向耦合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多领域协同仿真耦合控制方法,实现了多领域间基于仿真步长级的多向耦合仿真,可以满足领域间相互作用强且领域间关系复杂的多领域协同仿真应用需求,方法考虑了耦合计算稳定性及精确性保障措施,避免因耦合边界突变导致相关联的子系统仿真计算的失稳,增强协同仿真系统耦合计算的鲁棒性,提高了耦合边界数据的精度,并最终提高整个协同仿真系统耦合计算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仿真控制

技术介绍
目前协同仿真在考虑各领域间的相互影响时,一般以领域间的单向影响或离线影响仿真应用为主,在少数的考虑领域间双向在线影响的协同仿真应用中,主要考虑两个子领域间的相互作用,并未提出多领域间的基于仿真步长级的多向耦合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究提供一种,使之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手段实现的。在基于接口的多设备参数、多领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控制参数的环境中实现协同仿真基于仿真步长级的多向耦合控制,包括以下步骤(I)获取参与协同仿真的各领域系统设备的参数及协同仿真控制参数,作为协同仿真系统的输入,根据各领域间的耦合作用关系,建立多领域协同仿真模型;(2)进行多领域协同仿真系统初始化,根据各领域的仿真步长对多领域协同仿真系统划分为多层结构仿真步长相同的定义为一层,随着仿真步长的增长,层级增加;(3)进行第i层(i为变量,代表从O到系统最高层,下同)领域的耦合仿真计算推进,协同仿真系统以各领域的最小仿真步长为推进单位,其耦合仿真推进过程为I)启动第i层领域的仿真计算;2)采用虚拟时间轴同步方法进行第i层领域的仿真时长同步控制,保证该层各领域在协同仿真推进过程中的同步;3)当判别第i层的各领域满足耦合条件时,求解第i层领域间的耦合计算模型,并更新第i层相关领域的耦合作用边界条件,否则返回I),继续进行仿真推进;4)判别仿真终止条件,满足条件则仿真停止退出,否则,返回1),并采用不同领域间采用数据插值方法和耦合边界缓和过渡方法对第i层各领域的边界条件加载方法进行控制,以确保协同仿真耦合控制过程的平稳推进;(4)各领域在耦合控制下更新边界条件,同时根据约定的时间步长输出该步的协同仿真计算结果;(5)协同仿真结束,对输出的多领域协同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实现了多领域间基于仿真步长级的多向耦合仿真,可以满足领域间相互作用强且领域间关系复杂的多领域协同仿真应用需求。同时,本专利技术方法考虑了耦合计算稳定性及精确性保障措施。通过对各子系统间的耦合边界采用缓和插值过渡的方法,如在该耦合步获得的耦合边界数据,通过分步插值的方式加载到本子系统随后连续的几次仿真计算中,由此避免因耦合边界突变导致相关联的子系统仿真计算的失稳,可以增强协同仿真系统耦合计算的鲁棒性。同时在系统插值计算时,针对不同的子系统采用各自适合的插值算法,提高了耦合边界数据的精度,并最终提高整个协同仿真系统耦合计算的精度。 附图说明图I 一种流程2多层次的耦合仿真步长控制系统描述3多层次耦合仿真步长协调算法流程4耦合模型数数据处理算法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详述。在进行多领域协同仿真推进时,由于各领域的仿真步长、仿真时长不一致,导致协同仿真推进过程中各领域间存在时空不同步现象,为实现多领域协同仿真基于仿真步的耦合控制,提出一种多层次的多领域协同仿真耦合控制方法,如图I所示,其流程描述如下(I)获取参与协同仿真的各领域系统设备的参数及协同仿真控制参数等,作为协同仿真系统的输入,并根据各领域间的耦合作用关系,建立多领域协同仿真模型。(2)进行多领域协同仿真系统初始化。由于多领域仿真中的各领域仿真步长不一,根据各领域的仿真步长对多领域协同仿真系统进行分层。将仿真步长相同的定义为一层,领域个数不限,随着仿真步长的增长,层级增加,据此方法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多层结构。如协同仿真中的四个领域的仿真步长分别是O. OOls, O. 05s, O. 05s, O. 2s,则领域I定义为第一层,领域2和领域3定义为第二层,领域4定义为第三层。设定各层的耦合仿真步长和累积仿真步长,对协同仿真系统进行初始化,各领域按初始条件进行第一步仿真。(3)进行第i层领域的耦合仿真计算推进。图I中所示的协同仿真系统分为m层,共有η个领域参与协同仿真,根据各领域的仿真步长,仿真步长的领域定义为一层,假设领域I和领域2定义为第O层,领域3定义为第I层,以此类推,领域η定义为第m层。协同仿真系统以各领域的最小仿真步长为推进单位,其耦合仿真推进过程为I)启动第i层领域的仿真计算;2)采用虚拟时间轴同步方法进行第i层领域的仿真时长同步控制,保证该层各领域在协同仿真推进过程中的同步;3)当判别第i层的各领域满足耦合条件时,求解第i层领域间的耦合计算模型,并更第i层相关领域的耦合作用边界条件,否则返回I),继续进行仿真推进;4)判别仿真终止条件,满足条件则仿真停止退出,否则,返回I),并采用不同领域间采用不同数据插值方法和耦合边界缓和过渡方法对第i层各领域的边界条件加载方法进行控制,以确保协同仿真耦合控制过程的平稳推进。(4)随着协同仿真的推进,各领域在耦合控制下不断更新边界条件,同时根据约定的时间步长输出该步的协同仿真计算结果。(5)协同仿真结束,对输出的多领域协同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应用。采用耦合控制的协同仿真计算结果的后处理应用主要包括各领域设备性能评估、各领域设备优化设计、系统综合性能评估及优化等。多领域协同仿真耦合控制方法的关键内容包括多层次协同仿真推进及控制方法、同层次各领域的仿真同步控制方法、耦合模型求解及边界数据处理方法。其关键内容的详细实现过程描述如下。I、多层次协 同仿真推进及控制方法多层次协同仿真推进及控制方法是指整个协同仿真系统设置了两个层次以上的耦合控制仿真步长,实施逐级耦合,由多个累积耦合步长进行整个耦合过程的控制。以三个领域组成的多领域协同仿真系统为例,现假设领域A的仿真步长为SA,领域B的仿真步长为Sb,领域C的仿真步长为Sc。将耦合仿真步长记为S1,则其取值方式为S1 = CM (SA, Sb, Sc)式中函数CM代表获取各领域仿真步长的公倍数。根据各领域的仿真步长,将相同步长的领域设为同一层,按仿真步长大小将协同仿真系统的各领域设为多层,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知,领域C、D和领域A、B的仿真步长之间不成倍比关系,然而某些领域的仿真步长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变化的,所以在设置各领域的仿真步长时,在保证算法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人工方式或自适应算法对各领域的仿真步长进行调整,使得各领域的仿真步长和耦合仿真步长之间成倍比关系,以利于耦合控制方法的实施。在多领域协同仿真中,假设参与耦合计算领域的个数为n,各领域的仿真步长为S ,0〈=i〈n,各领域的最小仿真步长记为MinS=min (S ),根据各领域的仿真步长设置耦合仿真步长的层次数为m,为每一层次都定义一个耦合仿真步长,记为S1 ,0〈=j〈m,同时为每一层次都定义一个累积仿真步长,记为AccuS ,0〈=j〈m。多层次协同仿真推进及控制方法的详细实现流程描述如图3所示。(I)初始化各领域仿真步长分层并标识,设置多层耦合步长S1U],设置各层累积步长 AccuS ;(2)设置耦合层次控制变量j,令j=0 ;(3)对第j=0层领域仿真计算一次(最小仿真步长层),遍历所有层,每层的累积仿真步长增加第j=0层的领域仿真步长。如果第j层的累积仿真步长不小于该层的耦合仿真步长且不为第O层,转到第(5)步;(4)第j层的所有领域仿真计算一次;(5)第j层领域向耦合关系模型传递并更新耦合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领域协同仿真计算的耦合控制方法,在基于接口的多设备参数、多领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控制参数的环境中实现协同仿真基于仿真步长级的多向耦合控制,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参与协同仿真的各领域系统设备的参数及协同仿真控制参数,作为协同仿真系统的输入,根据各领域间的耦合作用关系,建立多领域协同仿真模型;(2)进行多领域协同仿真系统初始化,根据各领域的仿真步长将多领域协同仿真系统划分为多层结构:仿真步长相同的定义为一层,随着仿真步长的增长,层级增加;(3)进行第i层领域的耦合仿真计算推进,协同仿真系统以各领域的最小仿真步长为推进单位,其耦合仿真推进过程为:1)启动第i层领域的仿真计算;2)采用虚拟时间轴同步方法进行第i层领域的仿真时长同步控制,保证该层各领域在协同仿真推进过程中的同步;3)当判别第i层的各领域满足耦合条件时,求解第i层领域间的耦合计算模型,并更新第i层相关领域的耦合作用边界条件,否则返回1),继续进行仿真推进;4)判别仿真终止条件,满足条件则仿真停止退出,否则,返回1),并采用不同领域间采用数据插值方法和耦合边界缓和过渡方法对第i层各领域的边界条件加载方法进行控制,以确保协同仿真耦合控制过程的平稳推进;(4)各领域在耦合控制下更新边界条件,同时根据约定的时间步长输出该步的协同仿真计算结果;(5)协同仿真结束,对输出的多领域协同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益胜丁国富张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