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显示器及其前框结构,其中前框结构包括多个前框组件,每一前框组件包括一本体以及至少一个键合于本体的限位件。当前框结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时,结合在背板上。限位件包括相连接的固接部及限位部,其中固接部键合在本体上,限位部竖立于该本体上。其中,前框组件分别通过本体相互连接,并且在前框组件之间围绕形成一开口。依据不同大小的前框结构而接设模块化的多个前框组件,不但让前框结构的制作简单化,也可根据不同尺寸的前框结构制作,如此可减少工序时间,进而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涉及一种可模块化的平面显示器的前框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平面显示器通常是以具有较强支撑力的背板固定液晶面板后,再结合玻璃与前框,而为了达到美观,通常会再以塑料材质形成外前框跟外背框以做为平面显示器的外观件。如图I所示的立体分解图,现有的平面显示器依次包括有外前框10、内前框(图中未示)、面板模块20、及背板30。背板30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纳面板模块20与其它电源装置,而内前框则是用以将面板模块20固定于背板30,由于内前框会留下锁附面板模块20的螺丝孔或铆钉孔洞。 因此,现有技术还需要一外观件来美化平面显示器的外观,亦即前述之外前框10,而目前市面上的外前框10大部分是使用塑料材质,业者为了使平面显示器整体更一致且更加美观,外观件通常会再包括一外背板,并使外背板依次包覆背板30、面板模块20与内前框,而与外前框10相互结合。请继续参阅图1,常用的外前框10包括面向里侧的内接触面,较佳为一中央部分镂空的框体,镂空部分使得面板模块20露出。显示面板20设置于外前框10之内侧,并自外前框10的中央镂空部分向外显示影像。背板30包括弹性垫31及支撑框32。面板模块20透过弹性垫31与内接触面11相接合。支撑框32将显示面板20容纳于其框体内,并透过弹性垫31与内接触面11相接合,使支撑框32与前框10的内侧相面对,进而使得面板模块20与背板30为前框10的框体所容纳。支撑框32包括凸脊3211a,凸脊3211a以模具内射出等方式形成于支撑框32的侧壁的顶面上,面向前框10,并透过弹性垫31与内接触面11相接合。也就是说,现有平面显示器需要二件前框件(外前框与内前框),方可组成完整且美观的表面造型。如此一来,现有的平面显示器因组装零件数目过多,造成组合完成后的体积相对较大,显得过于厚重的平面显示器,并不符合现今的市场潮流,且制作成本也必须提升。因应市场需求,平面显示器的尺寸也越来越大,同时亦被要求轻量化,除此之外,为了维持大尺寸面板的美观,塑料材质的外观件制作成本更是居高不下,因此,如何降低大尺寸平面显示器的总制作成本乃是业界亟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制作简单,不须使用大型的冲床设备,也可根据不同尺寸的前框结构而模块化进行制作,如此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前框结构包括多个前框组件,且各前框组件更包括一本体及至少一个限位件,其中限位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固接部及限位部,固接部键合于本体,而限位部竖立于本体上。各前框组件分别通过本体相互连接,并且于前框组件之间围绕形成一开口。本专利技术的平面显示器包括一背板、一面板模块及一前框结构,背板上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供面板模块设置于其中。前框结构包括多个前框组件,且各前框组件还包括一本体及至少一个限位件,其中限位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固接部及限位部,固接部键合于本体,而限位部竖立于本体上。各前框组件分别通过本体相互连接,并且于前框组件之间围绕形成一开口。前框结构系以限位件的限位部接合于背板,并且以限位件的固接部设置于面板模块上,使面板模块部分露出于开口。本专利技术的前框结构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多个前框组件,以各前框组件的限位件的固接部键合于各前框组件的本体,并令限位件的限位部竖立于本体上,之后连接各前框组件的本体为一框架,并在前框组件之间围绕形成一开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依据不同大小的前框结构而接设模块化的多个固定 件,以构成模块化结构,并且各前框组件可各自与背板接合,不须先将前框组件组合成前框结构后,再与背板接合。如此不但让前框结构的制作简单化,更不须使用大型的冲床设备,也可根据不同尺寸的前框结构制作,如此可减少工序时间,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再者,本专利技术的前框组件的材质为金属材料,且固接部与本体之间使用镭焊、植钉或镕接相互键合,藉以增加前框构件的本体强度,因此可大幅减少现有技术中制作内前框的加工程序与制作成本。同时,可维持本体的外侧面的平整度,因此可直接做为平面显示器的外观件,无须再制作高成本的塑料外框。有关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实作与功效,配合附图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其中图I为现有技术的前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框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框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2C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框组件的平面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平面显示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平面显示器的立体组合图;图3C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平面显示器的剖面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前框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前框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4C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前框组件的平面示意图;图4D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前框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前框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前框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5C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前框组件的平面示意图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前框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前框结构与背板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前框结构与背板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其中10外前框11内接触面20面板模块30背板 31弹性垫32支撑框3211a 凸脊100个前框组件105开口110本体112弯折段120限位件122固接部124限位部1242勾扣件126键合部200背板202勾扣部210容置空间300面板模块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2A、图2B与图2C,其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框结构的分解图、立体图与前框组件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前框结构包括多个前框组件100,各前框组件100包括一本体110与至少一各限位件120,限位件120包括相连接的一固接部122及一限位部124,固接部122通过雷射焊接、超音波焊接或是熔接等结合方式形成一键合部126,键合于本体110限位部124竖立于本体110上,各前框组件100分别与本体110相互连接,并且各前框组件100之间围绕形成一开口 105。在本实施例中,固接部122及限位部124相互垂直,使限位部124与固接部122之间的夹角为90度,然而,固接部122及限位部124的夹角大小可依据实际使用需求而调整。请一并参阅图3A、图3B与图3C,其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分解图、立体图与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平面显示器包括前框结构、一背板200与一面板模块300,背板200上形成有一容置空间210,面板模块300设置于容置空间210内,前框结构包括多个前框组件100,各前框组件100可分别通过限位件120的限位部124与背板200相接合,据此,各前框组件100的本体110得以相互连接而形成一开口 105,用以使面板模块300部分露出。请参考图3B,在本实施例中,各前框组件100分别与背板200接合后,前框组件100的本体110未与限位件120键合的另一面可形成一矩形平面,无须先将各前框组件100加工成一矩形框架,以大尺寸的平面显示器来说,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前框结构不须使用大型的冲床设备,可减少工序时间,使制程简单化以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框结构,其包括多个前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前框组件包括:一本体;以及至少一限位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一固接部及一限位部,所述固接部键合于所述本体,所述限位部竖立于所述本体上;其中,所述各前框组件分别通过所述本体相互连接,并且在所述各前框组件之间围绕形成一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网生,
申请(专利权)人:州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