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8092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和支架,所述支架具有一供FPC装入的内凹部,设于所述FPC一侧的LED作为显示模组的背光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FPC装入支架的内凹部,设于所述FPC一侧的LED作为显示模组的背光源,以此控制整个显示模组的厚度,使之薄型化。因此,本显示模组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尤其是便携类电子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屏的基本结构是由两片玻璃基板制成的薄形盒。这种结构最利于用作显示窗口,而且它可以在有限的面积上容纳最大量的显示内容,显示内容的利用率最高。随着电子产品,尤其是便携类电子产品(如移动互联网设备,MID)的发展,对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现有显示模组较厚,未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显示模组较厚的问题。 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和支架,所述支架具有一供FPC装入的内凹部,设于所述FPC —侧的LED作为显示模组的背光源。本技术实施例将FPC装入支架的内凹部,设于所述FPC—侧的LED作为显示模组的背光源,以此控制整个显示模组的厚度,使之薄型化。因此,本显示模组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尤其是便携类电子装置。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与支架的装配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与导光板的装配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表面);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表面);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将FPC装入支架的内凹部,设于所述FPC —侧的LED作为显示模组的背光源,以此控制整个显示模组的厚度,使之薄型化。因此,本显示模组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尤其是便携类电子装置。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如图I 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I和支架2,所述支架2具有一供FPC 5 (柔性电路板)装入的内凹部20,设于所述FPC 5 一侧的LED作为显示模组的背光源,以此控制整个显示模组的厚度,使之薄型化。因此,本显示模组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上述LED优选为侧光式LED 6。因采用厚度较薄的FPC 5及侧光式LED 6 (如型号为020的LED)作为背光组件,这样有助于减小本显示模组的厚度。如图4、5所示,所述背光组件由多个厚度为O. 5 O. 6mm的侧光式LED 6粘附于厚度为O. I O. 15mm的FPC 5形成,且该背光组件易于与导光板I、支架2装配。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I为与支架2配合的平直板,如图6、7所示。组装本显示模组时,将所述导光板I置于支架2内侧,这样利于进一步减小本显示模组的厚度。其中,所述导光板两短边11为平直面。与现有导光板相比,本导光板两短边11无卡位,淘汰了传统卡位组装方式,利于提高本显示模组装配效率。同时,此直板型的导光板易于成型。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I厚度为O. 5 O. 55mm。由此尺寸的导光板I可 制成总装厚度为2. 6mm以下的薄型化显示模组。本导光板I置于支架2内侧后,前后由光学膜片限位,而导光板I上下、左右由支架2所框住,使之不易移位,稳固性增强。具体地,所述导光板I前后分别由扩散光学膜片3和反射光学膜片4所限位。通常,所述导光板其中一个长边12设有锯齿,另一长边13为平直面。锯齿在此提高了导光板的均匀性和显示效果。一般地,所述导光板I其中一个表面为磨面,另一表面为网点面,使本显示模组的背光均匀。为防止外界电磁干扰,所述显示模组由厚度为O. 15 O. 2mm的金属屏蔽材料所制成的上屏蔽罩71、下屏蔽罩72封装而成。此厚度的金属屏蔽材料利于减小整个显示模组的厚度,并节省金属屏蔽材料。另外,由上屏蔽罩71和下屏蔽罩72构成的屏蔽罩符合刚性要求。当然,所述屏蔽罩可使其内器件(如液晶屏8、第一增光光学膜片9、第二增光光学膜片10等)免遭受外界电磁干扰。为更进一步减小本显示模组的厚度,于所述上屏蔽罩71的外侧设多个与面壳相固接的锁孔70,如图8所示。此时本显示模组通过所述锁孔70安装于面壳,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一供FPC装入的内凹部,设于所述FPC —侧的LED作为显示模组的背光源。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为侧光式LED。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与支架配合的平直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两短边为平直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不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厚度为O.5 O. 55mm。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置干支架内侧后,前后由光学膜片眼位。·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其中ー个长边设有锯齿,另一长边为平直面。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由厚度为O.15 O. 2mm的金属屏蔽材料所制成的上屏蔽罩、下屏蔽罩封装而成。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干,所述上屏蔽罩的外侧设多个与面壳相固接的锁孔。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I 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专利摘要本技术适用于显示
,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和支架,所述支架具有一供FPC装入的内凹部,设于所述FPC一侧的LED作为显示模组的背光源。本技术将FPC装入支架的内凹部,设于所述FPC一侧的LED作为显示模组的背光源,以此控制整个显示模组的厚度,使之薄型化。因此,本显示模组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尤其是便携类电子装置。文档编号G02F1/13GK202649638SQ201220143409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专利技术者彭雪花 申请人:深圳市虹彩晶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一供FPC装入的内凹部,设于所述FPC一侧的LED作为显示模组的背光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雪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虹彩晶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