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旋转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9712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旋转窑,包括环形的轨道(4)和可以在轨道(4)上移动的窑体(21),其特征在于窑体(21)上设有脱硫装置、污水池(11)和化浆池(14),所述脱硫装置包含脱硫室(20),脱硫室(20)为一“U”型或“S”型的管道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用并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窑,尤其是一种环保旋转窑
技术介绍
在焙烧砖、瓦和陶瓷等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不仅影响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并且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按照断面9388mm的砖为例标砖的标准煤耗是O. 28kg/块,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为8mg/ ±夹,按照日产30万块计算,每24小时将产生240万mg。目前在焙烧砖、瓦和陶瓷等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焙烧环节,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轮窑技术和隧道窑技术,其窑体均是固定于地面,采用目前已有的除硫除尘设备均不存在问题。 CN2063216U、CN201527171U公开了一种旋转窑炉,将窑体设置于轨道上。由于该种窑在生产过程中窑体处于运动之中,因此对窑体的重量有较大限制,在窑体上安装必要的设备如隔热保温、排烟等后,窑体上已经没有更大的空间,对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硫气体等无法安装目前的除硫除尘设备进行很好的处理,都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因此,一种实用并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环保型旋转窑被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旋转窑。本专利技术包括环形的轨道(4)和可以在轨道(4)上移动的窑体(21),其特征在于窑体(21)上设有脱硫装置、污水池(11)和化浆池(14),所述脱硫装置包含脱硫室(20),脱硫室(20)为一 “U”型或“S”型的管道体,管道体上设有烟气进口(16)、排气口(8)和排污口(9),管道体的内壁设有喷头(18)和挡片(17),喷头(18)通过导管与化浆池(14)连接,导管上设有泵(12),脱硫室(20)的烟气进口(16)设有集风箱(5)和风道(6),风道(6)内设有风机(15),所述污水池(11)为沉淀池并设有进口( 11-4)、出口( 13)和排杂口(),其进口(11-4)与脱硫室(20)的排污口(9)相连接,出口( 13)则与化浆池(14)相连接。作为改进,上述污水池(11)分为左、右沉淀池,左、右沉淀池内设有隔板(11-2),将沉淀池划分成呈“ S ”型通道,上述进口( 11-4 )出设有阀门(11-5 )。作为改进,上述挡片(17)和喷头(18)在脱硫室(20)内呈阵列均匀分布,所述挡片(17)可以设置在喷头(18)的后方,也可以设置在管内壁喷头(18)的相对位置。上述挡片(17)和喷头(18)在脱硫室(20)内轴向方向上呈螺旋状均匀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用并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主视图。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I是侧烟道,2是导轨,3是顶部烟道,4是轨道,5是集风箱,6是风道,7是分风箱,8是排气口,9是排污口,10是除尘装置,11是污水池,11-1是池体,11-2是隔板,11-3是排杂口,11-4是进口,11-5是阀门,12是泵,13是出口,14是化浆池,15是风机,16是烟气进口,17是挡片,18是喷头,19是壳体,20是脱硫室,21是窑体,22火孔,23是支架。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参照图I 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环形的轨道(4)和可以在轨道(4)上移动的窑体(21),窑体(21)上设有脱硫装置、污水池(11)和化浆池(14),所述脱硫装置包含脱硫室(20),脱硫室(20)为一 “U”型的管道体,管道体上设有烟气进口(16)、排气口(8)和排污口(9),管道体的内壁设有喷头(18)和挡片(17),喷头(18)通过导管与化浆池(14)连接,导管上设有泵(12),脱硫室(20)的烟气进口( 16)设有集风箱(5)和风道(6 ),风道(6 )内设有风机(15 ),所述污水池(11)为沉淀池并设有进口( 11-4 )和出口(13),其进口 (11-4)与脱硫室(20)的排污口(9)相连接,出口( 13)则与化浆池(14)相连接。实际使用中,二氧化硫气体通过集风箱(5)收集并由烟气进口(16)进入脱硫室(20),化浆池(14)内的脱硫剂通过泵(12)输送至脱硫室(20)内与二氧化硫烟气反应,实现脱硫操作,待反应后的污水,通过排污口(9)排放到污水池内。实施例2,参照图3,与实施例I的不同之处在于,脱硫室(20)为一“S”型管道体。实施例3,参照图4,与实施例I的不同之处在于,污水池(11)分为左、右沉淀池,左、右沉淀池内设有隔板(11-2),将沉淀池划分成呈“S”型通道,上述进口(11-4)出设有阀门(11-5)。实施例4,参照图5-10,与实施例I的不同之处在于挡片(17)和喷头(18)在脱硫室(20)内呈阵列均匀分布,所述挡片(17)可以设置在喷头(18)的后方,也可以设置在管内壁喷头(18)的相对位置。实施例5,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挡片(17)和喷头(18)在脱硫室(20)内轴向方向上呈螺旋状均匀分布。权利要求1.一种环保旋转窑,包括环形的轨道(4)和可以在轨道(4)上移动的窑体(21),其特征在于窑体(21)上设有脱硫装置、污水池(11)和化浆池(14),所述脱硫装置包含脱硫室(20),脱硫室(20)为一“U”型或“S”型的管道体,管道体上设有烟气进口(16)、排气口(8)和排污口(9),管道体的内壁设有喷头(18)和挡片(17),喷头(18)通过导管与化浆池(14)连接,导管上设有泵(12 ),脱硫室(20 )的烟气进口( 16 )设有集风箱(5 )和风道(6 ),风道(6 )内设有风机(15 ),所述污水池(11)为沉淀池并设有进口( 11-4 )和出口( 13 ),其进口( 11-4 )与脱硫室(20 )的排污口( 9 )相连接,出口( 13 )则与化浆池(14 )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环保旋转窑,其特征在于污水池(11)分为左、右沉淀池,左、右沉淀池内设有隔板(11-2),将沉淀池划分成呈“S”型通道,上述进口(11-4)出设有阀门(11-5)。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环保旋转窑,其特征在于挡片(17)和喷头(18)在脱硫室(20)内呈阵列均匀分布,所述挡片(17)设置在喷头(18)的后方或是设置在管内壁喷头(18)的相对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保旋转窑,其特征在于挡片(17)和喷头(18)在脱硫室(20)内轴向方向上呈螺旋状均匀分布。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旋转窑,包括环形的轨道(4)和可以在轨道(4)上移动的窑体(21),其特征在于窑体(21)上设有脱硫装置、污水池(11)和化浆池(14),所述脱硫装置包含脱硫室(20),脱硫室(20)为一“U”型或“S”型的管道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用并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文档编号B01D53/80GK102865750SQ20121035885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专利技术者孙才权, 赵伦华, 赵嘉, 王少华 申请人:沙湾新兰建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保旋转窑,包括环形的轨道(4)和可以在轨道(4)上移动的窑体(21),其特征在于窑体(21)上设有脱硫装置、污水池(11)和化浆池(14),所述脱硫装置包含脱硫室(20),脱硫室(20)为一“U”型或“S”型的管道体,管道体上设有烟气进口(16)、排气口(8)和排污口(9),管道体的内壁设有喷头(18)和挡片(17),喷头(18)通过导管与化浆池(14)连接,导管上设有泵(12),脱硫室(20)的烟气进口(16)设有集风箱(5)和风道(6),风道(6)内设有风机(15),所述污水池(11)为沉淀池并设有进口(11?4)和出口(13),其进口(11?4)与脱硫室(20)的排污口(9)相连接,出口(13)则与化浆池(1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才权赵伦华赵嘉王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沙湾新兰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