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内装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8893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机内装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装电动机的定子由三瓣用相同冲片叠压成的铁芯装好绕组后拼装而成,每瓣铁芯仅有一个齿。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全系列从大到小各种规格和各种电压等级特别是380V产品的生产制造问题;彻底解决了内装电机的下线问题,内装电机的下线速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10倍以上;产品加工合格率从85%提高到99.5%;电机槽满率从40%提高到80%,空间利用率明显提高,绕组线径变粗,热负荷降低,电机的功率密度与现有技术比提高接近一倍,使振动棒的出力和可靠性更好;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引线密封问题;提高了电缆使用寿命,并解决了产品连接电缆的维修更换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内装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属于建筑机械

技术介绍
混凝土振动器是浇筑混凝土的必备工具之一。盖房、修路、造桥、水利工程等建筑行业离不开它,应用十分广泛。电动机内装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由于没有了软轴和滚锥,克服了电机外置式行星滚锥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的噪音大、寿命短、能耗大等大部份弱点。电子驱动的电动机内装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还有重量轻的优点,它的全部重量只有几公斤,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 的劳动强度。但它存在输出功率小满足不了施工要求的致命弱点,这是由于振动棒的内装电机受振动棒外径的限制不能做大,长度受工艺的限制也不能做长,因此限制了电机功率。此外,电机的自重会降低振动棒的振幅和加大轴承的负荷等重要性能指标。因此要克服它的致命弱点必须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必须在材料和技术上有所突破,否则无法实现。专利号为ZL200610148340. 4,名称为《电动机内装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及其不正常操作保护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在这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相同棒径的输出功率比其它技术提高了 3倍,解决了电机内装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输出功率不够的问题。然而,该技术仍然存在以下局限性现有技术仍不适合于小规格(棒径小于40mm)电机内装插入式混凝土振动棒的生产制造,因为电机内径太小,下线难以实现。对于大规格(棒径大于50_)振动棒,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也需要在很小的内径(小于20mm)和相对内径很长(大于100mm)的定子里下线。槽口又很小,只有2_左右宽,下线的难度很大,生产效率不高。在下线过程中容易刮伤漆包线,造成质量隐患。对于较高的电压等级(如常用的380V),由于绕组匝数需要更多,线径更细,成品合格率很低,不适宜于大规模生产制造。对于油冷却的振动棒,引出线除了需要避振保护外,还需要密封,以防止冷却油外漏。由于振动棒工作时,温度变化范围很大,随之内部的压力变化也很大,同时处在剧烈的振动状态,现有技术很难做到既方便装配、维修又满足密封和保护引出线的要求。此外,电机内装式振动棒的寿命提高了,电缆线的寿命就变成了系统的薄弱环节。现有技术振动棒与控制器相连的电缆线和棒体不能简单方便地拆分,在实际使用中电缆线损坏了要连振动棒一起维修,使得使用者就可以维修的小问题变成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维修的大问题,给使用带来不便,也增加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适合于380V电压及其它各种常用电压等级和各种规格产品的生产制造、使用维护方便的大功率、节能电动机内装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电动机内装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包括电源线、控制器、连接电缆、橡胶软管和振动棒,电源线连接控制器,橡胶软管连接振动棒,连接电缆穿过橡胶软管连接控制器和振动棒;振动棒由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内装电动机以及设在内装电动机转轴上的偏心块组成;内装电动机为无转子位置传感器永磁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棒的内装电动机的定子由三瓣用相同冲片叠压成的铁芯,装好绕组后拼装而成,每瓣铁芯仅有一个齿。优选地,所述振动棒的壳体的出线口密封和所述内装电动机的引线密封,采用两层橡皮圈将引线夹在中间并通过内压板和外压板将两层橡皮圈轴向压紧,使两层橡皮圈保护并密封引线并沿径向向外膨胀与所述壳体压紧,密封所述振动棒的出线口。 优选地,所述连接电缆包括外部连接电缆及橡胶软管内的连接电缆,外部连接电缆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的橡胶软管及橡胶软管内的连接电缆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软管尾套、公接插件、母接插件、连接环及电缆护套;软 管尾套冷压在橡胶软管上;公接插件和母接插件接插连接所述外部连接电缆和橡胶软管内的连接电缆后放入软管尾套内;连接环通过螺纹将电缆护套压紧固定在软管尾套上;所述外部连接电缆的外层绝缘橡胶与电缆护套用胶胶接;所述外部连接电缆位于电缆护套内的部分除与电缆护套胶接的部分外剥除外层绝缘橡胶,电缆芯线自由排布在电缆护套内部空间内。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全系列从大到小各种规格和各种电压等级特别是380V产品的生产制造问题;冲片分为三瓣后,打开了狭小空间,彻底改善了由于定子内径太小,铁芯太长,槽口又小,带来的下线难题。槽口变成开口型,里外一样大,绕组可以直接放进去,彻底解决了内装电机的下线问题。内装电机的下线速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10倍以上;产品加工合格率从85%提高到99. 5% ;拼装的时候可将绕组压紧,电机槽满率从40%提高到80%,空间利用率明显提高,绕组线径变粗,热负荷降低,电机的功率密度与现有技术比提高接近一倍,使振动棒的出力和可靠性更好;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引线密封问题;提高了电缆使用寿命,并解决了产品连接电缆的维修更换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机内装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振动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定子冲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拼接后的定子铁芯不意图;图5为密封组件的正视图;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图7为连接组件的正视图;图8为图7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I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机内装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包括电源线I、控制器2、外部连接电缆3、连接组件4、橡胶软管5内连接电缆、橡胶软管5和振动棒6。控制器2分别向外引出电源线I及外部连接电缆3,控制器2的电源线I连接电源,外部连接电缆3经由连接组件4与橡胶软管5及橡胶软管5内的连接电缆相连,橡胶软管5和橡胶软管5内的连接电缆连接振动棒6 ;橡胶软管5用于手持操作,连接电缆用于控制器2和振动棒6之间的电气连接。振动棒6如图2所示,包括壳体7、偏心块8、内装电动机9、密封组件10 ;内装电动机9安装在壳体7内,偏心块8连接在内装电动机9的转轴上,控制器2驱动内装电动机9旋转,从而带动偏心块8高速运转,使振动棒6振动。内装电动机9的引线穿过密封组件10与橡胶软管5内的连接电缆相连,密封组件10对引线形成保护且其外圆周面与壳体7内壁之间密封配合,密封振动棒6的出线口。 如图3及图4所示,内装电动机9的定子由三瓣相同的定子铁芯拼接而成,每瓣定子铁芯仅有一个齿9-1,且每瓣定子铁芯由冲片叠压而成,构成三瓣定子铁芯的冲片形状相同。在每瓣定子铁芯位于齿9-1的两侧的部分上形成槽9-2,绕组绕好后放入槽9-2内。放好绕组的三瓣定子铁芯放入模具内拼接后连线并在槽9-2内和绕组端部灌入环氧树脂固封成定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三瓣拼接结构彻底解决了内装电动机9的下线问题。在拼装过程中可将绕组压紧,这种结构的空间利用率非常高,内装电动机9的功率密度进一步提高。如图5及图6所示,密封组件10包括由内装电动机9所在方向至橡胶软管5所在方向依次层叠的内压板11、内橡皮圈12、外橡皮圈13及外压板14。内装电动机9的引线穿过内橡皮圈12后在内橡皮圈12和外橡皮圈13之间引向中心,然后穿过外橡皮圈13。通过压紧螺钉和外压板14将内压板11、内橡皮圈12和外橡皮圈13压紧在内装电动机9的轴承座上。内橡皮圈12和外橡皮圈13经轴向挤压后将引线保护并密封在其中,同时在圆周方向上向外膨胀与壳体7压紧起到密封作用。这种结构能经受强烈的振动和很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机内装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包括电源线(1)、控制器(2)、连接电缆、橡胶软管(5)和振动棒(6),电源线(1)连接控制器(2),橡胶软管(5)连接振动棒(6),连接电缆穿过橡胶软管(5)连接控制器(2)和振动棒(6);振动棒(6)由壳体(7)和设在壳体(7)内的内装电动机(9)以及设在内装电动机(9)转轴上的偏心块(8)组成;内装电动机(9)为无转子位置传感器永磁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棒(6)的内装电动机(9)的定子由三瓣用相同冲片叠压成的铁芯,装好绕组后拼装而成,每瓣铁芯仅有一个齿(9?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天逸舒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伺服电机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