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应急
,涉及ー种。
技术介绍
石油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支柱,随着石油エ业的发展,原油和成品油的储存及运输日益频繁,由于船舶故障、操作不当、风浪、触礁等引发的溢油事故日益增多,造成水体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油井连续泄漏86天,对墨西哥湾沿岸的生态环境及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再如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大孤山新港(大窑湾)一条输油管线发生爆炸起火,部分原 油入海,造成近百平方公里海域被污染。常用溢油处理方式是物理回收、可控燃烧和喷洒消油齐U,其中物理回收既能回收能源,又能有效避免二次污染,因而成为溢油处理的首选方法。目前,物理回收的主要装置是收油机,收油机的类型主要有堰式、转盘式、毛刷式、绳式及真空式等,其中堰式收油机具有技术简单、制造成本低、收油速度快、占地空间小等优点,能够满足现阶段我国大規模配备的需求。然而,当溢油厚度较薄或风浪较大时,堰式收油机回收的溢油含水率较高,因此在堰式收油机基础上开发高效率的溢油回收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一个 ...
【技术保护点】
基于堰式收油机的溶气式溢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堰式收油机、油水分离装置、溶气系统和污油仓;所述堰式收油机底部设有容积泵,该容积泵通过管道与油水分离装置连接相通;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壳体、进水口、斜板、隔油板、分水板和回流水出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壳体的前端;所述斜板设置在壳体内且向后端倾斜,该斜板与壳体顶部之间有开口,该斜板左侧与壳体形成的空间为接触区;所述斜板的右侧设有隔油板,隔油板与壳体的顶壁及侧壁相连,仅在下部留有开口,所述斜板右侧和隔油板左侧形成的空间为油水分离区;所述隔油板的右侧设有分水板,该分水板与壳体的底部及侧壁相连,仅在上部留有开口;所述回流水出口设置在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国,马传军,牟桂芹,郭亚逢,丁禄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