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5792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1:08
一种清漂装置,它包括船体,船体首部侧面从外到内依次设有扫漂在装置、推漂装置和滚筒打捞传送带,滚筒打捞带上部前端设有扒漂装置,滚筒打捞带后端设有水平转运装置,水平转运装置末端设有尾部可移动转运装置,所述的滚筒打捞带前端可上下收放摆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种传送带组合的打捞、转运及装船方案,实现流水线式清漂及转运、装船作业,而且首部的可收放的滚筒式打捞传送带由于滚筒结构传动的特殊性,可将滚筒组设置成喇叭口形状,从而最大化的提高了收漂作业面的宽度,提高了清漂效率,而且在滚筒上交叉焊接了方钢条,提高了漂浮物垃圾上带率和附着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清漂装置,特别是一种设置在船舶上清除水面漂浮物的>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由于江河、湖泊等水域可能存在大量的各类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对水源和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对有水电站的水域由于漂浮物的聚集将会造成发电站进水口堵塞,经济损失严重;对位于旅游区的水域的旅游形象也会带来一定的损失。为此,业界已开发出多种清漂装置并已被广泛应用于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的漂浮物垃圾清理和打捞。为了达到较好的清漂效果和效率,在中国专利200420114916. I中公开了一种清漂装置,其主收集装置主要为一套传送带装置,由液压马达传动及网带组件、框架及边护板组成,主要是利用设置在船体中间的可收放的传送带装置来收集垃圾,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船在航行时传送带装置伸入水线以下位置时由于水流撞击到金属带面造成的阻力而大大降低漂浮物垃圾的上带率,从而影响了清漂装置的工作效率;其次由于各类水域的漂浮物的复杂性,传送带采用金属网带时在复杂工况时容易受损并导致清漂装置停机而不能工作,而且金属网带维护频率、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个高效、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的清漂装置。一种清漂装置,它包括船体,船体首部侧面从外到内依次设有扫漂装置、推漂装置和滚筒打捞传送带,滚筒打捞带上部前端设有扒漂装置,其中,扫漂装置用于将船体侧面的漂浮物垃圾扫向船首的中间位置,便于滚筒打捞传送带收集;扒漂装置用于将船首前方的漂浮物垃圾扒向滚筒打捞传送带的前方,从而便于收集;推漂装置用于将水域中的漂浮物垃圾集中推到一处,滚筒打捞带后端设有水平转运装置,水平转运装置末端设有尾部可移动转运装置,其中,水平转运装置用于将滚筒打捞传送带收集上来的漂浮物垃圾转运至位于船尾可移动转运装置上,并由尾部可移动转运装置转运运走,所述的滚筒打捞带前端可上下收放摆动。上述的滚筒打捞传送带包括后端的固定滚筒传送带和铰接在固定滚筒传送带前端的可收放滚筒传送带,所述可收放滚筒传送带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设有多个滚筒,滚筒由驱动马达驱动,多个滚筒之间设有滚筒传递机构,支撑框架上设有可收放滚筒传送带的收放驱动油缸,收放驱动油缸另一端固定在油缸基座上。上述的滚筒上设有多个钢条,用于提高漂浮物垃圾的上带时的附着力。上述的滚筒为无缝钢管制成,通过联接轴固定在位于支撑框架上的轴承座上,并用螺栓紧固。上述的船体前端外侧还设有液压抓斗,液压抓斗用于将船首前方的大体积和大重量垃圾直接抓取至主甲板或专用运输船上。上述的滚筒打捞传送带两侧设有边护板。上述的尾部可移动转运装置和水平转运装置垂直交叉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两种传送带组合的打捞、转运及装船方案,实现流水线式清漂及转运、装船作业,而且首部的可收放的滚筒式打捞传送带由于滚筒结构传动的特殊性,可将滚筒组设置成喇叭口形状,从而最大化的提高了收漂作业面的宽度,提高了清漂效率,而且在滚筒上交叉焊接了方钢条,提高了漂浮物垃圾上带率和附着力;该装置能适应各种不同水域的漂浮物清理,尤其适用于各种大、中型水库及水电站附近的漂浮物清理,具有较高的清漂效率和设备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在船上布设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船上布设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滚筒打捞带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滚筒打捞带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滚筒安装示意图。其中,I-扫漂装置;2_扒漂装置;3_推漂装置;4_液压抓斗;5_滚筒打捞传送带;6_水平转运装置;7_尾部可移动转运装置;8_驱动油缸;9-滚筒;10_滚筒传动机构;11-油缸基座;12_边护板;13_钢条;14_支撑框架;15_联接轴;16_轴承座;17_驱动马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见图1-5,一种清漂装置,它包括船体18,船体首部侧面从外到内依次设有扫漂装置I、推漂装置3和滚筒打捞传送带5,滚筒打捞带上部前端设有扒漂装置2,其中,扫漂装置用于将船体侧面的漂浮物垃圾扫向船首的中间位置,便于滚筒打捞传送带收集;扒漂装置用于将船首前方的漂浮物垃圾扒向滚筒打捞传送带的前方,从而便于收集;推漂装置用于将水域中的漂浮物垃圾集中推到一处,滚筒打捞带后端设有水平转运装置6,水平转运装置末端垂直交叉设有尾部可移动转运装置7,其中,水平转运装置用于将滚筒打捞传送带收集上来的漂浮物垃圾转运至位于船尾可移动转运装置上,并由尾部可移动转运装置转运运走,所述的滚筒打捞带前端可上下收放摆动,滚筒打捞传送带两侧设有边护板12。优选地,所述的滚筒打捞传送带包括后端的固定滚筒传送带和铰接在固定滚筒传送带前端的可收放滚筒传送带,所述可收放滚筒传送带包括支撑框架I 4,支撑框架上设有多个滚筒9,滚筒由驱动马达17驱动,多个滚筒之间设有滚筒传递机构10,支撑框架上设有可收放滚筒传送带的收放驱动油缸8,收放驱动油缸另一端固定在油缸基座11上。所述的滚筒上设有多个钢条13,用于提高漂浮物垃圾的上带时的附着力。所述的滚筒为无缝钢管制成,通过联接轴15固定在位于支撑框架上的轴承座16上,并用螺栓紧固。所述的船体前端外侧还设有液压抓斗4,液压抓斗用于将船首前方的大体积和大重量垃圾直接抓取至主甲板或专用运输船上。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为在船为航行至清漂水域时,首先利用驱动油缸8驱动可收放式的滚筒打捞传送带5,使滚筒打捞传送带5首部插入水线以下,同时开启驱动马达17驱动滚筒传动机构10带动滚筒9运转,从而将打捞上的漂浮物垃圾经固定式的滚筒传送带5传向固定在船体18上的水平转运装置6,并经水平转运装置6传向位于船体9尾部的可移动转运装置7而转运至系固在船体9左或右侧的专用运输船上。其中扫漂装置I用于辅助将船体右侧的漂浮物垃圾扫向船首的中间位置,便于滚筒打捞传送带5收集;扒漂装置2用于辅助将船首前方的漂浮物垃圾扒向滚筒打捞传送带5的前方便于收集;推漂装置3用于将水域中的漂浮物垃圾集中推到一处;液压抓斗4用于辅助将船首前方的大体积和大重量垃圾直接抓取至主甲板或专用运输船上;水平转运装置6主要用于转运,将滚筒打捞传送带5收集上来的漂浮物垃圾转运至位于船尾的可移动转运装置7上,并由尾部可移动转运装置转运至船体左或右侧的专用运输船上。滚筒打捞传送带5分为两组,一组为可收放的滚筒传送带,其上端部固定在船体 18上,整个滚筒传送带固定在支撑框架14上,其中支撑框架14的中间部位有一连接耳板,与位于船体18上的油缸基座11通过驱动油缸8连接,以实现可收放式的滚筒传送带的上下收放;在可收放式的滚筒传送带中间设置有滚筒传动机构10,在驱动马达17的驱动下,驱动滚筒9转动。另一组为固定式的滚筒传送带,固定在船体18上,在驱动马达17的驱动下,驱动滚筒9转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清漂装置,它包括船体(18),其特征在于,船体首部侧面从外到内依次设有扫漂装置(I)、推漂装置(3)和滚筒打捞传送带(5),滚筒打捞带上部前端设有扒漂装置(2),其中,扫漂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漂装置,它包括船体(18),其特征在于,船体首部侧面从外到内依次设有扫漂装置(1)、推漂装置(3)和滚筒打捞传送带(5),滚筒打捞带上部前端设有扒漂装置(2),其中,扫漂装置用于将船体侧面的漂浮物垃圾扫向船首的中间位置,便于滚筒打捞传送带收集;扒漂装置用于将船首前方的漂浮物垃圾扒向滚筒打捞传送带的前方,从而便于收集;推漂装置用于将水域中的漂浮物垃圾集中推到一处,滚筒打捞带后端设有水平转运装置(6),水平转运装置末端设有尾部可移动转运装置(7),其中,水平转运装置用于将滚筒打捞传送带收集上来的漂浮物垃圾转运至位于船尾可移动转运装置上,并由尾部可移动转运装置转运运走,所述的滚筒打捞带前端可上下收放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陈晗鸣陈丹东李佳峻胡建援杨依杨先明屠芃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