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仁惠专利>正文

双臂导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8853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臂导纱装置,包括一导纱盒,导纱盒以一隔层板区隔分出一顶凹层与一底凹层,且隔层板上设有一贯层孔;一枢设于顶凹层内的第一摆动件并与一设置于顶盒板外侧的第一连结件相接;一枢设于底凹层内的第二摆动件并与一设置于底盒板外侧的第二连结件相接,使得第一、二摆动件分层一同枢接于贯层孔中;一连结于第一连结件的第一旋臂,另一端具有一第一导纱眼;一连结于第二连结件的第二旋臂,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导纱眼;第一、二旋臂各自上下对应连接于第一、二摆动件,使旋臂可以分别以摆动轴为轴心各自依据纱线张力独立摆动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针织机的导纱装置,尤指一种双臂导纱装置
技术介绍
图I中所示,其显示常用导纱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导纱装置90其中一面上联接有一连结件91,并透过连结件91联接一导纱臂92。导纱臂92以其一端插结于连结件91,且导纱臂92的自由端处设有两个固定一体的上导纱眼931与下导纱眼932。常用导纱装置90的导纱臂92末端为固定的上导纱眼931与下导纱眼932,于实际运作时,将入纱纱线穿过入纱板(图中未示)经上导纱眼931绕于送纱轮(图中未示)一圈后 再穿过入纱板(图中未示)回穿过下导纱眼932而出纱,如果通过下导纱眼932的出纱纱线张力与通过上导纱眼931的入纱纱线张力不均匀,即入纱纱线的传送与出纱纱线的张力大小不均匀时,则具有固定一体上导纱眼931与下导纱眼932的导纱臂92即会发生快速相互拉扯不停而有剧烈抖动情形发生,在理论上与理想上言,当入纱纱线与出纱纱线张力趋于平衡时才停止抖动,但事实上在送纱作业操作时,入纱纱线与出纱纱线张力在不规则送纱过程中基本上是不可能趋于平衡,只能说,入纱纱线与出纱纱线张力在较佳送纱情况下,两者的纱线张力差距较小,或者说,在送纱过程中,使穿经上导纱眼931与下导纱眼932的纱线会有打结或脱落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现象。如图2中所示,其显示常用导纱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导纱装置90A其中一面上联接有一第一连结件91IA与一第二连结件912A,并透过第一连结件91IA联接一第一导纱臂921A,而利用第二连结件912A联接一第二导纱臂922A。第一导纱臂921A与第二导纱臂922A各以其一端插结于第一连结件91IA与一第二连结件912A,且第一导纱臂921A与第二导纱臂922A的自由端处各设有一个第一导纱眼931A与一个第二导纱眼932A。常用导纱装置90A具有两各自穿插结合于两嚿合的齿轮的第一导纱臂921A与第二导纱臂922A,于实际运作时,入纱与出纱纱线同样先后穿经第一导纱眼931A与第二导纱眼932A后再绕送纱轮(图中未示),第一导纱臂921A与第二导纱臂922A其摆动虽因齿轮嚿合而可同步摆动旋转,但其同样受入纱纱线的传送与出纱纱线的张力大小不均匀时输送张力影响,而产生有如同上述习用单臂导纱装置的剧烈抖动情形发生。有鉴于此,根据上述公知单臂或双臂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在快速供纱运作中因入纱纱线与出纱纱线的输送张力不同影响而产生不稳定剧烈抖动情形,造成导纱装置的轴心、轴套极易磨耗,徒增维修成本,且导纱臂剧烈抖动的结果也造成纱线间会有打结或断裂情形发生,在过去的针织技艺中,由于所使用的纱线皆为强度较高的天然长纤、尼龙、聚酯等韧性较高的人造纤维,故该等纱线尚经得起纱线在输送张力瞬间变化所产生不稳定剧烈抖动。由于生活质量提高,衣着市场大量需求及纱线制造科技不断研发进步,功能性(如排汗纱、除臭纱、保暖纱、环保纱..·等)纱线陆续推出,广受市场欢迎,于是针织市场生态环境大部分都采用功能性纱线,由于功能性纱线为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以天然短纤(如废茶叶、咖啡渣等)与少部分高分子塑料混合制粒抽丝,其优点是功能性特强,缺点是纱线韧性较差,经不起瞬间剧烈抖动的导纱变化,在此情况下,如前述导纱装置进行导纱与送纱时,纱线将濒濒断纱而停车,虽业者进行各项改善措施及技术改良,但仍一筹莫展,只好降低生产速度(由17-降至9RPM),申请人根据多年制作及销售导纱装置经验着手研发构思其解决方案并经过大量的测试和研究,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对常用导纱装置进行改良,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其旋臂组可以各自依据穿经导纱眼的入纱与出纱纱线张力而分开独立摆动的双臂导纱装置,为了达成该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臂导纱装置,导纱装置包括一导纱盒,该导纱盒包含一隔层件、一顶盒板与一底盒板,该隔层件具有一隔层板将该隔层件区隔分出一顶凹层与一底凹层,且该顶盒板与该底盒板分别盖合于该隔层件的顶凹层与底凹层而构成该导纱盒,该隔层板上设有一贯层孔;一第一摆动件,该第一摆动件枢设于该顶凹层内并具有一第一摆动轴,该第一摆动轴与一设置于该顶盒板外侧的第一连结件相接,且以该第一摆动轴一端置入该贯层孔的顶凹层侧,以将该第一摆动件设置于该顶凹层中,并使该第一摆动件能 在该顶凹层中摆动;一第二摆动件,该第二摆动件枢设于该底凹层内并具有一第二摆动轴,该第二摆动轴与一设置于该底盒板外侧的第二连结件相接,且以该第二摆动轴一端对应置入该贯层孔的底凹层侧,以将该第二摆动件设置于底凹层中,且使得该第二摆动件与该第一摆动件分层非联接一同枢接于该贯层孔中,并使该第二摆动件能在该底凹层中摆动;一第一旋臂,该第一旋臂一端连结于第一连结件,另一端具有一第一导纱眼,以供纱线穿设;一第二旋臂,该第二旋臂一端连结于第二连结件,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导纱眼,以供纱线穿设;该第一旋臂与该第二旋臂各自上下对应连接于该第一摆动件与该第二摆动件,使该第一旋臂与该第二旋臂可以分别以该第一摆动轴与该第二摆动轴为轴心各自依据纱线张力独立摆动旋转,使其可以自主性送纱。该顶盒板对应该贯层孔的位置设有一第一轴孔,该第一摆动件具有一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延伸有一第一摆动轴,该第一摆动轴一端枢设于该贯层孔的顶凹层侧,另一端枢设于该第一轴孔并突出该顶盒板外,以供一设置于该顶盒板外侧的第一连结件相接。该第一摆动轴设有一第一切部与一第一插孔,且该第一连结件对应该第一切部设有一第一轴孔及横向贯穿该第一连结件的一第一插槽,该第一连结件藉由该第一轴孔套设于该第一切部上,使该第一插槽与该第一插孔互相连通,以供一第一旋臂连结。该第一旋臂一端设有一第一插杆并插结于该第一插槽与该第一插孔共同形成的连通结构中,使该第一摆动件由该第一摆动轴连动该第一连结件上所插结的第一旋臂一起摆动,且该第一旋臂自由端处设有一第一导纱眼,以供纱线穿设。该底盒板对应该贯层孔的位置设有一第二轴孔,该第二摆动件具有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延伸有一第二摆动轴,该第二摆动轴一端枢设于该贯层孔的底凹层侧,另一端枢设于该第二轴孔并突出该底盒板外,以供一设置于该底盒板外侧的第二连结件相接。该第二摆动轴设有一第二切部与一第二插孔,且该第二连结件对应该第二切部设有一第二轴孔及横向贯穿该第二连结件的一第二插槽,该第二连结件由该第二轴孔套设于该第二切部上,使该第二插槽与该第二插孔互相连通,以供一第二旋臂连结。该第二旋臂一端设有一第二插杆并插结于该第二插槽与该第二插孔共同形成的连通结构中,使该第二摆动件藉由该第二摆动轴连动该第二连结件上所插结的第二旋臂一起摆动,且该第二旋臂自由端处设有一第二导纱眼,以供纱线穿设。该导纱装置包括有一第一调节件与一第二调节件,且该隔层件于该隔层板上下对称各设有一顶装置缺口与一底装置缺口,该第一调节件跨置于该顶装置缺口,该第二调节件跨置于该底装置缺口,并以该顶盒板与该底盒板将该第一调节件与该第二调节件一并可移动地夹设于该隔层件上,该第一摆动件设有一第一勾杆,且该第一勾杆与该第一调节件向该顶装置缺口内部延伸的一第一钩状部之间连结有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二摆动件设有一第二勾杆,且该第二勾杆与该第二调节件向该底装置缺口内部延伸有一第二钩状部之间连结有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一调节件往外延伸一第一外推板,且该第一钩状部联结一第一内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臂导纱装置,该导纱装置(100)包括:一导纱盒(10),该导纱盒(10)包含一隔层件(11)、一顶盒板(12)与一底盒板(13),该隔层件(11)具有一隔层板(111)以将该隔层件(11)区隔分出一顶凹层(112)与一底凹层(113),且该顶盒板(12)与该底盒板(13)分别盖合于该隔层件(11)的顶凹层(112)与底凹层(113)而构成该导纱盒(10),该隔层板(111)上设有一贯层孔(14);一第一摆动件(20),该第一摆动件(20)枢设于该顶凹层(112)内并具有一第一摆动轴(22),该第一摆动轴(22)与一设置于该顶盒板(12)外侧的第一连结件(41)相接,且以该第一摆动轴(22)一端置入该贯层孔(14)的顶凹层(112)侧,以将该第一摆动件(20)设置于该顶凹层(112)中,并使该第一摆动件(20)能在该顶凹层(112)中摆动;一第二摆动件(30),该第二摆动件(30)枢设于该底凹层(113)内并具有一第二摆动轴(32),该第二摆动轴(32)与一设置于该底盒板(13)外侧的第二连结件(42)相接,且以该第二摆动轴(32)一端对应置入该贯层孔(14)的底凹层(113)侧,以将该第二摆动件(30)设置于底凹层(113)中,且使得该第二摆动件(30)与该第一摆动件(20)分层非联接一同枢接于该贯层孔(14)中,并使该第二摆动件(30)能在顶凹层(112)中摆动;一第一旋臂(51),该第一旋臂(51)一端连结于第一连结件(41),另一端具有一第一导纱眼(512),以供纱线(Y)穿设;一第二旋臂(52),该第二旋臂(52)一端连结于第二连结件(42),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导纱眼(522),以供纱线(Y)穿设;该第一旋臂(51)与该第二旋臂(52)各自上下对应连接于该第一摆动件(20)与该第二摆动件(30),使该第一旋臂(51)与该第二旋臂(52)可以分别以该第一摆动轴(22)与该第二摆动轴(32)为轴心各自依据纱线张力独立摆动旋转,以达成自主性送纱。...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
申请(专利权)人:陈仁惠陈佩莹陈伯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