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刚线收线系统,包括:用于卷绕金刚线的卷绕轴;驱动所述卷绕轴转动的力矩电机;与所述卷绕轴对应设置的排线装置,所述排线装置包括排线轮及驱动所述排线轮沿所述卷绕轴的轴线方向反复位移的排线轮驱动装置;设置于金刚线生产炉与所述排线装置之间的张力控制装置,所述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压于金刚线的压轮、与所述压轮相连接的摆动杆及控制所述摆动杆摆动角度的摆杆驱动装置。如此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金刚线收线系统,可有效规避在收线盘直径不断变大的情况下,收线速度、收线张力不稳定的问题及金刚线卷绕间距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硅块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金刚线收线系统。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最大的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今后人类能源利用的重点之一。自上世纪末以来,随着全世界对能源消耗的剧增,传统能源枯竭的威胁,以及多晶硅、单晶硅发电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方兴未艾。硅块切割作为硅块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线锯机床对硅块进行切割。目前,较普遍的一种硅块线切割设备,其钢丝表面带有游离状态的碳化硅磨粒,SP 钢丝在入刀之前首先通过具有粘性的碳化硅浆料,以使得其外表面沾有碳化硅磨粒。游离态的碳化娃磨粒在钢丝的高速带动下对娃锭进行切割。目前用于硅锭的切片的多丝切割技术,都是采用钢线配合磨料浆液进行切割。系统通过磨料浆液喷嘴将磨料浆液喷到钢线上,快速移动的钢线带动磨料颗粒接触硅锭进行磨削切割。金刚线则是直接将磨料颗粒-金刚石固定在钢线表面,因此采用金刚线进行切割则不需要磨料浆液,只需要使用冷却水即可。这样一方面,简化了磨料浆液供给装置,同时降低磨料浆液运输、生产、回收成本;另一方面,有效的降低切割时产生的碎硝的飞溅,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用于切割的钢线通常都有数百千米之长,将数百千米的钢线绕在收线盘上,生产金刚线的设备也必须配备一个或多个收线系统。收线系统负责将涂覆好的金刚线按照一定的线间距绕在收线盘之上,且要求收线表面均匀,金刚线始终保持一定的松紧度。收线系统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如何在收线盘直径不断变大的情况下,控制收卷电机始终使收线速度和收线张力保持稳定。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金刚线收线系统,以规避在收线盘直径不断变大的情况下,收线速度、收线张力不稳定的问题及金刚线卷绕间距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刚线收线系统,,以规避在收线盘直径不断变大的情况下,收线速度、收线张力不稳定的问题及金刚线卷绕间距过大或过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金刚线收线系统,包括用于卷绕金刚线的卷绕轴;驱动所述卷绕轴转动的力矩电机;与所述卷绕轴对应设置的排线装置,所述排线装置包括排线轮及驱动所述排线轮沿所述卷绕轴的轴线方向反复位移的排线轮驱动装置;设置于金刚线生产炉与所述排线装置之间的张力控制装置,所述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压于金刚线的压轮、与所述压轮相连接的摆动杆及控制所述摆动杆摆动角度的摆杆驱动>J-U ρ α装直。优选地,所述力矩电机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力矩电机转速的第一编码器。优选地,所述排线轮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编码器相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及螺母丝杠装置,所述螺母丝杠装置的丝杠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相连接且与所述卷绕轴相对应,所述螺母丝杠装置的螺母与所述排线轮相连接;且所述丝杠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卷绕轴的两端相对应的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可通信的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编码器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压轮的转轴上设有压力传感器,且所述摆杆驱动装置包 括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的恒张力控制器及与所述恒张力控制器相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还包括测速装置与计算装置,所述测速装置包括与所述金刚线相接触的测速滚轮、与所述测速滚轮相连接的测速电机及设置于所述测速电机的第二编码器,且所述第一编码器与所述第二编码器分别连接于所述计算装置。优选地,还包括显示装置,且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恒张力控制器及所述第一编码器、所述第二编码器分别连接。优选地,所述压轮的两侧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金刚线的支撑轮。优选地,所述卷绕轴及与其相对应的所述丝杠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力矩电机设置于所述卷绕轴的下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金刚线收线系统,包括卷绕轴、力矩电机、排线装置及张力控制装置。其中卷绕轴用于卷绕金刚线,其与力矩电机相连接,由力矩电机提供驱动力。排线装置用于控制金刚线在卷绕轴上的排布,其包括排线轮及驱动排线轮沿卷绕轴的轴线方向反复位移的排线轮驱动装置。张力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金刚线在卷绕轴上的排线张力,其包括压于金刚线的压轮及一端与压轮相连接的摆动杆,摆动杆的另一端与摆动杆驱动装置相连接,该摆动杆驱动装置用于控制压轮端的摆动角度。需要说明的是,力矩电机具有如下特性在一定的工作电压下,随着负载的增加,力矩电机输出扭矩变大,而转速变小,且其反应速度较快。本专利技术采用力矩电机,随着卷绕轴的半径不断增加,力矩电机负载增大,其转速变小,即卷绕轴的角速度逐渐变小,而其半径逐渐增大,故其卷绕金刚线的速度变化较小,即金刚线收线速度较稳定。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线装置,其包括排线轮及排线轮驱动装置,金刚线经过排线轮导向作用排布于卷绕轴,该排线轮沿卷绕轴轴向反复位移故金刚线能够螺旋缠绕至卷绕轴,且缠绕至卷绕轴的螺旋状金刚线之间的螺距可通过调节排线轮沿卷绕轴轴向位移的速度进行调节,以使得排线间距处于较合适范围之内,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刚线收线系统能够有效规避金刚线卷绕间距过大或过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刚线收线系统,还包括张力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金刚线在卷绕轴上的排线张力,该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压轮及一端与压轮相连接的摆动杆,摆动杆的另一端与摆动杆驱动装置相连接,该摆动杆驱动装置用于控制压轮端的摆动角度。如此设置,通过摆动杆驱动装置控制摆动杆的摆动角度,即可控制压轮作用于金刚线上的张力。若金刚线的收线张力较小时,摆动杆驱动装置驱动压轮,增大压轮与金刚线之间的压力,以使得金刚线收线张力较大;若金刚线的收线张力较小时,摆动杆驱动装置可驱动压轮,减小压轮与金刚线之间的压力,以使得金刚线收线张力较小。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刚线收线系统,可有效控制金刚线收线张力。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刚线收线系统,可有效规避在收线盘直径不断变大的情况下,收线速度、收线张力不稳定的问题及金刚线卷绕间距过大或过小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金刚线收线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刚线收线系统,可有效规避在收线盘直径不断变大的情况下,收线速度、收线张力不稳定的问题及金刚线卷绕间距过大或过小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I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金刚线收线系统结构示意图。本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金刚线收线系统,包括卷绕轴11、力矩电机12、排线装置13及张力控制装置14。其中卷绕轴11用于卷绕金刚线15,卷绕轴11可与力矩电机12直接相连接,当然,也可通过传送带等动力传送装置相连接,以使得力矩电机12提供卷绕轴11转动的驱动力。排线装置13用于控制金刚线15在卷绕轴上的排布,其包括排线轮131及驱动排线轮131沿卷绕轴11的轴线方向反复位移的排线轮驱动装置132。张力控制装置14用于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刚线收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卷绕金刚线的卷绕轴;驱动所述卷绕轴转动的力矩电机;与所述卷绕轴对应设置的排线装置,所述排线装置包括排线轮及驱动所述排线轮沿所述卷绕轴的轴线方向反复位移的排线轮驱动装置;设置于金刚线生产炉与所述排线装置之间的张力控制装置,所述张力控制装置包括压于金刚线的压轮、与所述压轮相连接的摆动杆及控制所述摆动杆摆动角度的摆杆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陈力,万容兵,赵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思博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