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线电缆燃烧烟气的净化处理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处理流程简便,能够使电线电缆燃烧所产生的烟气达到除烟、除尘、除臭目的的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入口离心风机(1)、旋风分离器(2)、带侧向喷淋与顶部喷淋的碱洗塔(3)、带侧向喷淋与顶部喷淋的水洗塔(4)、烟道管路冷却除水系统(5)、带自限温加热再生的活性炭吸附塔(6)、出口离心风机(7)及烟气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 气净化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线电缆燃烧所产生烟气的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电缆有系列的燃烧国家标准试验,以检验其绝缘层的燃烧及阻燃性能。这类绝缘介质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高聚合物及少量的无机填充物,在受热和燃烧时,会因挥发和不充分燃烧而产生大量的气体包括弱酸性气体和烟尘等,当电线电缆的燃烧量很大时如成束电缆燃烧试验,如果不能有效去除其烟、尘、臭,将严重污染环境,甚至其中的一些微毒性气体会对工作人员或作业附近的人员形成伤害。目前在电线电缆燃烧后的烟气除烟、除尘、除臭工作方面,却没有慎重考虑环保要求的烟气除尘设备。市面上大多为简单的水塔冲洗设备,利用水泵将塔底部的自来水或洗涤液打到顶部喷淋而下,起到降尘降烟及中和部分气体的作用。部分产品采用PP材料的海胆式中孔小球来打散空气层中的废气,使其成为分散的废气,以便使废气在喷水层内得到充分的洁净。但总的来说,这类产品因处理手段简单,其除烟除尘除臭水平不高,只能达到60%左右或以下的水平,当电线电缆的燃烧量很大时,效果更差,不能满足燃烧尾气处理的环保要求。也有的企业采用静电除尘联合方式,将燃烧后的烟气通过静电除法设备后,再利用水塔清洗后排放。其优点是除尘、除烟、除臭效果好,但其缺点是设备的组装维修不便;对水塔的处理后残渣的处理考虑不够;静电除尘装置的烟尘难以清理,且静电除尘装置一旦出现故障,修理困难;其设备整体造价过高,不具通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流程简便,能够使电线电缆燃烧所产生的烟气达到除烟、除尘、除臭目的的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入口离心风机、旋风分离器、碱洗塔、水洗塔、烟道管路冷却除水系统、活性炭吸附塔、出口离心风机及烟气管道;所述入口离心风机的入口与烟气管道相连接,其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旋风分离器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的顶部出口通过烟气管道连接到碱洗塔的下部并伸到碱洗塔内部;所述碱洗塔的顶部出口通过烟气管道连接到水洗塔的下部并伸到水洗塔内部,碱洗塔塔体中空,下部用来盛装碱性溶液,塔体上连接有碱液喷淋管路,所述碱液喷淋管路的入口连接在塔体的下部,出口分成两路,一路与多个顶部喷淋喷头相连接,另一路与多个侧向喷淋喷头相连接,所述碱液喷淋管路上还依次设有第一过滤器、第一喷淋泵、风冷凝器,紧靠第一过滤器的前后管路上分别设有两个阀门;所述水洗塔的顶部出口通过烟气管道连接到活性炭吸附塔的下部,水洗塔塔体中空,下部用来盛装水,塔体上连接有水喷淋管路,所述水喷淋管路的入口连接在塔体的下部,出口分成两路,一路与多个顶部喷淋喷头相连接,另一路与多个侧向喷淋喷头相连接,所述水喷淋管路上还依次设有第二过滤器、第二喷淋泵,紧靠第二过滤器的前后管路上分别设有两个阀门;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的顶部出口通过烟气管道连接到出口离心风机的入口,活性炭吸附塔塔体中空,塔顶部设有加料口,塔底部设有放液口,中部为活性炭箱,所述活性炭箱的底部设有放料口,活性炭箱上还设有再生加热器;所述出口离心风机的出口与直接伸到空气中的烟气管道相连接; 所述烟道管路冷却除水系统位于水洗塔与活性炭吸附塔之间的烟气管道上,烟道管路冷却除水系统由带回温的制冷机、制冷部件组成,烟道管路冷却除水系统通过排液阀与水洗塔顶部的接液口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与出口离心风机的出口相连接的烟气管道上设有一开关阀,在开关阀与出口离心风机之间的烟气管道上连接有一支管道,支管道的另一端与一尾气处理箱相连接;所述尾气处理箱内设有三个独立腔体,依次用来盛装酸液、碱液和水,所述支管道的一端伸到第一腔体内并且靠近其底部的位置;第二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腔体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第二腔体内,其上端穿过腔体壁伸到第一腔体内靠近其顶部的位置,下端位于靠近第二腔体底部的位置;第三腔体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腔体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第三腔体内,其上端穿过腔体壁伸到第二腔体内靠近其顶部的位置,下端位于靠近第三腔体底部的位置,所述第三腔体靠近顶部的腔壁上设有一与空气相通的气体取样口 ;所述三个腔体顶部分别设有加液口,底部分别设有放液口。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位于碱洗塔下部和水洗塔下部的烟气管道分别与一网孔气管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碱洗塔侧壁上设有观察孔,顶部设有注液口,底部设有放液口,塔侧壁上固定有PH计,塔内部还设有一液位计。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水洗塔侧壁上设有观察孔,顶部设有注液口,底部设有放液口,塔内部还设有一液位计。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活性炭吸附塔上的再生加热器的数量为3个,并且都带有自限温装置。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碱洗塔与水洗塔之间的烟气管道上设有一气体取样口,烟道管路冷却除水系统与活性炭吸附塔之间的烟气管道上也设有一气体取样口。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碱洗塔和水洗塔的多个顶部喷淋喷头呈环形布置并且布满其所在的塔体横截面,多个侧向喷淋喷头呈圆形布置并且布置于塔体的内壁上。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下端设有一灰斗。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将双层碱洗塔+焦炭塔技术、立体水喷淋技术、低温制冷除水技术相结合,采用低造价、易维修的结构,流程简便,从而能够达到高效除尘、除烟、除臭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中与出口离心风机的出口相连接的烟气管道上设有一开关阀,在开关阀与出口离心风机之间的烟气管道上连接有一支管道,支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尾气处理箱,在活性炭再生过程中所产生的尾气经过该处理箱后就变成无毒无害气体了。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中位于碱洗塔下部和水洗塔下部的烟气管道分别与一网孔气管相连接,当烟气经过该网孔气管后能够充分地与碱液或水相接触,在喷淋过程中也能够被充分地喷淋到,增强碱液和水除烟、除尘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中多个顶部喷淋喷头呈环形布置并且布满其所在的塔体横截面,多个侧向喷淋喷头呈圆形布置并且布置于塔体的内壁上,这样能够使碱液或水与烟气进行充分的接触,增强除烟、除尘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中碱洗塔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中活性炭吸附塔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中活性炭吸附塔的左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中活性炭吸附塔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中尾气处理箱的主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中尾气处理箱的左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中尾气处理箱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入口离心风机I、旋风分离器2、碱洗塔3、水洗塔4、烟道管路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线电缆燃烧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离心风机(1)、旋风分离器(2)、碱洗塔(3)、水洗塔(4)、烟道管路冷却除水系统(5)、活性炭吸附塔(6)、出口离心风机(7)及烟气管道;所述入口离心风机(1)的入口与烟气管道相连接,其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旋风分离器(2)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2)的顶部出口通过烟气管道连接到碱洗塔(3)的下部并伸到碱洗塔(3)内部;所述碱洗塔(3)的顶部出口通过烟气管道连接到水洗塔(4)的下部并伸到水洗塔(4)内部,碱洗塔(3)塔体中空,下部用来盛装碱性溶液,塔体上连接有碱液喷淋管路,所述碱液喷淋管路的入口连接在塔体的下部,出口分成两路,一路与多个顶部喷淋喷头(10)相连接,另一路与多个侧向喷淋喷头(11)相连接,所述碱液喷淋管路上还依次设有第一过滤器(20)、第一喷淋泵(18)、风冷凝器(17),紧靠第一过滤器(20)的前后管路上分别设有两个阀门(19、21);所述水洗塔(4)的顶部出口通过烟气管道连接到活性炭吸附塔(6)的下部,水洗塔(4)塔体中空,下部用来盛装水,塔体上连接有水喷淋管路,所述水喷淋管路的入口连接在塔体的下部,出口分成两路,一路与多个顶部喷淋喷头(23)相连接,另一路与多个侧向喷淋喷头(24)相连接,所述水喷淋管路上还依次设有第二过滤器(34)、第二喷淋泵(32),紧靠第二过滤器(34)的前后管路上分别设有两个阀门(33、35);所述活性炭吸附塔(6)的顶部出口通过烟气管道连接到出口离心风机(7)的入口,活性炭吸附塔(6)塔体中空,塔顶部设有加料口(39),塔底部设有放液口(42),中部为活性炭箱(40),所述活性炭箱(40)的底部设有放料口(41),活性炭箱(40)上还设有再生加热器(37);所述出口离心风机(7)的出口与直接伸到空气中的烟气管道相连接;所述烟道管路冷却除水系统(5)位于水洗塔(4)与活性炭吸附塔(6)之间的烟气管道上,烟道管路冷却除水系统(5)由带回温的制冷机(29)、制冷部件(30)组成,烟道管路冷却除水系统(5)通过排液阀(31)与水洗塔(4)顶部的接液口(28)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明豪,杜晓峰,李伟,陈自年,武海澄,汪书苹,钱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