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国存专利>正文

内冷式减压短程蒸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541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物料如废润滑油的减压蒸馏器,特别是一种内冷式减压短程蒸馏器。包括蒸发器壳体,及由输料管线、输料泵、加热器组成的料液加热机构,由冷凝器、馏出物收集管线、馏出物收集罐、真空泵组成的馏出物减压收集机构,在蒸发器壳体内,安装有冷阱,在冷阱下方安装有与馏出物减压收集机构连通的导流机构,在蒸发器壳体侧壁与冷阱之间分别安装有蒸发体及向蒸发体的料液蒸发面布料的布液器,与加热机构的受热料液输出管线连通的分液管线其料液排放口置于布液器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蒸发器壳体内壁与冷阱之间,设置不具其它热载体放热功能的料液蒸发面,可制受热后料液的热解程度,降低制热能耗,大幅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物料如废润滑油的减压蒸馏器,特别是一种内冷式减压短程蒸馏器
技术介绍
减压蒸馏是ー种通过降低气压而实现降低料液(需要蒸馏提纯的液体)沸点温度的节能和抑制蒸馏料液热解的蒸馏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公知的减压蒸馏装置如中国专利(专利号CN 101732881 A)公开的ー种分子蒸馏器,其蒸馏器筒体的做功部分是由圆形垂直夹套组成,在夹套中有热媒导热油为放热体,在夹套筒体内设置有冷凝器,在夹套筒体内壁至冷凝器之间设置有由上下法兰、立柱及刮板 条组成的转笼装置,在夹套筒体上部设置有上法兰、物料进ロ、与转笼装置连接的转轴、减速机及电动机,在夹套筒体下部分别设置有真空ロ、斜槽、重油出口、轻油收集槽、轻油出ロ等,该装置冷凝管的外侧管壁与筒体内壁之间的径向距离设置为3. 6cm 4. 2cm。筒体的内径设置在460mm 580mm之间,筒体内工作部分长度设置在I. 3m I. 8m之间。该装置的缺点是因其紧凑精密性较高及小型化,很难实现长时间高产能的加工模式,不适应加工高沸点、热敏性要求较高、内含较多杂质且加工附加值较低的料液,否则因冷凝管的外侧管壁与筒体内壁之间的径向距离设置仅为3. 6cm 4. 2cm,在夹套筒体内壁至冷凝器之间设置有由上下法兰、立柱及刮板条组成的转笼装置,由此在进料以及旋转工作吋,非常容易使料液液滴由筒体内壁飞溅至冷凝管的外侧管壁之上,由此形成短路蒸发(未经汽化而被馏出物收集系统所收集的料液);因夹套筒体内壁既是放热面又是料液蒸发面,由此势必会在较短的工作时间内被所产生的固相物将装置的紧凑精密空间进行污浊破坏,使装置在较短的工作时间内进入较长的检修周期中。因装置的小型化,势必造成装置的加工效率低。因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势必造成装置的制造成本及维护成本过高。综上所述,因装置的检修周期长,势必将缩短装置的生产周期,加之加工效率低等因素,最終会导致加工费用过高而很难体现料液加工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之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在蒸发器壳体内壁与冷阱之间,设置有不具其它热载体放热功能的料液蒸发面的内冷式减压短程蒸馏器。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冷式减压短程蒸馏器,包括蒸发器壳体,及由输料管线、输料泵、加热器组成的料液加热机构,由冷凝器、馏出物收集管线、馏出物收集罐、真空泵组成的馏出物减压收集机构,在蒸发器壳体内,安装有冷阱,在冷阱下方安装有与馏出物减压收集机构连通的导流机构,在蒸发器壳体侧壁与冷阱之间分别安装有蒸发体及向蒸发体的料液蒸发面布料的布液器,与加热机构的受热料液输出管线连通的分液管线其料液排放ロ置于布液器上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突出的效果是通过布液器实现料液在突破静压下的高位排放、抑制因料液飞溅而造成短路蒸发,通过不具其它热载体放热的料液蒸发面,不但可避免料液蒸发面之上因放热而形成结焦物,还可使受热后的料液实现高效蒸发,通过冷阱可将高温气相馏出物冷凝液化,縮小蒸发器壳体内部与真空泵之间气压的压差,通过设置于冷阱之下的导流机构,可实现对馏出物的高效低位收集,通过装置的基本结构,不但可抑制受热后料液的热解程度,还可降低大量的制热能耗,并可大幅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还可有如下优选方案 所述冷阱是ー个上端开ロ、下端封闭的筒体。所述布液器是ー个与蒸发体外表面连接为一体的环形槽。所述布液器是ー个与冷阱外表面连接为一体的且向蒸发体的料液蒸发面倾斜 的环板。 所述蒸发体是ー个上粗下细的锥形筒体。所述冷阱是ー个上端开ロ、下端封闭且上粗下细的锥形筒体。所述冷阱是ー个上粗下细的锥形密封立式容器,在冷阱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插入其内下部的冷媒入ロ和冷媒出ロ。所述蒸发体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安装在蒸发体支架上。所述受热料液输出管线与分液管线之间设置有泡沫过滤器。所述在蒸发器壳体的下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导流槽的槽体由槽体内层和槽体外层相互连接构成,在槽体内层与槽体外层之间形成有密闭的夹层空间,所述槽体底部中央与贯穿槽体的导流管一端连接,该导流管另一端与馏出物减压收集机构的冷凝器进ロ连通。所述导流管的管体由导流内管和导流外管相互连接构成,在导流内管与导流外管之间形成有密闭的夹层空间。所述加热器是ー个置于蒸发器壳体之外的双通道换热器。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蒸发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蒸发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泡沫过滤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蒸发器壳体1,蒸发体2,冷阱3,导流槽4,导流管5,冷凝器6,馏出物收集管线7,馏出物8,馏出物收集罐9,蒸发器支架10,料液11,排料ロ 12,人孔13,入料管线14,入料阀门15,蒸发体支架16,环形槽17,输料泵18,残液排放阀门19,循环阀门20,加热器21,受热料液输出管线22,分液管线23,真空泵24,废气排放管线25,环板26,搅拌器27,高度调节机构28,泡沫回流管线29,泡沫过滤器30,冷媒入口 31,冷媒出ロ 32,料液蒸发面201,过滤器壳体3001,料液进ロ 3002,料液出口 3003,泡沫料液出口 3004。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进ー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实施例I : 參见图I、图2,蒸发器壳体I是ー个立式结构的罐体容器,安装在蒸发器支架10之上,在蒸发器壳体I的上端置入冷阱3,在冷阱3的下方安装有与馏出物减压收集机构连通的导流机构,在蒸发器壳体I侧壁与冷阱3之间分别安装有蒸发体2及向蒸发体2的料液蒸发面201布料的布液器,与加热机构的受热料液输出管线22连通的分液管线23其料液排放ロ置于布液器上方。本实施例中,蒸发体2是ー个筒体,安装在与蒸发器壳体I固接的蒸发体支架16上;冷阱3是ー个上端开ロ、下端封闭的筒体;布液器是ー个与蒸发体2的外表面连接为一体的环形槽17,且位于筒状蒸发体2的上端外缘,使面对冷阱3外表面的蒸发体2内壁形成 料液蒸发面201。蒸发体支架16是由焊接在蒸发器壳体I内壁局部并保持一定间隔距离的四只支撑体组成。导流机构类似于漏斗形状,它是由导流槽4和导流管5组成,导流槽4的敞ロ端向上放置于冷阱3之下,导流管5的一端与导流槽4的底部连通,导流管5的另一端穿越蒸发器壳体I与馏出物减压收集机构连通。在蒸发器壳体I侧壁安装有入料管线14和入料阀门15,在入料管线14之下的蒸发器壳体I侧壁上还安装有人孔13,在蒸发器壳体I的底部安装有排料ロ 12,在蒸发器壳体I的外部包裹有保温材料。加热机构主要由输料泵18、加热器21和受热料液输出管线22组成,输料泵18的进ロ通过管线连接排料ロ 12,输料泵18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加热器21,该段管线上还分别装有残液排放阀门19和循环阀门20,加热器21的受热料液输出管线22与分液管线23的进ロ连通。加热器21可以采用管式炉或电加热装置。馏出物减压收集机构主要由冷凝器6、馏出物收集管线7、馏出物收集罐9、真空泵24、废气排放管线25组成,冷凝器6的进ロ与导流机构的导流管5出ロ连通,冷凝器6的出ロ经由馏出物收集管线7与馏出物收集罐9连通,馏出物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冷式减压短程蒸馏器,包括蒸发器壳体,及由输料管线、输料泵、加热器组成的料液加热机构,由冷凝器、馏出物收集管线、馏出物收集罐、真空泵组成的馏出物减压收集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蒸发器壳体内,安装有冷阱,在冷阱下方安装有与馏出物减压收集机构连通的导流机构,在蒸发器壳体侧壁与冷阱之间分别安装有蒸发体及向蒸发体的料液蒸发面布料的布液器,与加热机构的受热料液输出管线连通的分液管线其料液排放口置于布液器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存冯斌
申请(专利权)人:吴国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