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眼小绿叶蝉诱捕色的筛选及数字化标准色板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84261 阅读:3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0:15
假眼小绿叶蝉诱捕色的筛选及数字化标准色板的制作方法,属于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一种假眼小绿叶蝉最佳诱捕色,其RGB值为255.215.0;2)制得具有假眼小绿叶蝉最佳诱捕色的PP塑料色板主体;3)将粘虫胶涂布在PP塑料色板主体上,控制涂布量在40~50g/m2,进行双面涂布,并将格拉辛离型纸覆盖在涂布好的PP塑料色板主体上面作为保护膜,然后对涂布后的胶板按照所需的规格切割包装,得到数字化标准色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色板能够提高茶园无公害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害虫无公害防治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茶园害虫防治——采用色板或诱虫灯诱杀的研究和应用是物理防治中的ー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昆虫的趋色性来防控害虫一直被人们关注。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英、美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已陆续有一些关于微小昆虫的色诱技术的研究报道。近几年来随着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害虫综合防治科学的发展,害虫的趋色性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些颜色具有广谱引诱作用,尤其是黄色对很多昆虫都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利用黄板诱杀害虫是最常见的害虫防治手段。如采用荧光黄色 板对温室内的黄瓜害虫进行诱杀,其中三叶斑潜蚬Liriomyza trifolii (Burgess)和棉廢马Thtips(Lindeman)对突光黄色板趋性最強。此外,还有研究进行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对蓝、黄、褐、紫4种颜色色板的趋性试验,结果显示单ー蓝色色板对西花蓟马的诱集カ显著高于其他3种颜色,并且发现颜色经过混配后(蓝黄=5:1)诱集到的西花蓟马数量则大于蓝色单ー颜色色板。昆虫的趋色性并非是单纯的应激现象,其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很早就有研究鉴定出多种昆虫的感光类型是三原色色泽视觉系统,这类视觉系统通过三种感光色素协同作用拓宽光谱识别范围,从而表现出对不同的顔色具有不同的生理及行为反应。然而,目前在国内应用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害虫诱捕色进行筛选还未见报道,同时由于在色泽的表达上仅限于文字记述,使得色板产品的不规格化,导致在田间应用的效果表现參差不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假眼小绿叶蝉诱捕色及数字化标准色板的制作方法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得到的色板能够提高茶园无公害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エ艺步骤 1)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一种假眼小绿叶蝉最佳诱捕色,其RGB值为255.215. 0 ; 2)制得具有假眼小绿叶蝉最佳诱捕色的PP塑料色板主体; 3)将粘虫胶涂布在PP塑料色板主体上,控制涂布量在40 50g/m2,进行双面涂布,并将格拉辛离型纸覆盖在涂布好的PP塑料色板主体上面作为保护膜,然后对涂布后的胶板按照所需规格切割包装,得到数字化色板; 上述的粘虫胶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丁基橡胶5 40% ;聚异丁烯10% 50% ;聚丁烯5 25% ;增粘树脂5 15% ;矿物油和抗氧剂I 15%。所述的假眼小绿叶蝉诱捕色的筛选及数字化色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I)中正交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RGB模式单色图片,参数为R、G和B; 2)假设R、G和B此3因素无交叉影响,采用L9正交试验进行假眼小绿叶蝉室内颜色趋性实验,各因素水平为0、128、255,每次重复3次; 3)若因素之间有交叉作用,采用L27正交试验进行假眼小绿叶蝉室内颜色趋性实验,因素水平为0、128、255 ;若因素之间无交叉作用,采用L25正交试验试验进行假眼小绿叶蝉室内颜色趋性实验,因素水平为0、64、128、192、255,每次处理重复3次; 4)在步骤2)和3)所筛选的最佳颜色基础上RGB:255.215. 0,选定11种参数数值近似色泽R :128 255、G :128 255、B :0 244,每次试验设定3个单色处理和I个对照,实验虫口数量设定为40头,每次处理重复4次; 5)对筛选色进行田间试验验证,得到最佳诱捕色。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粘虫胶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丁基橡胶10 35% ;聚异丁烯15% 45% ;聚丁烯10 25% ;增粘树脂5 10% ;矿物油和抗氧剂5 1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聚异丁烯的分子量为20000 30000,聚丁烯的分子量为2000 3000。所述的假眼小绿叶蝉诱捕色的筛选及数字化色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粘虫胶按照下述步骤制得 1)将所述配方量的矿物油、抗氧剂和聚丁烯加入炼胶机中,升温并搅拌,转速控制在80 100转/分,并将氮气充满容器; 2)温度升高至105 125°C时,加入配方量的丁基橡胶、增粘树脂,边加边搅拌; 3)所加的树脂全部融化后,再加入配方量的聚异丁烯,并控制温度在140 170°C,直至所有的原料融化,然后再搅拌4 6小时,得到粘虫胶。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I)中转速控制在85 95转/分。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温度升高至110 120°C。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控制温度在150 160°C。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的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本专利技术采用数字化表达色泽,参考昆虫三原色视觉系统应用RGB颜色参数模式,通过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室内试验和进一步的传统田间生测试验,最终筛选出假眼小绿叶蝉特定的具有明确参数的诱捕色,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的色板制作工艺,生产出一种假眼小绿叶蝉专用色板,具有显著的诱虫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筛选害虫诱捕色的流程图;图2为四种候选色泽对叶蝉的诱捕效果 图3为色板田间试验小区设置示意 图4为假眼小绿叶蝉数字化标准色板重庆田间试验结果 图5为假眼小绿叶蝉数字化标准色板桂林田间试验结果 图6为假眼小绿叶蝉数字化标准色板恩施田间试验结果图。图3中&、13、(3、(1为数字化标准色板四个重复,1、2、3、4为对照色板四个重复。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一假眼小绿叶蝉专用诱捕色的筛选 应用该方法筛选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最佳诱捕色 I.实验设计(如图I所示) 对照新生无病虫害幼嫩龙井43茶梢图片。处理RGB模式单色图片,参数为R、G、B (O 255)。实验I :假设3因素之间无交叉影响,采用L9 (34)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各因素水平为0、128、255 (以1、2、3代替表示),每次处理重复3次。实验2 :若因素之间有交叉作用,采用L27 (313)正交试验设计,因素水平为O、128、255 (以1、2、3代替表示);若因素之间无交叉作用,采用L25 (56)正交试验设计,因素水平为0、64、128、192、255,每次处理重复3次。实验3 :在实验I和2所筛选的最佳颜色基础上,选定11种参数数值近似色泽,每次试验设定3个单色处理和I个对照,实验虫口数量设定为40头,每次处理重复4次。实验4 :对筛选色进行田间试验验证。2.生物测定 正交试验中,将3种单色和对照图片围成正方形的区域,各颜色区域有挡板分割以免相互干扰,选择20头试虫黑暗处理IOmin后,随后开始趋性反应,选择特定色泽的假眼小绿叶蝉会飞入相应颜色的区域,被昆虫胶粘住,反应进行30min。实验结束后,统计各颜色区域内的假眼小绿叶蝉数量,计算趋向率。 趋向索—处理区的虫口數 JSlKJ+ — 杜由 勤首先通过L9 (34)正交实验确定R、G、B因子之间有无交互作用,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正交试验分析各因子的最优组合和最佳诱捕色,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定11种参数数值近似色泽颜色进行筛选,得出最佳色泽,最后将该色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假眼小绿叶蝉诱捕色的筛选及数字化标准色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一种假眼小绿叶蝉最佳诱捕色,其RGB值为255.215.0;2)制得具有假眼小绿叶蝉最佳诱捕色的PP塑料色板主体;3)将粘虫胶涂布在PP塑料色板主体上,控制涂布量在40~50g/m2,进行双面涂布,并将格拉辛离型纸覆盖在涂布好的PP塑料色板主体上面作为保护膜,然后对涂布后的胶板按照所需的规格切割包装,得到数字化标准色板;上述的粘虫胶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丁基橡胶5~40%;聚异丁烯10%~50%;聚丁烯5~25%;增粘树脂5~15%;矿物油和抗氧剂1~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宗懋边磊孙晓玲罗宗秀辛肇军林志平陈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