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波吸收体,通过在容器内直接填充封入磁性粉末材料而形成,其中所述容器包括面对电波的入射方向的表面部件和接合于该表面部件的背面侧的背面部件,在所述表面部件的表面具有凹凸,在所述背面部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表面部件相对应地具有相应形状的凹凸,从而由所述表面部件和所述背面部件协同形成一定的填充空间,其中,在所述容器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填充所述磁性粉末材料的粉末投入口。由此,能够在整个容器内均匀地填充粉末材料。(*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波吸收体,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电波消声室(电波暗室)中使用的能够适用于各种电波频率的电波吸收体。
技术介绍
目前,利用电波的通信信息技术、设备等在迅速地发展普及,另一方面,在设备及其周围也会产生电波损害。一般情况下,电子设备的制造厂家需要保障自己制造的产品即使入射电磁妨害波也不会造成误动作等,而且也不会产生对其他产品造成不良影响的电磁波。也就是说,要求电子产品具有用来满足上述两方面的要求的电磁兼容性(EMC)。此外,对于电波损害,要求解决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电磁干扰性(EMI),进而要求改善电磁环境等课题。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对于电波吸收体的需求不断增加。另外,电波消声室(电波暗室)是对上述电磁兼容性进行评价的测定用的房间,其中也需要使用电波吸收体。具体而言,在电波消声室(电波暗室)中,为了不受到作为调查对象的电子设备以外的电波的影响,在房间的外壁侧用金属板屏蔽电磁波以使电波无法侵入,另外为了不由墙壁反射从电子设备发射的电磁波,在内壁侧的墙壁上安装有电波吸收体。此外,电波消声室(电波暗室)分为进行大型产品(汽车、大型电子设备等)的EMC调查的大型暗室和进行相对较小的电子设备的EMC调查的小型暗室。以往的电波吸收体,有通过将磁性粉末材料冲压成型后烧结的方法,以及在合成树脂或橡胶等中混入磁性粉末材料、碳、碳纤维之类的导电性材料并将其用金属模具冲压成型、真空成型或注塑成型的方法。但是,前者的方法形成的烧结品变形大,难以高尺寸精度地成型较大尺寸规格的电波吸收体。后者的方法需要对材料进行混炼的拌合机等,设备容易磨损,成本较高。而且,由上述混炼材料成型得到的电波吸收体在需要废弃时,无法对其中的作为有机物的合成树月旨、橡胶和作为无机物的磁性材料进行分离,存在无法重复利用的问题,经济性较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电波吸收体,其使用面对电波的入射方向的表面部件和接合于该表面部件的背面侧的背面部件构成容器,将磁性粉末材料直接填充封入到形成于容器内的填充空间而构成电波吸收体,其中表面部件和背面部件均形成为平板状,或者在表面部件的表面具有圆锥形状、棱锥形状、楔形状等凹凸形状,在背面部件的表面与表面部件相对应地具有相应形状的凹凸,从而在表面部件和背面部件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空间。由此,与以往相比,不需要将磁性粉末材料和树脂等在一起进行混炼,而是直接在容器中填充封入磁性粉末材料即可构成电波吸收体,降低了制造成本。在该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电波吸收体中,直接向表面部件和背面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上填充粉末材料,之后利用形成于双方的部件的凸缘部将二者嵌合密闭,从而形成电波吸收体。但是,这种电波吸收体存在如下的问题,即操作不便,效率较低,而且根据电波吸收体的尺寸和形状不同,有时难以确保粉末材料均匀地被填充在整个容器内,尤其是当在表面部件和背面部件的表面形成有凹凸时,在整个容器内确保粉末材料的填充均匀性是非常困难的。当电波吸收体内的粉末材料分布存在偏差时,会导致电波吸收体的吸收特性相应产生分布偏差,从而影响电波吸收体的性能。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48322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在整个容器中均匀地填充粉末材料的电波吸收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波吸收体,通过在容器内直接填充封入磁性粉末材料而形成,其中所述容器包括面对电波的入射方向的表面部件和接合于该表面部件的背面侧的背面部件,在所述表面部件的表面具有凹凸,由所述表面部件和所述背面部件协同形成填充空间,其中,在所述容器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填充所述磁性粉末材料的粉末投 入口。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所述背面部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表面部件相对应地具有相应形状的凹凸,从而由所述表面部件和所述背面部件协同形成一定的填充空间。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粉末投入口在所述容器的同一侧面上设有2个以上。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所述表面部件和所述背面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上,以朝向另一方的部件突起的方式形成有至少I个凸台部,所述凸台部的前端面与所述另一方的部件的相对的面抵接。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至少I个所述凸台部上,沿所述凸台部的突起方向设置有贯通孔,在所述另一方的部件上,与形成有所述贯通孔的所述凸台部相对应而形成有至少I个筒状部,所述筒状部朝向所述一方的部件突起,且具有贯穿所述另一方的部件的孔,所述筒状部被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贯穿至少I个所述凸台部和所述另一方的部件的与该凸台部抵接的部分的局部而设置有贯通孔。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另一方的部件的与所述凸台部对应的部分形成为凹陷部,所述凸台部的前端部被收容在该凹陷部内且与所述另一方的部件的相对的面抵接。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凸台部和所述另一方的部件被熔接在一起。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所述表面部件和所述背面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上,以朝向另一方的部件突起的方式形成有至少I个筒状部,在所述另一方的部件上,与所述筒状部对应而形成有贯通孔,所述筒状部插入并熔接在所述贯通孔中。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所述背面部件上,在所述表面部件和所述背面部件协同形成的填充空间的外侧,在所述筒状部的孔的周围形成有加强部。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所述背面部件上,在所述表面部件和所述背面部件协同形成的填充空间的外侧,在所述贯通孔的周围形成有加强部。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在所述表面部件上,在其外周朝向所述背面部件形成有表面部件侧凸缘,在所述背面部件上,在其外周朝向所述表面部件形成有背面部件侧凸缘,所述表面部件侧凸缘和所述背面部件侧凸缘以侧面彼此重叠的方式接合在一起。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所述表面部件侧凸缘及/或所述背面部件侧凸缘形成有多重,所述表面部件侧凸缘和所述背面部件侧凸缘相互啮合地重叠在一起。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除了所述磁性粉末材料外,在所述容器内还填充封入有电介质粉末材料。通过形成为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形成在容器侧面的粉末投入口填充封入磁性粉末材料,很容易使粉末在整个容器中均匀分布,从而保持恒定的吸收特性。并且,通过形成在表面部件或背面部件上的凸台部和筒状部等,能够确保表面部件和背面部件之间的间隙厚度,能够进一步确保均匀的吸收特性。此外,在背面部件的背面侧形成有加强部,能够防止在将电波吸收体安装在墙壁等上时,电波吸收体的容器的变形。并且,表面部件和背面部件的凸缘之间以侧面彼此重叠的方式接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防止粉末向容器外侧泄漏,能够使电波吸收体长期保持稳 定的吸收特性。附图说明图I表示本技术的电波吸收体,其中图I (a)是电波吸收体的局部剖切外观立体图,图I (b)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沿图I (a)的I-I线的剖视图,图I (C)是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沿图1(a)的I-I线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波吸收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波吸收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波吸收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波吸收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波吸收体的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波吸收体,通过在容器内直接填充封入磁性粉末材料而形成,其中所述容器包括面对电波的入射方向的表面部件和接合于该表面部件的背面侧的背面部件,在所述表面部件的表面具有凹凸,由所述表面部件和所述背面部件协同形成填充空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填充所述磁性粉末材料的粉末投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川齐,加藤一美,
申请(专利权)人:NEC东金株式会社,东金电磁相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