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3843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温棒;属于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导热管和顶板,所述导热管上端与顶板其中一边连接,其中所述的导热管下端连接有感温片,所述的感温片、导热管与顶板之间通过第一铆钉铆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加工方便且生产安全的调温棒;用于电煎板的调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电调温装置,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煎板加热控制的调温棒
技术介绍
现有的调温棒技术,是靠导热管传热,用推杆拉力把控制臂拉向上,利用控制臂拉向上时把弹片推高,从而分开弹片与接触板之间的触点。另外,现有的调温棒技术,不利于成品生产及生产安全,原因如下(I)在产品焊接部分,现有技术存在生产报废率、生产成本两者均较高的不足。现有的调温棒,第一工序控制臂和导热管需要碰焊,如果焊接不良或错误,则会导致导热管及控制臂两个零件均报废。第二工序氮焊焊接推杆和导热管技术,如果焊接不良或焊接错误,会令推杆和导热管及控制臂三个零件报废。第三工序顶板和导热管采取氩焊,若两者焊接不良或焊接错误,会令顶板、导热管和推杆及控制臂四个零件均要 报废,因而增加生产成本。(2)现有调温棒采取氩焊、氮焊及碰焊技术,生产过程中温幅较大,温度较不稳定。若成品掉落在地,温差易导致成品产生偏差,破坏产品质量。(3)生产安全方面,现有技术采取氩气和氮气焊接零件,工厂存有氩气和氮气,不利生产安全。(4)由于各零件的衔接部分分别需要采用氩焊、氮焊及碰焊三种技术,存有生产较耗时,且工序较为繁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加工方便且生产安全的调温棒。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调温棒,包括导热管和顶板,所述导热管上端与顶板其中一边连接,其中所述的导热管下端连接有感温片,所述的感温片、导热管与顶板之间通过第一铆钉铆接。上述的调温棒中,所述的顶板中部设有通孔,在通孔内设有控制轴、在控制轴上设有调温螺丝,在调温螺丝与控制轴之间设有介子。上述的调温棒中,所述的顶板另一边底部依序设有第一瓷环、上接线耳、弹片、第二瓷环、接触板、下接线耳和第三瓷环,所述的第一瓷环、上接线耳、弹片、第二瓷环、接触板、下接线耳和第三瓷环通过第二铆钉铆接在顶板上,在第二铆钉与第一瓷环、上接线耳、弹片、第二瓷环、接触板、下接线耳和第三瓷环接触部的外围套设有绝缘瓷管;所述弹片的自由端通过第一瓷粒与感温片连接;所述弹片的中部通过第二瓷粒与控制轴连接。上述的调温棒中,所述的弹片由相互配合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构成,第一弹片设置在上接线耳和第二瓷环之间,第二弹片设置在第一弹片的自由端,第二弹片与接触板相对的一端面上设有下触点,在接触板上设有与下触点相对应的上触点;所述第二弹片的自由端与感温片通过第一瓷粒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下述的优点(I)直接利用铆钉铆接感温片和导热管,代替了现有调温棒的氩焊、氮焊接及碰焊技术。如果出现铆接不良或错误,只需报废铆钉,避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报废推杆、导热管、顶板及控制臂四个零件的风险,有助减少物料的损耗,并减低生产成本。(2)更利于零件组装,并降低加工成本。本技术只需直接用铆钉铆接感温片和导热管,不需氩气和氮气的焊接,组装方便,有助简化生产工序。而且,利用铆钉铆接感温片,加工成本便宜,降低生产成本。(3)降低了生产成品时潜在的生产风险。由于感温片和铆钉代替了现有的氩气、氮气焊接技术。生产工序不再使用氮气和氩气,避免了工人吸入氮气和氩气的情况,亦避免工厂长期存有氩气和氮气,有助降低生产风险,保障生产安全。(4)有利于产品的稳定性。由于利用感温片直接感温,温度更为稳定。经过高空测试后,产品温度变化不大,避免现有技术较易出现成品落地,因温差较大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导热管I、顶板2、感温片3、第一铆钉4、控制轴5、调温螺丝6、介子7、第一瓷环8、上接线耳9、弹片10、第一弹片10a、第二弹片10b、下触点10c、第二瓷环11、接触板12、上触点12a、下接线耳13、第三瓷环14、第二铆钉15、绝缘瓷管16、第一瓷粒17、第二瓷粒18。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I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调温棒,包括导热管I和顶板2,所述导热管I上端与顶板2其中一边连接,在导热管I下端连接有感温片3,通过感温片3直接控制温度,温度更加稳定,所述的感温片3、导热管I与顶板2之间通过第一铆钉4铆接,直接利用第一铆钉4铆接感温片3和导热管1,代替了现有调温棒的氩焊、氮焊接及碰焊技术。如果出现铆接不良或错误,只需报废第一铆钉4,避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报废推杆、导热管、顶板及控制臂四个零件的风险,有助减少物料的损耗,并减低生产成本;在顶板2中部设有通孔,在通孔内设有控制轴5、在控制轴5上设有调温螺丝6,在调温螺丝6与控制轴5之间设有介子7 ;在顶板2另一边底部依序设有第一瓷环8、上接线耳9、弹片10、第二瓷环11、接触板12、下接线耳13和第三瓷环14,所述的第一瓷环8、上接线耳9、弹片10、第二瓷环11、接触板12、下接线耳13和第三瓷环14通过第二铆钉15铆接在顶板2上,在第二铆钉15与第一瓷环8、上接线耳9、弹片10、第二瓷环11、接触板12、下接线耳13和第三瓷环14接触部的外围套设有绝缘瓷管16 ;所述弹片10的自由端通过第一瓷粒17与感温片3连接;所述弹片10的中部通过第二瓷粒18与控制轴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弹片10由相互配合的第一弹片IOa和第二弹片IOb构成,第一弹片IOa设置在上接线耳9和第二瓷环11之间,第二弹片IOb设置在第一弹片IOa的自由端,第二弹片IOb与接触板12相对的一端面上设有下触点10c,在接触板12上设有与下触点IOc相对应的上触点12a ;所述第二弹片IOb的自由端与感温片3通过第一瓷 粒17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调温棒,包括导热管(I)和顶板(2),所述导热管(I)上端与顶板(2)其中一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管(I)下端连接有感温片(3),所述的感温片(3)、导热管(I)与顶板(2)之间通过第一铆钉(4)铆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调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2)中部设有通孔,在通孔内设有控制轴(5)、在控制轴(5)上设有调温螺丝(6),在调温螺丝(6)与控制轴(5)之间设有介子(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2)另一边底部依序设有第一瓷环(8)、上接线耳(9)、弹片(10)、第二瓷环(11)、接触板(12)、下接线耳(13)和第三瓷环(14),所述的第一瓷环(8)、上接线耳(9)、弹片(10)、第二瓷环(11)、接触板(12)、下接线耳(13)和第三瓷环(14)通过第二铆钉(15)铆接在顶板(2)上,在第二铆钉(15)与第一瓷环(8)、上接线耳(9)、弹片(10)、第二瓷环(11)、接触板(12)、下接线耳(13)和第三瓷环(14)接触部的外围套设有绝缘瓷管(16);所述弹片(10)的自由端通过第一瓷粒(17)与感温片(3)连接;所述弹片(10)的中部通过第二瓷粒(18)与控制轴(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片(10)由相互配合的第一弹片(IOa)和第二弹片(IOb)构成,第一弹片(IOa)设置在上接线耳(9)和第二瓷环(11)之间,第二弹片(IOb)设置在第一弹片(IOa)的自由端,第二弹片(IOb)与接触板(12)相对的一端面上设有下触点(10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温棒,包括导热管(1)和顶板(2),所述导热管(1)上端与顶板(2)其中一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管(1)下端连接有感温片(3),所述的感温片(3)、导热管(1)与顶板(2)之间通过第一铆钉(4)铆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攀海
申请(专利权)人:艺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