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密平移及转台的摄像机内参数校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83718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49
一种基于精密平移及转台的摄像机内参数校准装置。其包括精密平移台、精密旋转台、光学实验平台、电移台控制器和主控计算机;精密平移台和精密旋转台固定在光学实验平台表面两端;电移台控制器与精密平移台及主控计算机相连;主控计算机与待校准摄像机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摄像机内参数校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保证摄像机成像过程中的精确性;以摄像机实际物理畸变分布为依据,对于摄像机传感器中畸变量大的区域进行密集成像,对于中心处畸变相对小的区域进行稀疏成像,既保证了校准速度,又可保证校准精度;通过计算摄像机成像关键点处的畸变量,可求解出摄像机传感器上每个像素点的畸变量值,并通过误差补偿可极大提高摄像机测量精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精密平移和转台的摄像机内参数校准装置,能够实现对像机每个像素点处畸变量的精确求解。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摄像机内参数校准多采用统一的内参数校准模型,即将摄像机传感器畸变信息用一组畸变系数来表示,通过建立空间三维点坐标和像机图像坐标之间的关系,最终解算出当前传感器下的各项畸变系数。在实际成像系统中摄像机内参数包含有效焦距(C)、摄像机原点坐标(x0,y0)、径向畸变(kl,k2,k3)、切向畸变(pl,p2,p3)以及仿射和非·正交变形项(bl,b2)等变化或非线性项。然而通过分析畸变曲线发现,摄像机实际畸变量分布却非均匀,其畸变特性主要表现为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但又并不局限于此两种形式。径向畸变网格模型说明,径向畸变为对称畸变,它由光学中心开始,沿着径向产生并逐渐增大。切向畸变网格模型说明,切向畸变同样镜头中心部位的畸变量较小,而随着距离中心半径的增大其畸变量逐渐增大,在边角处达到最大值,且切向畸变为不对称畸变。根据上述像机畸变的物理分布可知,传统摄像机内参数校准方法由于采用综合优化方法,不具备实际对应的物理意义。同时对于由摄像机镜头非球面误差等因素造成的畸变非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精密平移及转台的摄像机内参数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摄像机内参数校准装置包括:精密平移台(1)、精密旋转台(2)、光学实验平台(3)、电移台控制器(4)和主控计算机(5);其中:光学实验平台(3)为一长方形平台,设置在地面上;精密平移台(1)和精密旋转台(2)分别固定在光学实验平台(3)表面两端;电移台控制器(4)与精密平移台(1)相连接,用于控制精密平移台(1)的位置,同时通过串行数据线与主控计算机(5)相连接;主控计算机(5)为整个装置的操控核心,其与待校准摄像机(201)相连接,用于完成对精密平移台(1)上部件的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之靖潘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航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