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它包括一个充电枪(10)、一个充电插座(20)和一个受控开关(32)。充电枪设有一个第一充电对(12),充电插座设有一个第二充电对(22),第二充电对和第一充电对可电连接,以向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总成(30)充电。受控开关串联在第二充电对连接至动力电池总成的充电电路中,受控开关可接通或关断第二充电对连接至动力电池总成中动力电池组的充电支路。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当充电枪插入充电插座中,受控开关接通,使得动力电池组顺利充电;而充电插座裸露时,受控开关关断,使得充电插座与动力电池总成的动力电池组电气隔离,可以保障用电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它可以防止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外露而引起的触电。本技术还涉及一种使用该充电装置的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设有与充电桩的充电枪相对应连接的充电插座,通过充电枪与充电插座的对接,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总成中动力电池组的充电。由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与动力电池相连接,当电动汽车整车上电后,充电接口处有高电压存在。在电动汽车未充电的情况下,充电插座由保护盖保护;在电动汽车充电的过程中,充电枪和充电插座对接,也可以避免充电插座的裸露;但在保护盖打开而未与充电枪对接前,充电插座裸露,存 在人员触电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在充电插座的裸露时,可以有效地保障操作人员的用电安全。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电动汽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它包括一个充电枪、一个充电插座盒一个受控开关。充电枪设有一个第一充电对,充电插座设有一个第二充电对,第二充电对和第一充电对可电连接,以向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总成充电。受控开关串联在第二充电对连接至动力电池总成的充电电路中,受控开关可接通或关断第二充电对连接至动力电池总成中动力电池组的充电支路。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在充电插座中连接于动力电池总成的动力电池组的充电支路上设置受控开关,且受控开关根据充电枪是否电连接于充电插座而接通或关断。当充电枪插入充电插座中,受控开关接通,使得动力电池组顺利充电;而充电插座裸露时,受控开关关断,使得充电插座与动力电池总成的动力电池组电气隔离,可以保障用电安全。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再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枪还设有一个第一连接检测端口,且充电插座设有一个第二连接检测端口,第一连接检测端口可电连接于一个检测电位,且第二连接检测端口可电连接于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第一连接检测端口可与第二连接检测端口可电连接,使得第二连接检测端口的电位等于检测电位。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另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枪还设有一个第一电位接口,且充电插座设有一个第二电位接口,第一电位接口可电连接于第一连接检测端口,第一电位接口可电连接于第二电位接口,且第二电位接口可电连接于检测电位。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检测电位为地电位。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整车控制器通过电动汽车的CAN总线可信号连接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控制器,且动力电池控制器可控制受控开关的接通或关断。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枪的各个接口,和充电插座的各个接口之间通过搭铁实现电气连接。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又一种不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受控开关为电磁继电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它包括一个动力电池总成和一个上述充电装置。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对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及其电动汽车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I用于说明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用于说明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用于说明图2中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的工作控制流程。标号说明10充电枪12第一充电对14第一连接检测端口16第一电位接口20充电插座22第二充电对24第二连接检测端口26第二电位接口30动力电池总成32受控开关40整车控制器(VCU)50动力电池控制器(BMS)。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分。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第一”、“第二”并不代表部件之间的重要程度以及顺序关系。图I用于说明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所不,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包括一个充电枪10、一个充电插座20和一个受控开关32。其中,充电枪10设有一个第一充电对12,充电插座20设有一个第二充电对22。第二充电对22可电连接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总成30的动力电池组,且第一充电对12可与第二充电对可电连接,使得充电桩可以通过充电枪和充电插座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充电。受控开关32串联连接在第二充电对22连接至动力电池总成30中动力电池组的充电支路中,可以接通或关断第二充电对22与动力电池总成30中动力电池组之间连接的充电支路。当电动汽车上电且充电枪10插入充电插座20中时,受控开关32接通第二充电对22与动力电池总成30中动力电池组之间连接的充电支路,同时第一充电对12和第二充电对22之电连接,使得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可以充电;当电动汽车上电后,充电插座20的保护盖打开,而充电枪10还未插入充电插座20中时,受控开关32关断第二充电对22与动力电池总成30中动力电池组之间连接的充电支路,使得第二充电对22与存在不安全电压的动力电池总成30中动力电池组之间电气隔离,即使裸露在外充电插座20被人员触碰,仍可以保障用电安全。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在充电插座中连接于动力电池总成的动力电池组的充电支 路上设置受控开关,且受控开关根据充电枪是否电连接于充电插座而接通或关断。当充电枪插入充电插座中,受控开关接通,使得动力电池组顺利充电;而充电插座裸露时,受控开关关断,使得充电插座与动力电池总成的动力电池组电气隔离,可以保障用电安全。图2用于说明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充电枪10设有一个第一连接检测端口 14,且充电插座20设有一个第二连接检测端口 24。第一连接检测端口 14可电连接于一个检测电位,在图2所示的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检测电位为地电位,但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检测电位设置为其他数值。第二连接检测端口 24可电连接于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以下简称V⑶)40,第一连接检测端口 14可与第二连接检测端口 24可电连接,使得充电枪10插入充电插座20后,第二连接检测端口 24的电位与第一连接检测端口 14的电位相同,都等于地电位。V⑶40检测到第二连接检测端口 24的电位为地电位时,判断充电枪10插入充电插座20,从而控制可控开关32接通第二充电对22与动力电池总成30中动力电池组之间连接的充电支路。如图2所75,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一种意性实施方式中,充电枪10设有一个第一电位接口 16,且充电插座20设有一个第二电位接口 26。第一电位接口 16可电连接于第一检测连接端口 14,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电位。当充电枪10插入充电插座20中,第一电位接口 16可与第二电位接口 26电连接,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电位,且都等于第二电位接口 26连接的检测电位。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充电枪10的各个接口与充电插座20的各个接口之间通过搭铁实现电气连接,当然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动汽车的充电装置,它包括:一个充电枪(10),其设有一个第一充电对(12);一个充电插座(20),其设有一个第二充电对(22),所述第二充电对(22)和所述第一充电对(12)可电连接,以向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总成(30)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一个受控开关(32),其串联在所述第二充电对(22)连接至所述动力电池总成(30)的充电支路中,所述受控开关(32)可接通或关断所述第二充电对(22)连接至所述动力电池总成(30)中动力电池组的充电支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强,
申请(专利权)人:于树怀,黄龙辉,王鹏,王鹏,冯涛,王琦,张吉强,姚国超,黄建业,张洪涛,宋会光,孙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