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兆庆专利>正文

设有弹性装置的家用电器连接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8272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有弹性装置的家用电器连接线,它包括与普通电源插座匹配的插头以及与电器端对接的绝缘护套端,两者通过总导线电连接,所述绝缘护套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部包括电极,所述电极除与总导线连接外,还与弹性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电源连接线单个插孔中采用至少一个电极,形成冗余设置,有效保证了电气接触的可靠性,同时设置弹性装置与电极相互配合连接,增加电极与电器插头的夹持力,使供电更为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家用小电器,尤其涉及一种设有弾性装置的家用电器连接线。
技术介绍
专用的电源连接线在电脑、电饭锅等电器中常常被使用,这种连接线一端是与普通电源插头匹配的电插头,另一端是与家用电器插头端对接绝缘护套端,护套内通常设有2个或3个插孔,插孔内设有电扱。当家用电器的功率较大时(如电饭锅),由于工作电流大,电极与家用电器插头之间因电阻发热而膨胀,各个电极容易出现夹持力不足的现象,长时间使用导致接触电阻增大,形成发热、烧蚀、电极电阻变大,发热更严重、烧蚀更厉害的恶性循环;电极烧蚀发生在绝缘护套中,绝缘护套为一次性注塑,一般无法打开维修,在电源连接线其他部位完好的情况之下,最终因电极的烧蚀而导致整条线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有弾性装置的家用电器连接线,它通过在绝缘护套的插孔中电极的外侧增设弾性装置,它具有増加电极夹持力,电气接触良好,有效减少烧蚀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有弾性装置的家用电器连接线,它包括与普通电源插座匹配的插头以及与电器插头端对接的绝缘护套端,两者通过总导线电连接,所述绝缘护套端设有插孔,所述单个插孔内部包括至少ー个电极,所述电极除与总导线连接外,还与弹性装置连接。所述电极为呈U形、V形或圆弧形电极,所述U形或V形电极包括朝向绝缘护套端插孔外的上端部和位于插孔内的下根部,在上端部和下根部之间设有呈半包围结构的背脊和分置在背脊两侧的侧边,所述电极与电极之间两两相对或相向或上下放置,电极之间彼此独立或电极之间的一部分有连接。所述背脊和/或分置在背脊两侧的侧边上设有缺ロ。所述电极的上端部设有扩ロ,两侧的侧边彼此之间有收ロ。所述弹性装置为U形弹性片或U形弹性卡或弹簧。 所述弹性装置与电极呈一体化或分立设置。本技术通过在绝缘护套插孔内电极上连接弹性装置,增强与家用电器接头夹持力,増大电气接触面积,増大导电能力,实现减少烧蚀的目的,同时,由于是多个电极,也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在电源连接线单个插孔中采用至少ー个电极,形成冗余设置,有效保证了电气接触的可靠性,同时设置弾性装置与电极相互配合连接,増加电极与电器插头的夹持力,使供电更为可靠。2)減少电极的烧蚀,有效提高电源连接线的使用年限。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绝缘护套端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设有U形弾性片电极部分示意图;图2B为图2A扩ロ部分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安装U形弹性卡的U形电极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安装U形弹性卡电极实施例2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安装U形弹性片电极实施例3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侧边安装弹簧以及设有缺ロ的电极实施例4示意图;图7为设有U形弹性卡一体化的电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设有弹簧的圆弧形电极示意图;图9A为本技术设有U形弹性卡的U形电极俯视示意图;图9B为本技术设有弹簧的V形电极俯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设有U形弹性卡的独立触片电极的示意图。其中I.电极,2.扩ロ,3.上端部,4.背脊,5.侧边,6.下根部,7.电线,8.缺ロ,9.收ロ,10.绝缘护套端,11.插孔,12.总导线,13.弾性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图I中,提供一种设有弾性装置的家用电器连接线,图中展示了绝缘护套端10,绝缘护套端10与总导线12连接,绝缘护套端10上设有插孔11,本实施例绝缘护套内设有三个插孔的接头端,本技术所示的电极I设置在插孔内。图2A中,每个插孔内部的电极I为成对配置,且为至少ー对U形触片,所述每对中的两个U形触片开ロ相对放置,所述U形触片包括背脊4和分置在背脊两侧的侧边5,所述相对放置的两个U形触片相对放置的开ロ侧相邻侧边沿ー侧边有连接。设有的弾性装置13为U形弹性片,它围绕电极I安装在外侧。图2B是图2A俯视示意图,可以看出电极I的上端部3的扩ロ 2,同时相对放置的开ロ侧相邻侧边沿ー侧边有连接。图3中将电极I的各个部件进行详尽的说明,所述电极I包括朝向绝缘护套端插孔外的上端部3和位于插孔内的下根部6,在上端部3和下根部6之间设有呈半包围结构的背脊4和分置在背脊两侧的侧边5,相应的,各电极I通过导线与总导线连接。同图2A中类似,设有的弾性装置13为U形弹性片,它围绕电极I安装在外侧。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原理示意图;图中,展示了在插孔11中电极I,电极与电极之间两两之间上下放置。上下之间背脊部分有连接,侧边部分无连接。设有的弾性装置13为U形弹性卡,它沿垂直方向,从电极I下根部向上安装在电极I外側。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原理示意图;与图4所述的实施例2相似,略有不同之处,是在同一个插孔11内上下放置的两个电极I的背脊之间是通过电线7连接。电极I上安装U形弹性片,它水平方向上围绕电极I安装在外侧。在一个插孔11中有一对电极1,电极I与电极I之间在上下放置的同时还两两相对放置。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4原理不意图;相对应的在一个插孔11中有一对电极1,电极与电极之间两两相对放置,电极I的侧边上设有缺ロ 8,形成部分连接的效果,由此获得多电极I与电器的插头相接触,形成多点连接,増加了连接的可靠性。侧边安装弹簧,增强电极I的夹持力。图7为设有U形弹性卡一体化的电极I示意图;扩ロ 2实现了电器插头与电极I接插的便捷和顺畅性。电极I的形状可以采用V形或U形等,而且电极I之间彼此独立。采用U形弹性卡与电极I 一体化设计,避免弾性装置和电极I之间分离,提高可靠性。 图8为本技术设有弹簧的圆弧形电极效果示意图;其中圆弧形电极的设计,满足不同电器的插头的需要,和图2A或其他外形的电极I相比,除外形上有区别外,在其他如安装方式和排布方面上,等同于U形或V形电极。设有的弹簧在电极I外側,提高夹持力。图9A为本技术设有U形弹性卡的U形电极俯视示意图。同图4中方式相似,沿垂直方向设置U形弾性装置13,俯视图中看出U形弾性装置13端部为圆形钢丝弹性卡,增强夹持力。与其接触良好其中展示出两侧的侧边彼此之间有收ロ 9的结构,有利于保持与电器插头之间适度的紧度。图9B为本技术V形电极俯视示意图。同图9A类似,本实施针对V形电极,弹性装置采用在外侧设置弹簧的方式,增强夹持力。此外,两侧的侧边彼此之间有收ロ 9的结构,同样有利于保持与电器插头之间适度的紧度,与其接触良好。图10为本技术设有U形弹性卡的独立触片电极的示意图,在绝缘护套端10上设有插孔11中,采用独立的电极触片,独立电极采用多个,图中所示为两个,在电极上设有缺ロ,同时,利用U形弾性卡呈半包围状卡住两个电极,増加电极对电器插头的夹持力,使接触良好。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权利要求1.一种设有弾性装置的家用电器连接线,它包括与普通电源插座匹配的插头以及与电器插头端对接的绝缘护套端,两者通过总导线电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绝缘护套端设有插孔,所述单个插孔内部包括至少ー个电极,所述电极除与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有弹性装置的家用电器连接线,它包括与普通电源插座匹配的插头以及与电器插头端对接的绝缘护套端,两者通过总导线电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绝缘护套端设有插孔,所述单个插孔内部包括至少一个电极,所述电极除与总导线连接外,还与弹性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庆
申请(专利权)人:王兆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