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2698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若干电源端子,其中所述电源端子包括两片接触部及连接所述两片接触部的连接部,所述电源端子呈一体成型的U型结构,这样不仅能够分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在使用时所受到的插拔力,同时还能降低成本并简化工艺流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到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源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中,其具有内、外两层端子并分别充当电源的正极和负扱,电源连接器就是通过端子的正、负极来为电子元件提供工作电压。现有电源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用于传输电カ的若干导电端子及用于传输信号的若干信号端子,其中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可充当电源正极的导电端子与可充当电源负极的导电端子。然而,在电源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导电端子经常会受到较大的插拔力,从而造成导电端子容易损坏,进而导致电源连接器损坏,使得成本増加。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源连接器予以改迸,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可以分散使用时所受到的插拔力,从而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若干电源端子,其中所述电源端子包括两片接触部及连接所述两片接触部的连接部,所述电源端子呈一体成型的U型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电源端子的两片接触部上,邻近所述连接部ー处分别定义ー过渡区以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过渡区与所述连接部的交接处形成有通槽,且所述通槽贯通所述过渡区。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端子收容槽的前端设有用以抵持所述两片接触部的挡块。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接触部的至少ー侧边设有弹性悬伸于所述接触部外表面上的悬臂,且所述悬臂朝向所述连接部延伸。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端子收容槽包括用以收容所述悬臂的槽道,所述悬臂收容于所述槽道内以防止沿前后方向脱离所述绝缘本体。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孔洞及自所述孔洞朝向所述接触部方向延伸形成的收容腔,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内以将所述电源端子稳固于所述端子收容槽中的固定件。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端子收容槽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导引块,所述导引块具有倾斜的导引面,所述电源端子抵顶于所述导引块上,使得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端子收容槽的邻近所述导弓丨块的内壁之间形成空隙以供散热。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若干信号端子。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若干信号端子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一端向外延伸的接触部以及自所述基部另一端向外延伸的引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电源端子为一体成型的U型结构,且所述电源端子包括呈镜像对称排列的两片接触部与连接所述两片接触部的连接部,从而不仅能够分散本技术电连接器在使用时所受到的插拔カ,同时还能降低成本并简化工艺流程。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绝缘本体的另ー视角立体图。图5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电源端子与固定件配合组装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信号端子与收容空间配合组装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參阅图I与图2所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电源端子20与若干信号端子30。请參阅图3与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即第一端子收容槽11以及第二端子收容槽12以分别收容所述若干电源端子20与若干信号端子30(请參考图2)。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若干电源端子20与所述若干信号端子30的形状不尽相同,因此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收容槽11、12也呈匹配设计。所述绝缘本体10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1的前端设有挡块13,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1的内壁上设有沿其中心轴位置上下対称的两个导引块14。所述导引块14具有倾斜的导引面141,使得所述导引块14抵顶于所述电源端子20上,从而使得所述电源端子20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1的邻近所述导引块14的内壁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隙。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1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槽道15,借由所述空隙与所述槽道15的配合,可使所述电源端子20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1内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请參阅图5并结合图2与图3所示,所述每ー个电源端子20均包括两片接触部21及连接所述两片接触部21的连接部22,故所述电源端子20呈一体成型的U型结构。所述两片接触部21上,邻近所述连接部22 —处分别定义ー过渡区220以连接所述接触部21与所述连接部22,且所述过渡区220使所述接触部21与所述连接部22大致垂直设置。所述过渡区220与所述连接部22的交接处形成有通槽23,且所述通槽23贯通所述过渡区220。所述两片接触部21的两侧边均设有弹性悬伸于所述接触部21外表面上的悬臂25,且所述悬臂25朝向所述连接部22延伸。所述挡块13用以抵持所述两片接触部21,所述槽道15用以收容所述悬臂25,从而防止所述悬臂25沿前后方向脱离所述绝缘本体10,借由所述接触部21与所述挡块13的配合、所述悬臂25与所述槽道15的配合,可限位所述电源端子20。所述连接部22上设有孔洞26及自所述孔洞26朝向所述接触部21方向延伸形成的收容腔27,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可螺锁于所述收容腔27内的固定件28及与所述固定件28相配合的卡片29 (请參考图2),借由所述固定件28与所述收容腔27的配合及所述固定件28与所述卡片29的配合,以将所述电源端子20稳固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1内。请參阅图6并结合图4所示,所述若干信号端子30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 槽12中并呈平板状的基部31、自所述基部31 —端向外延伸的接触部32以及自所述基部31另一端向外延伸的引脚33。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00还包括用以收容所述引脚33的收容空间3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參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若干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包括两片接触部及连接所述两片接触部的连接部,所述电源端子呈一体成型的U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的两片接触部上,邻近所述连接部ー处分别定义ー过渡区以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与所述连接部的交接处形成有通槽,且所述通槽贯通所述过渡区。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收容槽的前端设有用以抵持所述两片接触部的挡块。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至少ー侧边设有弾性悬伸于所述接触部外表面上的悬臂,且所述悬臂朝向所述连接部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收容槽包括用以收容所述悬臂的槽道,所述悬臂收容于所述槽道内以防止沿前后方向脱离所述绝缘本体。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孔洞及自所述孔洞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若干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包括两片接触部及连接所述两片接触部的连接部,所述电源端子呈一体成型的U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容志强王海浪李劲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