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壁螺纹管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804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壁螺纹管成型装置,是在模座(11)的一侧同心套装减径外模(3),另一侧紧固供液蜗壳(10),蜗壳内径有可转动的叶轮(9),叶轮出口端用螺纹连接接套(6),叶轮与接套所形成的腔内装有旋轧外模(8)和旋轧滚珠(7),穿过中心插入胚管(1),胚管内有可转动的减径内模(2)、连杆(4)和螺旋内模刀(5)。接套(6)连接拉拔机的空心主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结构合理,避免钢管的变形,拉断,裂纹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并能强制冷却润滑,提高了光洁度,可以拉任意长度,具有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等特点。(*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壁螺纹管成型装置,涉及机械类该装置的制作
家用空调器所使用的紫铜管,要求内壁为螺纹状,其制造技术比较复杂。就目前国内情况看,能生产内壁螺纹管的厂家为数不多。他们多数采用短芯棒拉拔工艺,但是由于减径应力,旋轧应力及拉拔应力都集中于旋轧点上,以及旋轧滚珠在紫铜胚管表面高速磨擦和滚动所产生的高温,使出口处铜管的屈服强度大幅度下降,造成了铜管变形、拉断、或产生裂痕,废品率很高。有的虽然能生产出几米,十几米的内壁螺纹管,但是,质量不过关,效率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减径应力,旋轧应力,拉拔应力能够分散,而不降低屈服强度的内壁螺纹管成型装置。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进行强制润滑、冷却,使高速磨擦和滚动所产生的高温而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内壁螺纹管成型装置。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拉拔任意长度的内壁螺纹管成型装置。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由胚管、减径内模、减径外模、连杆、螺旋内模刀、接套、旋轧滚珠、旋轧外模、叶轮、供液蜗壳、模座组成内壁螺纹成型装置整体结构。于模座(11)的一侧同心套装减径外模(3)另一侧用螺栓紧固供液蜗壳(10)蜗壳内径有可转动的叶轮(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壁螺纹管成型装置,是由胚管减径内模,减径外模,连杆,螺旋内模刀,接套,旋轧滚珠,旋轧外模,叶轮,供液蜗壳,模座组成,其特征在于:于模座(11)的一侧同心套装减径外模(3),另一侧紧固供液蜗壳(10),蜗壳内径有可转动的叶轮(9),叶轮出口端用螺纹连接接套(6),叶轮与接套所形成的腔内装有旋轧外模(8)和旋轧滚珠(7),穿过中心插入胚管(1),胚管内有可转动的减径内模(2),连杆(4)和螺旋内模刀(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壁螺纹管成型装置,是由胚管减径内模,减径外模,连杆,螺旋内模刀,接套,旋轧滚珠,旋轧外模,叶轮,供液蜗壳,模座组成,其特征在于于模座(11)的一侧同心套装减径外模(3),另一侧紧固供液蜗壳(10),蜗壳内径有可转动的叶轮(9),叶轮出口端用螺纹连接接套(6),叶轮与接套所形成的腔内装有旋轧外模(8)和旋轧滚珠(7),穿过中心插入胚管(1),胚管内有可转动的减径内模(2),连杆(4)和螺旋内模刀(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减径内模(2)和与其对应的减径外模(3),其减径角度为8-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叶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迪生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三吉金属管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