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球墨铸铁浇注电炉,其结构包括炉体、炉盖、顶电极、底电极、顶电极升降机构,在所述炉体上设置有底部为圆弧形的倾炉支架,所述倾炉支架由设置在底部的支撑轮转动支撑;在所述炉体的外侧设有倾炉液压缸,所述倾炉液压缸与所述倾炉支架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炉底与铁水的接触面积大,炉内球铁铁水中所含各种金属离子在高温碱性渣液中发生电解反应的反应过程充分,电化学反应平衡时间短,铁液中的镁含量不再下降,铁水的上下温差小,成分均匀,由此防止和避免了球化衰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球墨铸铁的生产设备,具体地说是ー种直流球墨铸铁浇注电炉。
技术介绍
目前,球墨铸铁在浇注过程中球化衰退现象十分严重,虽然出现了多种防止球墨铸铁球化衰退的エ艺与设备,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因而球化衰退现象已成为阻碍球墨铸铁生产领域发展的ー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ー种直流球墨铸铁浇注电炉,以解决球墨铸铁球化衰退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ー种直流球墨铸铁浇注电炉,包括炉体、炉盖、顶电扱、底电极、顶电极升降机构,在所述炉体上设置有底部为圆弧形的倾炉支架,所述倾炉支架由设置在底部的支撑轮转动支撑;在所述炉体的外侧设有倾炉液压缸,所述倾炉液压缸与所述倾炉支架相接。所述炉盖为球冠形,在所述炉盖上开有可容纳所述顶电极插入的条孔。在所述条孔两旁的所述炉盖上设置有导轨,在所述导轨中设置两条遮盖所述条孔的活动链板,两条所述活动链板的内侧端共接电极穿接架;所述电极穿接架是在冷却水套中设置有绝缘套。所述底电极为铜钢复合板,其铜板面朝上安装在所述炉体的底面,在所述底电极的底面罩接有绝缘板;在所述底电极的顶面砌筑有导电砖;所述底电极通过软连接导电板与导电管相接。所述顶电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底电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铁水球化的衰退,在相同条件下与通电时间成反比,即通电时间越长球化衰退越少。本技术通过圆弧形倾炉支架的设置和球冠形炉盖上的条孔开设,可使顶电极在电炉加铁水和在电炉倾炉过程中始终伸入炉体内,并与炉内铁水液面相接处,由此可实现电炉在加铁水以及倾炉过程中的不间断供电,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球铁铁水球化不衰退。在电炉倾炉过程中,炉盖条孔上的保温防尘机构可以始终保持对炉盖条孔的全覆盖,起到保温及防止烟气外溢的作用,使电炉节能环保。在直流电炉中,底电极都是作为阳极使用,而本技术却把底电极作为阴极使用,并在由铜钢复合板所制的底电极上用导电砖砌筑形成与铁水直接接触的电炉炉底。这种底电极与其他结构的底电极相比,炉底与铁水的接触面积大,炉内球铁铁水中所含各种金属离子在高温碱性渣液中发生电解反应的反应过程充分,电化学反应平衡时间短,铁液中的镁含量不再下降,铁水的上下温差小,成分均匀,由此防止和避免了球化衰退。本技术防止球铁球化衰退的功能显著,浇注频率高,球铁铸件质量好,成品率闻。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倾炉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3、图4是保温防尘机构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5是炉体底部的底电极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I、顶电极升降机构,2、保温防尘机构,3、炉盖,4、炉体,5、顶电极,6、底电极,7、支撑座,8、升降机构支座,9、条孔,11、倾炉支架,12、支撑轮,13、倾炉液压缸,14、导电管, 15、软连接导电板,16、导电砖,17、绝缘板,21、导轨,22、活动链板,23、电极穿接架,24、冷却水套,25、绝缘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常规的炉体4、炉盖3、底电极6、顶电极5和顶电极升降机构I等部分,顶电极升降机构I坐落在升降机构支座8 (又称“顶电极升降机构基础”)上。在炉体4上设置有底部为圆弧形的倾炉支架11 (图2),在倾炉支架11的下部设置有四个支撑轮12,以对倾炉支架11进行转动支撑。支撑轮12坐落在支撑座7 (又称“炉体基础”)上。在炉体4的外侧设有倾炉液压缸13,炉液压缸13的活塞杆铰接在倾炉支架11上,以通过推、拉倾炉支架的操作,使炉体4翻转或回位。本技术中的炉体基础与顶电极升降机构基础各自独立。炉盖3为球冠形,在炉盖3上分别开有添加铁水的加料口和一个长条状的条孔9(图2),该条孔9可容纳顶电极5的插入和拔出,并可在电炉倾炉过程中使顶电极5始终插接在炉体4内。球冠形的炉盖3在扣合到炉体4上之后,可与圆弧形的支架11构成ー个同心圆的结构。这样,只要是电炉做倾炉操作时,电炉的炉盖最高点相对于电炉基础来说空间位置始終不变。由此不仅可使电炉炉盖上部的设备易于布置,而且也便于实现电炉的出铁水与加铁水不间断供电。如图3、图4所示,在炉盖3的条孔9上遮盖有滑动连接的活动链板22,即在活动链板22的两边接有滚轮,滚轮位于导轨21内,导轨21设置在条孔9两边的炉盖3上。在导轨21中设置有前、后两条活动链板22,两条活动链板22的内侧端共接在电极穿接架23上。电极穿接架23是在冷却水套24中穿接有绝缘套25,绝缘套25套接在顶电极5上。这样,在电炉倾炉过程中,活动链板22可以始终将炉盖3上的条孔9覆盖住,从而起到了条孔遮盖的作用,以保持炉温并防止烟气外溢。如图5所示,本技术中的底电极6采用铜钢复合板结构,并且其铜板面朝上安装在炉体4的底面,在底电极6的底面罩接有绝缘板17 ;在底电极6的顶面砌筑有导电砖16 ;底电极6通过软连接导电板16与导电管14相接,再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电炉上方的顶电极5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扱。本技术还可采用红外线自动测温技术,对炉内铁水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当炉内铁水温度接近球铁所需最低温度时,加热铁水;当炉内球铁铁水接近所需最高温度吋,则对铁水进行保温。这样就可把炉内温度控制在形成球铁球化的最佳温度范围内,避免了球铁球化衰退现象的发生。本技术还可安装称重装置和倾角仪,在自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倾炉机构通过对倾炉角度的控制,使铁水浇注量可控、可调,由此提高浇注频率,提高工作效率。权利要求1.ー种直流球墨铸铁浇注电炉,包括炉体(4)、炉盖(3)、顶电极(5)、底电极(6)、顶电极升降机构(1),其特征是,在所述炉体(4)上设置有底部为圆弧形的倾炉支架(11),所述倾炉支架(11)由设置在底部的支撑轮(12)转动支撑;在所述炉体(4)的外侧设有倾炉液压缸(13),所述倾炉液压缸(13)与所述倾炉支架(11)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流球墨铸铁浇注电炉,其特征是,所述炉盖(3)为球冠形,在所述炉盖(3 )上开有可容纳所述顶电极插入的条孔(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球墨铸铁浇注电炉,其特征是,在所述条孔(9)两旁的所述炉盖(3)上设置有导轨(21),在所述导轨(21)中设置两条遮盖所述条孔的活动链板(22),两条所述活动链板(22)的内侧端共接电极穿接架(23);所述电极穿接架(23)是在冷 却水套(24)中设置有绝缘套(25)。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直流球墨铸铁浇注电炉,其特征是,所述底电极(6)为 铜钢复合板,其铜板面朝上安装在所述炉体(4)的底面,在所述底电极(6)的底面罩接有绝缘板(17);在所述底电极(6)的顶面砌筑有导电砖(16);所述底电极(6)通过软连接导电板(16)与导电管(14)相接。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流球墨铸铁浇注电炉,其特征是,所述顶电极(5)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底电极(6 )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球墨铸铁浇注电炉,其结构包括炉体、炉盖、顶电极、底电极、顶电极升降机构,在所述炉体上设置有底部为圆弧形的倾炉支架,所述倾炉支架由设置在底部的支撑轮转动支撑;在所述炉体的外侧设有倾炉液压缸,所述倾炉液压缸与所述倾炉支架相接。本技术的炉底与铁水的接触面积大,炉内球铁铁水中所含各种金属离子在高温碱性渣液中发生电解反应的反应过程充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球墨铸铁浇注电炉,包括炉体(4)、炉盖(3)、顶电极(5)、底电极(6)、顶电极升降机构(1),其特征是,在所述炉体(4)上设置有底部为圆弧形的倾炉支架(11),所述倾炉支架(11)由设置在底部的支撑轮(12)转动支撑;在所述炉体(4)的外侧设有倾炉液压缸(13),所述倾炉液压缸(13)与所述倾炉支架(11)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峰,刘会林,
申请(专利权)人:刘亚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