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换热器的换热器组件,其包括具有管-翅片结构的第一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构造成冷却第一流体。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附近,并且具有用于冷却第一流体的第一部分和用于冷却第二流体的第二部分。冷却空气在穿过第二换热器之前穿过第一换热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辆中的多个换热器能够安装在更小的区域空间内,且能够改善换热器性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具有多个换热器的换热器组件。
技术介绍
现代车辆中具有多个换热器,例如空调的冷凝器、变速箱油冷却器等。在具有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辆中,发动机也需要热交換器(充气冷却器)来冷却充气。因此,车辆中需要一种能够最优化各个组件性能的多个换热器封装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ー种具有多个换热器的换热器组件,该 组件使得能够在车辆中紧凑地布置多个换热器。在至少ー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具有多个换热器的换热器组件。该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具有管-翅片结构,第一换热器构造成冷却第一流体;以及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设置在第一换热器附近,第二换热器具有管-翅片结构,并且包括用于冷却第一流体的第一部分和用于冷却第二流体的第二部分;其中,冷却空气在穿过第二换热器之前穿过第一换热器。优选地,第一流体在由第二换热器冷却之后由第一换热器冷却。优选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部分与第一换热器间隔开。优选地,第一流体是制冷剂,并且第二换热器的第一部分和第一换热器是冷凝器。优选地,第二换热器是传动油冷却器。该组件还包括集管,集管设置在第一换热器的端部处和第二换热器的端部处,用于流体地连接第二换热器的第一部分和第一换热器。优选地,第二换热器包括设置在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的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第一流体从第一集管流向第二集管,并且第二流体从第二集管流向第一集管。优选地,第二部分包括扩大的返回管,在第二流体从第二集管流向第一集管之后,扩大的返回管允许第二流体从第一集管流向第二集管。在至少ー个实施例中,提供了ー种具有多个换热器的换热器组件。该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芯,该第一芯具有管-翅片结构,用于冷却制冷剂。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二芯,该第二芯具有管-翅片结构,与第一芯间隔开。第二芯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芯流体联接。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一部分的下面,并被构造成冷却第二流体。冷却空气在穿过第二芯之前穿过第一芯。制冷剂在通过第一换热器冷却之前通过第二换热器冷却。在至少ー个实施例中,提供了ー种具有多个换热器的换热器组件。该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换热器,第一和第二换热器设置成基本相互平行。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芯,该第一芯具有管-翅片结构,用于冷却制冷剂。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二芯,该第二芯具有管-翅片结构,与第一芯间隔开。第一和第二换热器流体联接,以使得第一换热器接收已经由第二换热器冷却的制冷剂。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二换热器的上游,以使得冷却空气在穿过第二芯之前穿过第一芯。此外,第一换热器具有比第二换热器更多的制冷剂冷却通道。通过本技术,车辆中的多个换热器能够安装在更小的区域空间内,且能够改善换热器性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I是具有示例性第一和第二换热器的 换热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图2是图I的第一换热器的正视图,表示了流体流动路径。图3是图I的第二换热器的正视图,表示了流体流动路径。图4是图I的换热器组件的俯视图。图5是换热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是换热器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介绍本技术的详细实施例,不过应当理解,所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实例,它们能够以各种方式和可选的方式来实施。附图并不需要按比例绘制,一些特征可以夸大或缩小,以便表示特殊部件的细节。此外,一个实施例的任意或全部特征可以与任意其它实施例组合。因此,这里所述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并不解释为限制,而是只作为用于权利要求的代表性基础和/或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多种方式实施本技术的代表性基础。参考图1,图中表示了示例性换热器组件10的第一实施例。换热器组件10可以被构造为用于车辆,例如机动车如小汽车或卡车。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组件10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前端,并且可以提供为前端模块的一部分,该前端模块可以包括风扇、风扇罩和/或一个或多个其它换热器。换热器组件10可以包括第一换热器20和第二换热器22。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0可以位于第二换热器22的上游,以使得位于换热器组件10外部的冷却空气24在穿过第二换热器22中的开口之前穿过第一换热器20中的开口。参考图I和2,第一换热器20可以被构造成冷却第一流体。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0可以是冷凝器,第一流体可以是空调制冷剂。第一换热器20可以具有第一芯30,所述第一芯可以具有管-翅片结构。因此,第一芯30可以包括多个管32和多个翅片34。管32可以相互间隔开,并设置成基本平行关系。每个管32都可以限定至少一个通路36,流体可以穿过通路36。翅片34可以设置在相邻管32之间并且可以附接在相邻管32上。翅片34可以是百叶窗式翅片,具有大致蛇形结构,其可以延伸相关管32的长度。翅片34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冷却空气24通过翅片34中的开口,以便于从芯30向冷却空气24和周围环境传热。第一和第二集管40、42可以设置在第一芯30的相对端处。第一和第二集管40、42可以包括多个开口,每个开口都接收管32。因此,第一和第二集管40、42可以接收和/或引导第一流体通过第一芯30的管32。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集管40、4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隔板44,用于引导第一流体多次穿过芯30。参考图2,第一换热器20的实施例表示为具有示例性的三通道结构,所述结构包括第一通道50、第二通道52和第三通道54。因为当流体冷却时流体的密度可以增加,所以连续通道可以包括更小面积的芯30。第一通道50可以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0的顶部。第一流体可以通过进口 56而进入第二集管42,并且可以通过第二集管42而分配给与第一通道50相关联的多个管32。第一流体可以通过第一通道50的管32而沿第一方向从第二集管42流向第一集管40。在第二集管42中的隔板44可以防止第一流体流过第二集管42而流向与第二通道52相关联的 管32。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道50的管32和翅片34的数目或者第一通道50的高度可以小于第二换热器22的、可以在第一通道50的上游或者将第一流体供给第一通道50的部分。第二通道52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一通道50的下面且临近第一通道50。第一流体可以通过第一集管40而从第一通道50向下流动,并且可以通过第一集管40而分配给与第二通道52相关联的多个管32。第一流体可以通过第二通道52的管32沿第二方向从第一集管40流向第二集管42。在第一集管40中的隔板44可以防止第一流体流过第一集管40流向与第三通道54相关联的管32。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道52的管32和翅片34数目或者第二通道52的高度可以小于第一通道50。第三通道54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二通道52的下面并且临近第二通道52。第一流体可以通过第二集管42而从第二通道52向下流动,并且可以通过第二集管42而分配给与第三通道54相关联的多个管32。第一流体可以沿与第一通道50相同的方向通过第三通道54的管32而从第二集管42流向第一集管40。然后,第一流体可以通过出口 58而离开第一集管40。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通道54的管32和翅片34数目或者第三通道54的高度可以小于第二通道52。接收器-干燥器60可以设置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多个换热器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是,其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管?翅片结构,所述第一换热器构造成冷却第一流体;以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附近,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管?翅片结构,并且包括用于冷却第一流体的第一部分和用于冷却第二流体的第二部分;其中,冷却空气在穿过所述第二换热器之前穿过所述第一换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科伯斯坦,N·班迪特,M·查克拉巴特,J·M·克斯欧姆,M·S·瓦里斯,K·威廉姆森,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