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907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包括窑头密封装置、筒体装置、支撑装置、大齿圈、窑尾密封装置以及保温耐火混凝土;窑头密封装置和窑尾密封装置分别将筒体装置的头部和尾部密封;筒体装置的中部套设有两套支撑装置以及大齿圈,大齿圈间隔于两套支撑装置之间;保温耐火混凝土敷设于筒体装置的内壁四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在垃圾成分复杂、热值低、水分高的情况下,不需人工分拣、破碎,能清洁、彻底、高效地对垃圾进行干燥、热解气化并达到焚烧发电的目的,完全适合在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垃圾焚烧发电
,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ー种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其直接应用于中小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及发电利用,通过窑内的垃圾热解、气化及部分燃烧,提高垃圾焚烧处理量。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回转窑技术存在以下特点(一 )水泥生产行业a)回转窑长径比(L/D)较大(普遍在10以上),转速高,不适用圾焚烧发电;b)回转窑内部保温普遍采用高温耐火砖,长时间运行后容易产生掉砖现象,严重影响回转窑生产运行。( ニ)垃圾处理方面a)垃圾处理量低(一般情况下垃圾处理量< 50吨/天),对垃圾热值有较高的要求;b)回转窑主要起到ー种炉床作用,在不配风或少配风的条件下,エ业垃圾直接在窑内燃烧,不能独立处理生活垃圾,不存在干燥、热解气化的过程;c)回转窑普遍采用石墨片密封,特别是在窑尾,火焰容易泄漏,井生大量黑烟,造成环境污染,且影响回转窑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国情的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在垃圾成分复杂、热值低、水分高的情况下,不需人工分拣、破碎,能清洁、彻底、高效地对垃圾进行热解气化并达到焚烧发电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ー种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包括窑头密封装置、筒体装置、支撑装置、大齿圈、窑尾密封装置以及保温耐火混凝土 ;所述窑头密封装置和所述窑尾密封装置分别将所述筒体装置的头部和尾部密封;所述筒体装置的中部套设有两套所述支撑装置以及所述大齿圏,所述大齿圈间隔于两套所述支撑装置之间;所述保温耐火混凝土敷设于所述筒体装置的内壁四周。可选地,所述筒体装置与水平面呈ー个不大于3°的自然夹角。可选地,所述筒体装置由钢板卷制而成。可选地,所述窑头密封装置为石墨片密封装置。可选地,所述窑尾密封装置为ニ级钢片密封装置。可选地,所述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的长度与直径之比为4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垃圾适应性广、日处理垃圾量高。传统的垃圾焚烧发电方式中,由于生活垃圾的自身特点,炉排炉容易卡涩,停炉维修量大;流化床炉须垃圾分拣破碎,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气化炉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本技术垃圾焚烧回转窑装置,生活垃圾或エ业垃圾不经过人工分拣级破碎,可直接进入窑内;按照设计要求,每天每条垃圾焚烧回转窑装置可处理垃圾量100 400吨。2、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长径比大约为5。传统回转窑长径比都在10以上甚至更大,維持较小长径比,使垃圾在进入窑筒体后,在欠氧条件下,能迅速完成垃圾干燥、热解气化及部分燃烧过程。一般在焚烧生活垃圾的情况下,不用补燃,窑出ロ温度可达到1000°C左右。3、采用独特的保温耐火混凝土装置。传统回转窑保温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①砌筑耐火砖耐火混凝土 +硅藻土保温混凝土耐火砖+浇注耐火混凝土。本技术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内部保温采用纤维保温层+耐火混凝土,要金属筒体与纤维保温层、耐火混凝土之间通过耐热钢筋连接,耐火混凝土敷设时设置纵向和横向伸缩缝;保证了前置回转窑的运转安全。4、窑头采用石墨片密封装置,窑尾则采用两级钢片密封。采用传统回转窑密封吋,特别是窑尾密封处,火焰容易向外泄漏,长时间运行后窑尾严重烧损,影响了整个回转窑安全。本技术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窑尾采用两级钢片密封,再加上设置一台密封风机向密封罩送入冷风,既保证了火焰不泄漏,又能冷却窑尾端板,大大提高了回转窑安全运转率。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I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沿A-A线获得的剖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I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沿A-A线获得的剖面视图。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技术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请结合图I和图2所示,该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主要包括窑头密封装置I、筒体装置2、支撑装置3、大齿圈4、窑尾密封装置5以及保温耐火混凝土 6等部件。其中,窑头密封装置I和窑尾密封装置5分别将筒体装置2的头部和尾部密封。筒体装置2的中部套设有两套支撑装置3以及大齿圈4,大齿圈4间隔于两套支撑装置3之间。保温耐火混凝土6敷设于筒体装置2的内壁四周。在本实施例中,该回转窑装置的长度与直径之比L/D = 4 6,窑本体(筒体装置2)与水平面呈ー个不大于3°的自然夹角。筒体装置2可以由钢板卷制而成,窑头密封装置I可以设为石墨片密封装置,窑尾密封装置5可以设为ニ级钢片密封装置,充分保证烟气不向外泄漏。装置在运行吋,通过变频调速使窑转速維持在O. 2 2转/分钟左右。垃圾从窑头进入筒体装置,配合加入适量的热一次风,垃圾随窑缓慢回转搅拌翻动,在欠氧中温条件下逐步完成干燥、热解气化及部分燃烧的过程,窑出口处以碳为主的固体残渣落入后置的锅炉上。本技术的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已试用在某垃圾发电厂工程上,日处理垃圾量900吨,解决了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热值低、水分高、不易燃烧的问题。使用本技术 进行垃圾焚烧处理时,不再需要进行垃圾破碎、分拣等エ序,也不需要添加大量的燃油或煤炭,垃圾在窑内经过干燥、热解气化等过程就可达到部分燃烧的目的。同时,和传统的垃圾焚烧装置相比,日处理垃圾量也提高了。本技术适用于各种城市エ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本技术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I、垃圾适应性广、日处理垃圾量高。传统的垃圾焚烧发电方式中,由于生活垃圾的自身特点,炉排炉容易卡涩,停炉维修量大;流化床炉须垃圾分拣破碎,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气化炉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本技术垃圾焚烧回转窑装置,生活垃圾或エ业垃圾不经过人工分拣级破碎,可直接进入窑内;按照设计要求,每天每条垃圾焚烧回转窑装置可处理垃圾量100 400吨。2、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长径比大约为5。传统回转窑长径比都在10以上甚至更大,維持较小长径比,使垃圾在进入窑筒体后,在欠氧条件下,能迅速完成垃圾干燥、热解气化及部分燃烧过程。一般在焚烧生活垃圾的情况下,不用补燃,窑出ロ温度可达到1000°C左右。3、采用独特的保温耐火混凝土装置。传统回转窑保温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①砌筑耐火砖耐火混凝土 +硅藻土保温混凝土耐火砖+浇注耐火混凝土。本技术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内部保温采用纤维保温层+耐火混凝土,要金属筒体与纤维保温层、耐火混凝土之间通过耐热钢筋连接,耐火混凝土敷设时设置纵向和横向伸缩缝;保证了前置回转窑的运转安全。4、窑头采用石墨片密封装置,窑尾则采用两级钢片密封。采用传统回转窑密封吋,特别是窑尾密封处,火焰容易向外泄漏,长时间运行后窑尾严重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焚烧前置回转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窑头密封装置(1)、筒体装置(2)、支撑装置(3)、大齿圈(4)、窑尾密封装置(5)以及保温耐火混凝土(6);所述窑头密封装置(1)和所述窑尾密封装置(5)分别将所述筒体装置(2)的头部和尾部密封;所述筒体装置(2)的中部套设有两套所述支撑装置(3)以及所述大齿圈(4),所述大齿圈(4)间隔于两套所述支撑装置(3)之间;所述保温耐火混凝土(6)敷设于所述筒体装置(2)的内壁四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樑龚汉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开能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