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曜玮专利>正文

电动黄油帮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8444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黄油帮浦,其包含一油液容置单元、一动力单元及一油液输出搅拌单元;该油液容置单元由一底板、一储油筒、一上盖、一感应器、一油量显示杆及一浮板组成;该动力单元组设于上述油液容置单元的底板下方,由一马达、数立柱及一底座组成;该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组设于上述油液容置单元的底板上方及储油筒内部,其包含一组设于底板上方的齿轮组、一组设于底板上方受齿轮组驱使摆动的油液输出组、一组设于底板上方及限制油液输出组摆动范围的支架、一组设于支架上方的油液搅拌组及一组设于底板下方的油液三通管。该油液输出搅拌单元采用摆臂原理作动推油活塞做往覆的直线运动,并驱使油液搅拌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ー种电动黄油帮浦,特别指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的油液输出组的送油管内部,设有ー防止油液送出量減少的油液逆止器,该油液逆止器使推油活塞在送油管内部的移动不会有真空产生,其使黄油帮浦的送油量准确、缩短打油时间、減少用电量并增加产量。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长时间处于枢转状态的机械组件,必需定期更换黄油,因而工作人员必需定期将润滑油脂涂布至所需保养的机械上,因此,若有将润滑油脂自动输出并注入至待保养机具的自动化装置,无疑是ー节省保养时间的创新。另外,现代机械组件多为长时间运转的自动化生产,是故机械组件在运转当时亦需要定时供给润滑油,因此,相关业者若能以自动化控制供给润滑油脂是为ー项具有产业利用性的技木。已公告前案中国台湾第096219677号“高压搅拌式油脂注油机”专利案证书号M331613,其包括一本体,该本体区隔有ー油脂槽,该本体并设置一马达以及ー涡杆齿轮组,该马达连动该涡杆齿轮组作动,继而驱动ー纵向设置的旋转轴旋转,该旋转轴并伸设至该油脂槽,而该油脂槽设有至少ー注油嘴及油脂输出口 ;ー凸轮,设置于该旋转轴;ー活塞机构,包括一设于该油脂输出口的输出管,该输出管具有一大径部、一小径部、ー设于该输出管大径部内的止逆组件以及穿设于小径部内的活塞杆,该输出管的小径部径向开设ー油脂入ロ,而该止逆组件用以闭锁该输出管,以防止润滑油脂回流,该活塞杆与该输出管之间并设ー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并抵顶该活塞杆靠抵于该凸轮;ー储油桶,设于该油脂槽上方,该储油桶具有一围绕的桶壁,以及邻接于该油脂槽的桶底,该桶底中心位置具有一可供该旋转轴伸设的穿孔,且该桶底并分布数连通该油脂槽的通孔;ー盖体,用以封闭该储油桶,该盖体设有ー U型件,该U型件并容置于该储油桶内;ー刮油机构,该刮油机构包括一体成直角配置的一第一刮板及一第二刮板,该第一刮板贴近桶底并连接于该旋转轴,而该第ニ刮板贴近储油桶的桶壁。上述高压搅拌式油脂注油机,可产生较高压力,适用较长的润滑管路,并藉由搅拌装置推挤较黏稠的固态油脂,藉由刮油机构的刮板旋转而推入本体内,再由活塞机构以活塞杆将润滑油脂推送至输出管而输出,以提供油脂作为润滑之用。上述已公告前案仍具有下列缺点亟待改善I、上述前案采用凸轮的原理连动活塞产生直线往覆运动,其活塞移动每次只能送出少量油液,其送油量不准确仍欠缺产业利用性。2、上述前案活塞移动送出油量少的问题,使前案具有打油时间延长的问题。3、上述前案打油时间长,使得马达的用电量增加,其耗费生产成本甚巨。4、上述前案采用凸轮的原理连动活塞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使长时间处于枢转状态必需仰赖黄油润滑的机械组件产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黄油帮浦,其可使帮浦每次的送油量准确,缩短帮浦作用油液的时间,并可减少马达用电量并且增加产量,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电动黄油帮浦,包含一油液容置单元,包含一底板、ー 储油筒、ー上盖、一感应器、一油量显示杆及一浮板,该底板设ー轴孔与ー嵌筒槽,于轴孔两侧分别设ー嵌轴凹部及ー轴承,该储油筒一端对应嵌入于底板的嵌筒槽中,该上盖罩设于储油筒另端,该感应器组设于上盖中心处,该油量显示杆穿贯感应器及上盖,该浮板组设于油量显示杆内端;一动カ单元,组设于上述油液容置单元的底板下方,其包含ー马达、数立柱及一底座,该马达的出力端具有ー穿贯上述轴孔的转轴及一以数衔接件与上述底板连结的平板,各立柱一端与平板连结,该底座与各立柱另端连结;一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组设于上述油液容置单元的底板上方及储油筒内部,其包含一组设于底板上方的齿轮组、一组设于底板上方受齿轮组驱使摆动的油液输出组、ー组设于底板上方及限制油液输出组摆动范围的支架、一组设于支架上方的油液搅拌组及ー组设于底板下方的油液三通管。所述的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的齿轮组由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齿轮上盖及驱动块组成,其主动齿轮与马达的转轴穿贯端连结,其从动齿轮与底板的轴承连结,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对应齿合,其齿轮上盖组设于从动齿轮上方,其驱动块枢设于可转动的齿轮上盖上方。所述的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的油液输出组由枢管轴、送油管及推油活塞组成,其枢管轴下段组设于底板的嵌轴凹部中,且枢管轴内部设有第一油液导出孔,其送油管的竖段与枢管轴上段枢接,且送油管的横段环设有数导油孔及ー长穿孔,并送油管的横段内部设一油液逆止器,其推油活塞组设于送油管的横段内部,且推油活塞与驱动块连结,并驱动块穿贯送油管的横段长穿孔。所述的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的支架由一横段及两侧段组成,其两侧段固设于底板上方,且两侧段与横段之间为油管的横段摆动空间。所述的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的油液搅拌组包含ー顶动件、ー摆动件、一枢转轴、一定向轴承、ー杆座、两拨油杆及一止推轴承,该顶动件一端固设于送油管的横段上方,其与送油管的横段同动,该摆动件具有一供顶动件另端嵌入的缺ロ,该枢转轴下端与摆动件连结,且枢转轴上端穿贯支架的横段,该定向轴承套合于枢转轴上端,该杆座与定向轴承套合,该拨油杆组设于杆座两侧,该止推轴承嵌设于杆座中心处。所述的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的油液三通管包含第二油液导出孔、出油端、安全阀及油压表,该第二油液导出孔与油液输出组的枢管轴的第一油液导出孔导通。本技术的电动黄油帮浦具有下列的优点I、本技术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的动作方式采用摆臂原理作动推油活塞,且油液输出组的送油管内部设有ー油液逆止器,当摆臂运动进行时,可带动推油活塞做往覆的直线运动,此时送油管即会产生真空的吸カ将油脂导入送油管内部,当推油活塞藉由油脂推动油液逆止器,因油液逆止器防止油液逆流的特性,促使油脂经过油液逆止器,依序沿着第一油液导出孔及第ニ油液导出孔从油液三通管向外部导出。2、本技术的电动黄油帮浦的油液输出搅拌单元技术手段,可使帮浦每次的送油量准确,其缩短帮浦作用油液的时间,其可减少马达用电量并且增加产量,是ー具有进步性与产业利用性的电动黄油帮浦创新。3、本技术的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的拨油杆转动,该拨油杆的作用力向下,可使储油筒内部的油液往下拨动,则油液可顺利从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的油液三通管向外输出。4、本技术的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的拨油杆转动,可作用油液内部的气泡上升,其可将上升的气泡打破,俾以减少油液内部的气泡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整体构造剖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构件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的构造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动黄油帮浦的A-A向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动黄油帮浦的B-B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电动黄油帮浦的B’ -B’向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的立体图;图8为图7中C处的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 油液容置单元11 底板111轴孔112嵌筒槽113嵌轴凹部114轴承12 储油筒13 上盖14 感应器15 油量显示杆16 浮板2 动カ单元21 马达211转轴212平板22 立柱23 底座24 衔接件3 油液输出搅拌单元 31 齿轮组311主动齿轮312从动齿轮313齿轮上盖314驱动块32 油液输出组320第一油液导出孔321枢管轴322送油管323推油活塞324导油孔325长穿孔326油液逆止器33 支架331横段332侧段34 油液搅拌组341顶动件342摆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黄油帮浦,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油液容置单元,包含一底板、一储油筒、一上盖、一感应器、一油量显示杆及一浮板,该底板设一轴孔与一嵌筒槽,于轴孔两侧分别设一嵌轴凹部及一轴承,该储油筒一端对应嵌入于底板的嵌筒槽中,该上盖罩设于储油筒另端,该感应器组设于上盖中心处,该油量显示杆穿贯感应器及上盖,该浮板组设于油量显示杆内端;一动力单元,组设于上述油液容置单元的底板下方,其包含一马达、数立柱及一底座,该马达的出力端具有一穿贯上述轴孔的转轴及一以数衔接件与上述底板连结的平板,各立柱一端与平板连结,该底座与各立柱另端连结;一油液输出搅拌单元,组设于上述油液容置单元的底板上方及储油筒内部,其包含一组设于底板上方的齿轮组、一组设于底板上方受齿轮组驱使摆动的油液输出组、一组设于底板上方及限制油液输出组摆动范围的支架、一组设于支架上方的油液搅拌组及一组设于底板下方的油液三通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曜玮
申请(专利权)人:杨曜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