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曜玮专利>正文

黄油的汲取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68423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3:39
一种黄油的汲取输出装置,包含:一设有出油孔及第一穿杆孔的第一外筒,该第一外筒上方组设一罩盖。一设有第二穿杆孔的第二外筒,连结于第一外筒下方。一设有第三穿杆孔的第三外筒,连结于第二外筒下方,第三穿杆孔下端组设有第一逆止阀。一穿贯罩盖并于第一、二及三穿杆孔内部升降移动的汲油杆,该汲油杆下端外部套组至少一油封、至少一活塞环及至少一逆止套,汲油杆下端内部设有导油孔,此导油孔包含入油端及出油端,且入油端组设有第二逆止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伸入黄油桶内部汲取黄油,进而自动化输送黄油至使用端,其控制器接收监测组件的讯号,以启动或关闭黄油汲取输出装置的汲油杆升降移动,再配合压油体使黄油桶内部的黄油完全吸入与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黄油的汲取输出装置,包含:一设有出油孔及第一穿杆孔的第一外筒,该第一外筒上方组设一罩盖。一设有第二穿杆孔的第二外筒,连结于第一外筒下方。一设有第三穿杆孔的第三外筒,连结于第二外筒下方,第三穿杆孔下端组设有第一逆止阀。一穿贯罩盖并于第一、二及三穿杆孔内部升降移动的汲油杆,该汲油杆下端外部套组至少一油封、至少一活塞环及至少一逆止套,汲油杆下端内部设有导油孔,此导油孔包含入油端及出油端,且入油端组设有第二逆止阀。本技术伸入黄油桶内部汲取黄油,进而自动化输送黄油至使用端,其控制器接收监测组件的讯号,以启动或关闭黄油汲取输出装置的汲油杆升降移动,再配合压油体使黄油桶内部的黄油完全吸入与输出。【专利说明】黄油的汲取输出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伸入黄油桶内部汲取黄油的汲取输出装置,其自动化输送黄油至使用端,且控制器接收监测组件的讯号,俾以启动或关闭黄油汲取输出装置的汲油杆升降移动,再配合压油体使黄油桶内部的黄油完全吸入与输出。
技术介绍
按,工业润滑用液料以黄油最为广泛应用,惟黄油属于半固态物质,具备高黏稠性,不易流动,因此必须使用打黄油机,以自黄油桶中朝外馈送出黄油。传统打黄油机系在黄油桶内设置一唧筒,利用压缩空气在唧筒内造成真空,以吸入包围在唧筒周围的黄油。 经由以上的叙述可知,传统唧筒实际使用时仍然有以下的缺点产生: 一、吸入黄油的效果不佳 黄油属于不易流动的半固态物质,具备高黏稠性,上述的唧筒只能将包围在周围附近的黄油吸入,在唧筒周围以外的黄油甚难利用压缩空气吸入,其吸入黄油的效果不佳。 二、浪费人力及工时 传统打黄油机经使用数次后,需施加外力将黄油振动入此黄油空洞区内,才能稳定执行黄油的馈送动作,相对影响到黄油馈送涂布暨喷敷作业,浪费人力及工时。 上述缺点都显现已公开前案在使用上衍生的种种不便利性,导致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不高,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的问题,实为目前业界亟需努力达成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油的汲取输出装置,其可达自动化汲取及输出黄油的目的,使黄油桶内部黄油输送至黄油使用端的成本降低、效益提高。 一种黄油的汲取输出装置,包含: 一第一外筒,是为设有出油孔及第一穿杆孔的筒体,该第一外筒上方组设一罩盖; 一第二外筒,是为设有第二穿杆孔的筒体,其连结于第一外筒下方; 一第三外筒,是为设有第三穿杆孔的筒体,其连结于第二外筒下方,且第三穿杆孔下端组设有第一逆止阀; 一汲油杆,是穿贯罩盖并于第一、二及三穿杆孔内部升降移动的杆体,该汲油杆下端外部套组至少一油封、至少一活塞环及至少一逆止套,且汲油杆下端内部设有导油孔,此导油孔包含入油端及出油端,且入油端组设有第二逆止阀。 进一步,该汲油杆的外径小于第一、二及三穿杆孔的内径。 进一步,该第一外筒的出油孔外部连结一黄油输出管。 进一步,该第一、二及三外筒外部由下而上依序套组一压油体及一桶盖。 进一步,该压油体是为底宽、上窄及具有重量的锥形环,其底面中心处对应第三外筒下端设一嵌凹槽。 本技术汲取输出装置的有益功效在于,其伸入黄油桶内部汲取黄油,自动化输送黄油至使用端,且控制器接收监测组件的讯号,俾以启动或关闭黄油汲取输出装置的汲油杆升降移动,再配合压油体使黄油桶内部的黄油完全吸入与输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一配置,说明本技术与机台、黄油桶及黄油使用端的连结关系; 图2是一构造剖视图,说明本技术全部构件的链接相关位置; 图3是一构造剖视图,说明本技术第2图的A视图; 第4图是一构造剖视图,说明本技术下段部份构件的链接相关位置; 第4-1图是一截面图,说明本技术第4图的B-B视图; 第4-2图是一截面图,说明本技术第4图C-C的视图; 图5是一构造剖视图,说明本技术汲油杆上、下移动的实施示意图; 图6是一构造剖视图,说明本技术第5图的D视图; 图7是一构造剖视图,说明本技术汲油杆上移的实施示意图; 图8是一构造剖视图,说明本技术汲油杆下移的实施示意图; 图9是一构造剖视图,说明本技术动力组件驱动升降座上升的实施示意图; 图10是一构造剖视图,说明本技术压油体压实黄油桶内部黄油的实施示意图; 图11是一构造剖视图,说明本技术压油体底面与黄油桶底面贴合的实施示意图。 【符号说明】 I汲取输出装置11第一外筒 111出油孔112第一穿杆孔 113罩盖12第二外筒 121第二穿杆孔13第三外筒 131第三穿杆孔132第一逆止阀 14汲油杆141油封 142活塞环143导油孔 144入油端145出油端 146第二逆止阀147逆止套 15压油体151嵌凹槽 16桶盖2黄油桶 3黄油使用端4黄油输出管 5监测组件6机台 61升降座611升降导杆 62动力组件621出力轴 63马达631转轴 632偏心轴633转盘 634衔接件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参阅图1至图4,为本技术黄油的汲取输出装置1,其可伸入黄油桶2内部使黄油输送至黄油使用端3,该汲取输出装置I包含: 一第一外筒11,是为设有出油孔111及第一穿杆孔112的筒体,该第一外筒11上方组设一罩盖113。该第一外筒11的出油孔111外部连结一黄油输出管4。该黄油输出管4与黄油使用端3连结,且黄油输出管4与黄油使用端3之间设一监测组件5,该监测组件5可测得黄油输出管4的流量与压力。 一第二外筒12,是为设有第二穿杆孔121的筒体,其连结于第一外筒11下方。 一第三外筒13,是为设有第三穿杆孔131的筒体,其连结于第二外筒12下方,该第三穿杆孔131下端设为十字形(参阅图4-2),并组设有第一逆止阀132。该第一、二及三外筒11、12、13外部由下而上依序套组一压油体15及一桶盖16。 一汲油杆14,是穿贯罩盖113并于第一、二及三穿杆孔112、121、131内部升降移动的杆体,该汲油杆14下端外部套组至少一油封141、至少一活塞环142及至少一逆止套147,且汲油杆14下端内部设有导油孔143,此导油孔143包含入油端144及出油端145,且入油端144设为十字形(参阅图4-1),并组设有第二逆止阀146 (参阅图4)。该汲油杆14的外径小于第一、二及三穿杆孔112、121、131的内径。 本技术黄油的汲取输出装置1,其压油体15是为底宽、上窄及具有重量的锥环,其中心处的底面对应第三外筒13下端设一嵌凹槽151 (参阅图1)。该压油体15外径对应黄油桶2内径设置。 本技术黄油的汲取输出装置I借以第一外筒11垂直组设于机台6的升降座61上(参阅图1),该升降座61下方链接动力组件62的出力轴621及一与该出力轴621平行的升降导杆611,且升降座61上方组设一具有转轴631的马达63,该转轴631外部套组一具有偏心轴632的转盘633 (参阅图2及图3),且偏心轴632另端枢接一衔接件634,该衔接件634使汲油杆14与偏心轴632同动。该马达63与监测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油的汲取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外筒,是为设有出油孔及第一穿杆孔的筒体,该第一外筒上方组设一罩盖;一第二外筒,是为设有第二穿杆孔的筒体,其连结于第一外筒下方;一第三外筒,是为设有第三穿杆孔的筒体,其连结于第二外筒下方,且第三穿杆孔下端组设有第一逆止阀;一汲油杆,是穿贯罩盖并于第一、二及三穿杆孔内部升降移动的杆体,该汲油杆下端外部套组至少一油封、至少一活塞环及至少一逆止套,且汲油杆下端内部设有导油孔,此导油孔包含入油端及出油端,且入油端组设有第二逆止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曜玮杨进崑
申请(专利权)人:杨曜玮杨进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