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方法,其中,在管子的端部形成直径扩大部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管夹具夹住管子的适当部分以固定管子,用于在形成直径扩大部分的同时调节管子的长度;将具有通孔的连接器与管子的端部连接,所述通孔的内径被扩大;用扩径工具压紧管子的端部以便扩充管子端部的直径,并将管子端部压紧到连接器的内表面上,其中,当作为管材释放空间的管子波动吸收部分预先形成于连接器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当扩径工具使管子端部发生塑性变形以便形成直径扩大部分时,过剩的管材由管子波动吸收部分吸收,并且管子的长度被减小并自动调节到预定的长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连接部分并用于诸如车用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的一部分的管道系统。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通过塑性加工制造管道系统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在制造管道系统的方法中自动进行的调节管道系统长度的方法。在制造这些管子的情况下,即使当两个管子中的每个管子的一个端部被钎焊到连接器上时,除非两个管子中的每个管子的另一个端部被精确地加工以便它可被装配在预定的位置上,否则不可能将两个管子的两个端部都与两个连接器充分地连接。然而,常见的是设置在车用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循环中的制冷剂管子被弯曲成复杂的外形。因此,很难将已切割和弯曲的两个弯曲管子的另一端部精确地调节到另一连接器中的各个预定位置。因此,在管子被钎焊到连接器上以前,有必要预先调整各个管子以便调节弯曲状态和管子端部的外形,也即,有必要提高用作空调系统的部件的各个管子的精度。当然,这种调整工作导致具有连接部分的管子的制造成本增加。上述的问题并不限于用于包括两个管子和两个连接器的制冷循环的具有连接部分的管子。即使在制造弯管的情况下,也会引起上述问题,其中,管子的两个端部都被钎焊到两个连接器上,两个端部都必须以预定状态分别连接到预定位置。在数量不小于三个的大量管子的两个端部都被钎焊到同一连接器上以便制造单个管子的情况下,所有管子的端部都必须在同一连接器中对齐。因此,有必要增加作为部件的管子的精度,这样就增加了具有连接部分的管子的制造成本。当管子和连接器通过钎焊互相连接时,可充分增强接头的强度。另一方面,有必要检查流体的泄漏,其增加了制造成本。关于这一点,尽管后面将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部分中进行具体地说明,提供了一种管子,其中,形成弯曲被作为减小管子长度的方法。第一现有技术,其近似于这种方法,在日本未审查公开文件No.2000-343170中公开了作为锻造管子的方法。根据该第一现有技术,当力施加到管子的端面上时,在管子纵向中间部分的过剩金属被挤入形成于用来支撑管子的圆柱形侧面的金属模具中的释放空间中,从而管子的长度可减少挤入侧部的过剩金属的量。然而,第一现有技术是能够应用于直管的技术,管子的长度是管子的直径的若干倍。因此,不可能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制冷剂管子,这种管子的长度较长并且具有多个弯曲部分,而用于制冷剂管子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作为第二现有技术,日本未审查公开文件No.3281997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管子的连接器,管子的外形局部类似于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连接部分的管子。然而,根据第二现有技术,其目的是在用于连接的固体块中形成流体通道,固体块的形状是预定的,管子被插入到该用于连接的固体块的孔中。当用于连接的块体固定在预先形成于管子中的具有大直径的座部分和形成于管子端部的直径扩大部分之间时,所述管子与块体的内表面形成一体。根据第二现有技术,在大直径座部分和膨胀直径部分之间的管子的长度总是与用于连接的块体的孔的长度相同,也就是说,不存在大直径座部分和膨胀直径部分之间的管子的长度与用于连接的块体的孔的长度不同的可能。因此,第二现有技术不包含将管子的长度调节为任意值的意图,而由于在管子中间形成弯曲部分,管子的长度不可避免地会波动。因此,尽管第二现有技术的外表部分类似于本专利技术,第二现有技术本质上不同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因此,当在管子的端部加工延伸的直径部分时,第二现有技术不可能将管子的长度调节到任意值。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方法,其中,在管子的端部形成直径扩大部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管夹具夹住管子的适当部分以固定管子,用于在形成直径扩大部分的同时调节管子长度;将具有通孔的连接器与管子的端部连接,所述通孔的内径被扩大;用扩径工具压紧(caulking)管子的端部以便扩充管子端部的直径,并将管子端部压紧到连接器的内表面上,其中,当作为管材释放空间的管子波动吸收部分预先形成于连接器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当扩径工具使管子端部发生塑性变形以便形成直径扩大部分时,过剩的管材由管子波动吸收部分吸收,并且管子的长度减小并自动调节到预定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方法包括用管夹具夹住管子的适当部分以固定管子的步骤;将具有内表面形状被扩大的通孔的连接器或者代替连接器的凹型夹具与管子端部啮合的步骤;以及通过扩径工具扩大管子的端部将管子的端部压紧到连接器的内表面上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方法的特征在于管子波动吸收部分,其为管材的释放空间,预先成形在连接器的内表面上的一部分中或代替连接器的凹形夹具中。因此,当用扩径工具使管子端部产生塑性变形以形成直径扩大部分时,过剩的管材由管子波动吸收部分吸收并且管子的长度减小。因此,管子的长度可被自动调节到目标长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用管夹具夹住管子的适当部位从而固定管子的步骤之后,用设定尺寸的冲压机对管子的一个端部施力以通过弯曲管子将管材的一部分挤出到预先形成在管夹具端面上的释放空间中,这时在管子的外圆周上形成环形凸出部分,从而减小了管子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可用多种方式对管子的长度进行独立地调节。因此,可增加调节的自由度,并且,调节的宽度可被扩大。在形成凸出部分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凸出部分的半径增加管子长度的减小量。因此,当在管夹具端面上形成的释放空间的高度保持恒定时,凸出部分的半径可制成可变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方法中,在通过夹具将管子的形成直径扩大部分的一侧的相对侧的端部固定在预定位置之后,当管子的适当部分被管夹具夹紧和固定时,在管夹具的端面的基础上调节管子的长度。形成于连接器的将要扩大的通孔的内表面上或者代替连接器的凹型夹具上的管子波动吸收部分在所述通孔的内表面和用于扩充直径的工具的表面之间形成。该管子波动吸收部分可对应于位于连接器内部的管子前端部分形成。或者,该管子波动吸收部分可对应于位于连接器内部的管子中间部分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以下方法可作为以下的特定例子提出。直径扩大部分在管子的一个端部形成,所述管子被压紧到具有待扩张通孔的连接器的内部。另一方面,管子的另一端部可被简单地压紧到连接器中。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方法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用于扩充直径的工具的外圆周上设置套筒,并且,当套筒从用于扩充直径的工具上独立地移动时,在加工直径扩大部分之前和之后连接器被固定。当扩大的管子的前端部分被套筒的端面的一部分向下压时,可使材料的一部分流入管子波动吸收部分以便调节管子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方法不仅可应用于单个管子而且可应用于多个管子。根据前述,例如,可将多个管子的长度调节为相同长度,即,可调节多个管子之间的长度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在一个端侧的多个管子的端部可与共用的连接器连接。附图说明图14是图13的局部放大图;图15是第四实施例的第二步骤中的管子波动吸收部分的剖面图;图16是第五实施例的第一步骤中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7是继图16的第一步骤的时间之后的时间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8是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常规方法的工艺过程图;图19是方案视图,示出了由现有技术引起的问题;图20是方案视图,示出了由现有技术引起的其它问题;图21示出了一个例子的方案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方法,其中,在管子的端部形成直径扩大部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管夹具夹住管子的适当部分以固定管子,用于在形成直径扩大部分的同时调节管子的长度;将具有通孔的连接器与管子的端部连接,所述通孔的内径被扩大;用扩径工具压紧管子的端部以便扩充管子端部的直径,并将管子端部压紧到连接器的内表面上,其中,当作为管材释放空间的管子波动吸收部分预先形成于连接器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当扩径工具使管子端部发生塑性变形以便形成直径扩大部分时,过剩的管材由管子波动吸收部分吸收,并且管子的长度被减小并自动调节到预定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用管夹具夹住管子的适当部位从而固定管子的步骤之后,当用设定尺寸的冲压机对管子的一个端部施加冲击,通过弯曲管子将管材的一部分挤出到预先形成在管夹具端面上的释放空间中时,在管子的外圆周上形成环形凸出部分,从而减小了管子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凸出部分的半径增加时,管子长度的减小量增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管夹具端面的基础上形成的释放空间的高度保持恒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夹具将管子的形成直径扩大部分一侧的相对侧的端部固定在预定位置之后,当管子的适当部分被管夹具夹紧和固定时,在管夹具的端面的基础上调节管子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具有连接部分的管道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于连接器内部的管子波动吸收部分形成在连接器的通孔的内表面和扩径工具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内。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刚志,伊藤诚,加藤慎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