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压水型反应堆堆内构件,具体涉及ー种压水型反应堆双联补偿减振分流轴向密封环。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用于压水型反应堆的密封结构有两种,一种是“O”型环,如图I所示,另ー种是“C”型环内加螺旋弹簧的结构,如图2、图3所示。这两种结构截面尺寸小,形变量小,刚度大,因此,均属大承载的密封环,不具轴向尺寸补偿及轴向吸振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具有补偿轴向尺寸变化的功能、减小堆内构件的振动响应、实现冷却剂分流、易于更换、又不影响吊篮装卸的双联补偿减振分流轴向密封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联补偿减振分流轴向密封环,包括C形上环和C形下环,C形上环和C形下环连接,其形状为数字“3”,C形上环和C形下环的截面均大于圆环的二分之一。所述C形上环和C形下环的截面均为圆环的三分之ニ。所述C形上环和C形下环为镍基合金冷轧管。所述C形上环和C形下环采用激光焊、真空电子束焊或TIG焊连接。所述C形上环和C形下环的外表面镀有软铬。所述C形上环和C形下环的外表面进行除氢抛光处理。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双联补偿减振分流轴向密封环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联补偿减振分流轴向密封环,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环包括C形上环(1)和C形下环(2),C形上环(1)和C形下环(2)连接,其形状为数字“3”,C形上环(1)和C形下环(2)的截面均大于圆环的二分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联补偿减振分流轴向密封环,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环包括C形上环(I)和C形下环(2),C形上环(I)和C形下环(2)连接,其形状为数字“ 3”,C形上环(I)和C形下环(2)的截面均大于圆环的二分之一。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联补偿减振分流轴向密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上环(I)和C形下环(2)的截面均为圆环的三分之ニ。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联补偿减振分流轴向密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上环(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训刚,郝维明,李燕,李娜,王留兵,范恒,周禹,慕殿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