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住宅共用排气管道领域,提供了一种薄壁构件,设置于房间的阴角处,阴角处的楼板预设洞口,薄壁构件穿过洞口或设置于楼板上,围合洞口及部分墙面而形成共用排气道,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连接两板件的第三板件。这种薄壁构件,由于设置第三板件,增多了角柱减小受力平面,提高了抗压、抗柔性冲击能力,改善了薄壁构件的力学性能,不易破损,更便于制造、运输、安装;同时,将薄壁构件应用于共用排气管道时,排气道的进气口可设置在第三板件上,即可设在不与阴角处墙面平行或垂直的面上,解决了因抽油烟机放置方位不同,装修时对进气口方位改变而造成排气系统使用功能与安全功能破坏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住宅共用排气道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薄壁构件及共用排气管道。
技术介绍
本申请人于2011年01月21日申请的一项名为“共用排气道”的技术专利,该专利文件中记载了 共用排气道设置于房间的阴角处,阴角处的楼板预设洞口,该共用排气道由L型薄壁构件穿过洞口或设置于楼板上围合所述洞口及部分墙面而形成,共用排气道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口,进气口处安装有功能阀。 该共用排气道取消了现有国家行业标准中的专用水内砂浆薄壁管,通过L型薄壁构件围合洞口及部分墙面而形成排气道,废气经共用排气道由其顶部排出,既保证了原来的水泥砂浆薄壁管的排放功效,又不产生原管道壁与墙面的缝隙封堵问题,有效保证了排气系统结构的耐久性,结构简单可靠,施工、运输方便,成本低。虽然该共用排气道具有上述优点,但该排气道仍存在以下问题一、L型薄壁构件的抗压、抗冲击力不足,容易损坏;二、在L型薄壁上设置的进气口位置受限,进气口的开口只能与墙面平行或垂直,当抽油烟机放置方向不同,而装修业主随意改变进气口方位,造成共用排气系统使用功能与安全功能的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抗压、抗柔性能好,可三个方向设置进气口的薄壁构件以及采用这种薄壁构件的共用排气管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薄壁构件,设置于房间的阴角处,所述阴角处的楼板预设洞口,所述薄壁构件穿过所述洞口或设置于所述楼板上围合所述洞口及部分墙面而形成共用排气道,该薄壁构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连接两板件的第三板件。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共用排气管道,设置于厨房或卫生间的阴角处,阴角处楼板预留洞口,所述共用排气管道由上述所述的薄壁构件穿过预留洞口或设置于楼板上围合洞口及阴角墙面而形成,所述薄壁构件上设有进气口。本技术中的薄壁构件,由于设置第三板件,增多了角柱减小受力平面,提高抗压、抗柔性冲击能力,改善了薄壁构件的力学性能,不易破损,更便于制造、运输、安装;同时,将薄壁构件应用于共用排气管道时,排气道的进气口可设置在第三板件上,即可设在不与阴角处墙面平行或垂直的面上,解决了因抽油烟机放置方位不同,装修业主对进气口方向改动而造成排气系统使用功能与安全功能破坏而出现排烟不畅、倒灌等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薄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薄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薄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薄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薄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薄壁构件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图6中A-A剖示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七提供的薄壁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B剖示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八提供的薄壁构件的平面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主视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九提供的薄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十提供的薄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共用排气管道的俯视图;图15是图14中C-C剖示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共用排气管道的俯视图;图17是图16中D-D剖示图;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共用排气管道的俯视图;图19是图18中E-E剖示图;图20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共用排气管道中阴角的俯视图;图21是图20中F-F剖示图;图22是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共用排气管道中阴角的俯视图;图23是图22中G-G剖示图;;图24是图22中另一 G-G剖示图;图25是本技术中共用排气管道与抽油烟机的连接平面示意图。图26是现有应用L型薄壁结构的共用排气道与抽油烟机的连接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的薄壁构件设置于房间的阴角处,所述阴角处的楼板预设洞口,所述薄壁构件穿过所述洞口或设置于所述楼板上,围合所述洞口及部分墙面而形成共用排气道。这种薄壁构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倾斜设置且连接两板件的第三板件。这种薄壁构件,由于在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设置第三板件,增多了角柱减小了受力平面,提高了抗压、抗柔性冲击能力,改善了薄壁构件的力学性能,不易破损,更便于制造、搬运、运输、安装;同时,将这种薄壁构件应用于共用排气管道时,排气道的进气口可设置在倾斜的第三板件上,即可设在不与阴角处墙面平行或垂直的面上,解决了因抽油烟机放置方位不同,装修业主对进气口方位改动而造成排气系统使用功能与安全功能破坏,从而出现排烟不畅、倒灌、堵塞等问题,使建筑共用排气道管道系统更趋于完善。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薄壁构件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一参照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薄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薄壁构件10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板件110、第二板件120以及连接两板件的第三板件130。上述三个板件均为平板结构,其中第三板件130倾斜设置并连接于第一板件110与第二板件120之间。薄壁构件在安装时,第一板件110平行于阴角的一个墙面,而垂直于阴角的另一墙面;同样的,第二板件120也平行阴角的一个 墙面,而垂直于阴角的另一墙面,现有技术中,薄壁构件应用于共用排气管道时,排气管道的进气口只能设于第一板件HO或第二板件120上,即是进气口的开口方向也平行于阴角的一个墙面,同时垂直于另一墙面。因此,当用户的抽油烟机放置方位改变,共用排气道的进气口方位也需改变,如果进气口设置于第三板件130上,抽油烟机任何方位的放置都方便与进气口连通,无需改变进气口朝向,避免了对排气系统进气口改动而造成其使用功能与安全功能的破坏。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件110、第二板件120及第三板件130由水泥作为胶凝剂的混合浆料固化成型,也可以用其它材料作为胶凝剂的混合浆料固化成型。采用水泥砂浆这种成型方式,制作容易,成本低,且抗冲击和抗压强度高,坚固耐用;其它材料作为胶凝剂的混合浆料固化成型,可成型为更薄的薄壁构件作内模板使用,外抹至少一层水泥砂浆固化增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件110、第二板件120及第三板件130也可由板料装订、粘接或砌块成型,采用板料,重量轻,便于搬运和现场制作安装。为了增强整个薄壁构件的强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件110、第二板件120及第三板件130内分别设有增强物,所述增强物为钢筋、金属丝、金属网、纤维、纤维丝束、纤维网格布、无纺布、金属薄条带、有孔薄条带、包装带、编织带、秸杆中的至少一种。实施例二参照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薄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板件110与第三板件130的连接处内角倒平角,第三板件130与第二板件120的连接处内角倒平角。这样,进一步增大了角柱,减少了使用时的受力平面,提高了薄壁构件的抗压、抗柔性冲击能力。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上述三板件连接处的内角倒弧角,外角倒平角或弧角处理,当然也可用其它增加角柱横截面的方式来增强抗压、抗柔性冲击能力。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构件,设置于房间的阴角处,所述阴角处的楼板预设洞口,所述薄壁构件穿过所述洞口或设置于所述楼板上,围合所述洞口及部分墙面而形成共用排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构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倾斜设置且连接两板件的第三板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琦,
申请(专利权)人:张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