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杆管端加厚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7556 阅读:4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杆管端加厚的加工方法,采用的加厚设备为液压式管端加厚机,根据增厚比的不同,采用三次加热两次加厚步骤或四次加热三次加厚步骤,其中,前两次加热分别是在两台加热炉上顺序进行的,并且每次加厚均避免内加厚和外加厚的同时进行。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加工方法,可以在使用液压式管端加厚机的条件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在加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小失稳现象现象的发生,确保内加厚过渡区的平滑过渡及足够大的R半径,从而提高钻杆管体的抗疲劳寿命,有效地避免刺穿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管端加厚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钻杆管端加厚的加工方法。技术背景用于石油钻探用的钻杆是按API标准进行生产制造,其主要结构是在钻杆 管体两端各对焊一个外螺紋接头和一个内螺故接头。由于管体本身的壁厚较小, 为了增加管体与接头连接处的强度,管体两端与接头连接的部分是加厚的。钻 杆管体的加厚形式有内加厚、外加厚和内外加厚三种,其中外加厚、内外加厚 的钻杆管体是普遍釆用的加厚形式。如图l所示,对于内外加厚钻杆,D为管体外径;d为管体内径;Dou是加 厚端部外径;dou是加厚端部内径;Leu是外加厚段的长度;Meu是管体端部外 加厚段与管体过渡的外圆锥段的长度,即外加厚过渡区的长度;Liu是内加厚 段的长度,Miu是内加厚段与管体过渡的内圆锥段的长度,即内加厚过渡区的 长度,R是内圆锥段与管体之间的过渡圆角。在以上各项参数中,内加厚过渡区的平滑程度及参数R对钻杆管体的使用 寿命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内加厚过渡区越平滑,R半径越大,则内加厚过渡 区的应力就越小,并且越不易造成应力集中现象,应力集中程度的降低及应力 的减小,从根本上提高了钻杆的抗疲劳寿命,大大避免了钻杆管体刺穿事故的 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钻杆管端加厚的加工方法,采用的加厚设备为液压式管端加厚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增厚比的不同,采用三次加热两次加厚步骤或四次加热三次加厚步骤,其中,前两次加热分别是在两台加热炉上顺序进行的,第一次加热为预加热,其加热长度至少为550mm,加热温度为1000~1100℃;第二次加热的加热长度至少为500mm,加热温度为1100~1250℃; 在所述的三次加热两次加厚步骤中,前两次加热完成后,首先进行内加厚,再进行第三次加热,最后进行外加厚; 在所述的四次加热三次加厚步骤中,前两次加热完成后,首先进行外加厚,再进行第三次加热,然后进行第一次内加厚,再进行第四次加热,最后进行第二次内加厚。

【技术特征摘要】
1.钻杆管端加厚的加工方法,采用的加厚设备为液压式管端加厚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增厚比的不同,采用三次加热两次加厚步骤或四次加热三次加厚步骤,其中,前两次加热分别是在两台加热炉上顺序进行的,第一次加热为预加热,其加热长度至少为550mm,加热温度为1000~1100℃;第二次加热的加热长度至少为500mm,加热温度为1100~1250℃;在所述的三次加热两次加厚步骤中,前两次加热完成后,首先进行内加厚,再进行第三次加热,最后进行外加厚;在所述的四次加热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三国焕然黎新春徐天兵王洪兵梁永强于海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