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纱管的纱条退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5301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纱条的退绕装置,具体说是一种粗纱管的纱条退绕装置,其包括由同向转动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转轴组成的两组转轴,同一组转轴中的相邻两转轴上侧之间放置缠绕有纱条的粗纱管、下侧设置有吸入纱条纱头的吸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放置在一组转轴中的两个转轴之间的粗纱管与转轴逆向转动而进行退绕,当粗纱管上的纱条回头缠绕在粗纱管上时,其退绕方向须反向;因此,须将具有回头缠绕的上述粗纱管掉头后,放置在与所述一组转轴旋转方向相同的另一组转轴上进行退绕;或是直接将粗纱管放置在与所述一组转轴旋转方向相反的另一组转轴上进行退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成功率高、效率高,而且可以同时对多个粗纱管上的纱条进行退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纱条的退绕装置,具体说是粗纱管上的纱条退绕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纺纱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提高纺纱质量的要求、赛络纺工艺要求及纱厂减少用工的要求,细纱工序集体更换粗纱管的工艺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集体换粗纱的应用,使得缠绕在粗纱管上的最后一两层粗纱并不能完全使用,而是继续留在粗纱管上,其 需要用人工或其它方法将留在粗纱管上的余纱从粗纱管上剥离并开松后重新利用。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利用负压气流对粗纱管上的纱条进行找头吸入并牵引、利用滚轮带动粗纱管进行退绕、利用负压风机的叶片对粗纱管上的纱条进行开松的全自动化设备。但在此设备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粗纱管上的纱条回头缠绕在粗纱管上一圈甚至数圈,而导致自动退绕工序无法顺利找头并退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理顺粗纱管上回头缠绕,并进行全部退绕的纱条退绕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粗纱管的纱条退绕装置,包括由同向转动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转轴组成的两组转轴,同一组转轴中的相邻两转轴上侧之间放置缠绕有纱条的粗纱管、下侧设置有吸入纱条纱头的吸口。本技术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两组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反。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放置在一组转轴中的两个转轴之间的粗纱管与转轴逆向转动而进行退绕,当粗纱管上的纱条回头缠绕在粗纱管上时,其退绕方向须反向,而如在该组转轴上进行退绕,则纱条会被拉断,无法退绕;因此,须将具有回头缠绕的上述粗纱管掉头后,放置在与所述一组转轴旋转方向相同的另一组转轴上进行退绕;或是直接将粗纱管放置在与所述一组转轴旋转方向相反的另一组转轴上进行退绕,从而消除了回头纱等状态差异,为后续找头退绕创造了一致的作业条件。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成功率高、效率高,而且可以同时对多个粗纱管上的纱条进行退绕。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优选方式的正视结构图;图2是图I的俯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I与图3详细说明本技术本退绕装置包括由同向转动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转轴12组成的两组转轴,同一组转轴中的相邻两转轴上侧之间放置缠绕有纱条31的粗纱管3、下侧设置有吸入纱条纱头的吸口 4。由于粗纱管与转轴之间存在摩擦力,两转轴带动粗纱管逆向转动,从而使纱条退绕;因此纱条的退绕方向应与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反。当粗纱管上的纱条出现回头缠绕在粗纱管上的现象时,须改变退绕方向才能将纱条全部退绕;而如将具有回头缠绕的纱条在同一组转轴上进行退绕,在不将粗纱管掉头的情况下则会拉断纱条,无法退绕;因此,本技术设置两组转轴,且两组转轴的旋转方向可以同向也可以反向,如两组转轴同向旋转,则应将具有回头缠绕的粗纱管掉头后分别放置在两组转轴上分别进行退绕;如两组转轴反向旋转,粗纱管不用掉头,直接放置在两组转轴上分别进行退绕就可。这样便消除了回头纱等状态差异,为后续找头退绕创造了一致的作业条件。本技术结构简单、成功率高、效率高。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这样设置两组转轴一组转轴I仅设置两根转轴12,作为准备工位,其转轴的旋转方向与纱条退绕方向反向;另一组转轴2设置为多个转轴12,作为退绕工位,其转轴的旋转方向与所述一组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反,这样可同时对多个粗纱管上的纱条进行退绕。一般情况下,应直接将粗纱管放置在所述另一组转轴上进行退绕,退绕的纱 条被转轴下侧的负压吸口 4吸走;如粗纱管3上具有回头纱条,则在负压的作用下,纱条被拉断,此时,应将该粗纱管从该另一组转轴上移动至所述一组转轴上,将回头缠绕的纱条退绕,并被吸口吸走。上述方式是在退绕过程中发现粗纱管上缠绕有回头纱条,而当粗纱管在退绕之前发现缠绕有回头纱条时,应首先将其放置在准备工位上,进行回头纱退绕,当回头纱条吸完后,纱条在粗纱管上成为缠绕状态,然后将其移动至退绕工位进行退绕;如粗纱管上缠绕有多次回头纱条,则需进行多次移动,才能将纱条全部退绕。上述实施方式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技术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粗纱管的纱条退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同向转动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转轴(12)组成的两组转轴,同一组转轴中的相邻两转轴上侧之间放置缠绕有纱条(31)的粗纱管(3 )、下侧设置有吸入纱条纱头的吸口( 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粗纱管的纱条退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粗纱管的纱条退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反。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纱条的退绕装置,具体说是一种粗纱管的纱条退绕装置,其包括由同向转动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转轴组成的两组转轴,同一组转轴中的相邻两转轴上侧之间放置缠绕有纱条的粗纱管、下侧设置有吸入纱条纱头的吸口。本技术使放置在一组转轴中的两个转轴之间的粗纱管与转轴逆向转动而进行退绕,当粗纱管上的纱条回头缠绕在粗纱管上时,其退绕方向须反向;因此,须将具有回头缠绕的上述粗纱管掉头后,放置在与所述一组转轴旋转方向相同的另一组转轴上进行退绕;或是直接将粗纱管放置在与所述一组转轴旋转方向相反的另一组转轴上进行退绕。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成功率高、效率高,而且可以同时对多个粗纱管上的纱条进行退绕。文档编号D01H13/04GK202644010SQ20122029835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5日专利技术者罗斌, 俞宏图 申请人: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摇架分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粗纱管的纱条退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同向转动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根转轴(12)组成的两组转轴,同一组转轴中的相邻两转轴上侧之间放置缠绕有纱条(31)的粗纱管(3)、下侧设置有吸入纱条纱头的吸口(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斌俞宏图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摇架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