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间接干燥、焚烧附属系统,其特征是热媒高位箱(1)的热媒出口连接热媒循环泵(2)的进口,热媒循环泵(2)的出口连接至余热锅炉(3)后再连接至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热媒进口,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热媒出口连接至所述热媒高位箱(1),所述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湿气出口通过排湿风机(5)连接至热泵蒸发器(6),所述热泵蒸发器(6)的顶部设有排气口,其底部设有冷凝水排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热泵将湿气冷却脱水,不凝气送污泥焚烧炉焚烧脱臭,热泵又将湿气冷却放出的热量转移预加热污泥间接干燥的热媒,避免了湿气直接焚烧造成的高温烟气排放过大的热损失,尽可能不破坏焚烧炉原来的热平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泥处理处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将污泥干化、污泥焚烧集合成有机一体化的装置。
技术介绍
采用污泥高干脱水、间接干燥,焚烧联合技术处置污泥,能使有机物全部碳化,杀死病原体,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体积。污泥间接干燥过程中,会产生带有强烈臭味含有大量水蒸气的湿气。此湿气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使周围环境产生不快气味。如送入污泥焚烧炉焚烧脱臭,则会造成高温烟气排放过大热损失,由此可能破坏焚烧热平衡,使本来可以依靠污泥自身发热量进行焚烧 的状况改变为必须添加辅助燃料才能维持焚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个不破坏焚烧炉原来的热平衡,热量利用充分,热损失小的污泥间干燥、焚烧附属系统。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泥间接干燥、焚烧附属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热媒高位箱,热媒高位箱的热媒出口连接热媒循环泵的进口,热媒循环泵的出口连接至余热锅炉后再连接至污泥间接干燥机的热媒进口,污泥间接干燥机的热媒出口连接至所述热媒高位箱,所述污泥间接干燥机的湿气出口通过排湿风机连接至热泵蒸发器,所述热泵蒸发器的顶部设有排气口,其底部设有冷凝水排出口。所述热媒循环泵的出口先连接至热泵冷凝器再连接余热锅炉。所述热泵蒸发器底部的冷凝水排出口连接有水封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利用热泵将湿气冷却脱水,不凝气送污泥焚烧炉焚烧脱臭,热泵又将湿气冷却放出的热量转移预加热污泥间接干燥的热媒,避免了湿气直接焚烧造成的高温烟气排放过大的热损失,尽可能不破坏焚烧炉原来的热平衡。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热媒高位箱I的热媒出口连接热媒循环泵2的进口,热媒循环泵2的出口连接热泵冷凝器7后再连接至余热锅炉3后再连接至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热媒进口,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热媒出口连接至热媒高位箱I。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湿气出口通过排湿风机5连接至热泵蒸发器6。热泵蒸发器6的顶部设有排气口,脱水大幅减量后的不凝气送污泥焚烧炉焚烧脱臭。湿气重的水蒸气冷凝成凝结水从热泵蒸发器6底部的冷凝水排出口排至污水厂再处理。热泵蒸发器6底部的冷凝水排出口连接有水封管8,水封作用是排凝结水时不会造成湿气外泄。在热泵蒸发器6内导热介质与湿气通过换热表面进行热、湿两种交换过程,既有显热交换,又有潜热交换。热泵蒸发器6的冷却能力与湿气的比焓值有直接关系。采用平直大套片方式按计算热流量设计制造热泵蒸发器6。蒸发器的结构形式为蒸发器布置在壳内上部,湿气从壳中部进入,向上流过蒸发器 ,不凝臭气从蒸发器上部流出,送入污泥焚烧炉焚烧脱臭。凝结水向下汇集在壳内集水槽内,通过水封管排出,流入污水处理系统再处理。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污泥间接干燥机4产生的湿气由排湿风机5输送到热泵蒸发器6,热泵导热介质在蒸发过程中吸取湿气热量,使湿气降温,湿气重的水蒸气冷凝成凝结水,脱水大幅减量后的不凝气送污泥焚烧炉焚烧脱臭。在热泵冷凝器7内,热泵导热介质在冷凝过程中将转移来的(吸取湿气的热量)热量放出预加热污泥间接干燥热媒。污泥间接干燥采用热媒循环方式,热媒从热媒高位箱I依靠重力流入热媒循环泵2进口。热媒循环泵2将热媒先送入热泵冷凝器,热媒预加热,预热后的热媒再进入余热锅炉3 (利用污泥焚烧炉污泥焚烧余热)进一步加热升温,升温后的热媒流入污泥间接干燥机4加热、干燥污泥。与污泥进行间接热交换降了温的热媒再流回热媒高位箱1,如此循环。本技术根据污泥间接加热干燥产生的湿气量、水蒸气含量、湿气温度及冷凝温度计算热量。根据计算热量选择相近额定制热(冷)量的热泵,并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系统设计。本技术涉及的其它未说明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污泥间接干燥、焚烧附属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热媒高位箱(1),热媒高位箱(O的热媒出口连接热媒循环泵(2)的进口,热媒循环泵(2)的出口连接至余热锅炉(3)后再连接至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热媒进口,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热媒出口连接至所述热媒高位箱(1),所述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湿气出口通过排湿风机(5)连接至热泵蒸发器(6),所述热泵蒸发器(6)的顶部设有排气口,其底部设有冷凝水排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泥间接干燥、焚烧附属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热媒循环泵(2)的出口先连接至热泵冷凝器(7 )再连接余热锅炉(3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泥间接干燥、焚烧附属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热泵蒸发器(6)底部的冷凝水排出口连接有水封管(8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间接干燥、焚烧附属系统,其特征是热媒高位箱(1)的热媒出口连接热媒循环泵(2)的进口,热媒循环泵(2)的出口连接至余热锅炉(3)后再连接至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热媒进口,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热媒出口连接至所述热媒高位箱(1),所述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湿气出口通过排湿风机(5)连接至热泵蒸发器(6),所述热泵蒸发器(6)的顶部设有排气口,其底部设有冷凝水排出口。本技术利用热泵将湿气冷却脱水,不凝气送污泥焚烧炉焚烧脱臭,热泵又将湿气冷却放出的热量转移预加热污泥间接干燥的热媒,避免了湿气直接焚烧造成的高温烟气排放过大的热损失,尽可能不破坏焚烧炉原来的热平衡。文档编号F23G7/00GK202643515SQ20122028326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5日专利技术者钱盘生, 蒋鸿明 申请人:江苏金山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间接干燥、焚烧附属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热媒高位箱(1),热媒高位箱(1)的热媒出口连接热媒循环泵(2)的进口,热媒循环泵(2)的出口连接至余热锅炉(3)后再连接至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热媒进口,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热媒出口连接至所述热媒高位箱(1),所述污泥间接干燥机(4)的湿气出口通过排湿风机(5)连接至热泵蒸发器(6),所述热泵蒸发器(6)的顶部设有排气口,其底部设有冷凝水排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盘生,蒋鸿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山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