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詹成明专利>正文

非开挖顶管千斤顶内置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4511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多种的组合,可以实现顶管千斤顶在顶管施工中平稳安全工作的非开挖顶管千斤顶内置安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油缸缸体、直动型溢流阀、双作用泄压缓冲阀以及相关金属套组成。因此,在系统正常工作时,溢流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油缸高压腔内的液压持续升高,达到或大于溢流阀的调定压力时,溢流阀阀口打开,液压油流至低压腔,对系统起到过载保护用;同时,当活塞行近终点时,缓冲阀的阀杆触及缸盖(缸底),打开阀口,使两腔相通,于是高压腔卸压,活塞获得缓冲。通过以上两装置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顶管施工的安全性和平稳性,确保工程进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顶管千斤顶内置卸压的安全装置,在顶管施工过程中,既避免了传统外置装置易因错误加压而造成千斤顶壁的破损,又克服了工作时活塞前冲现象所引起的机械碰撞,可以使顶管施工更加安全而又平稳的进行。
技术介绍
目前,顶管技术作为ー种应用于市政建设的非开挖掘进式技术,借助于主顶油缸的推力使其具有传统开挖埋管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在工程实际中,常会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千斤顶腔内油压过大而使得腔壁出现破裂,同时,也由于液压千斤顶自身的传动因素,致使油缸活塞易与缸盖(或缸顶)发生机械碰撞,既影响工程施工进程,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ー种结构紧凑、移动灵活、运行平稳、油压过载能自动泄压、活塞运动终点能自动缓冲的非开挖顶管施工用的内置安全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本技术所述非开挖顶管千斤顶内置安全装置由液压千斤顶油缸、直动型溢流阀、双向缓冲阀以及对应金属套插装组合而成。基本原理是在油缸活塞上安装溢流阀和双向卸压缓冲阀。在系统正常エ作吋,溢流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油缸高压腔内的液压持续升高,达到或大于溢流阀的调定压カ时,溢流阀阀ロ打开,液压油流至低压腔,对系统起到过载保护用;活塞运动速度较高和运动部件质量较大时,由于惯性力作用会出现前冲现象,为了防止活塞在行程終点与缸盖和缸底发生机械碰撞,引起噪声、冲击甚至造成液压缸或被驱动件的损坏,则很有必要设置缓冲装置,当活塞行近終点吋,缓冲阀的阀杆触及缸盖(缸底),打开阀ロ,使两腔相通,于是高压腔卸压,活塞获得缓冲。所述活塞底部在无杆腔一侧设计有两个圆柱形孔所述的溢流阀以及缓冲阀外部与金属套插装连接。所述的金属套安装入圆柱形孔内。所述的金属套与圆柱形孔之间用螺纹连接。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本技术非开挖顶管千斤顶内置安全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加工精细、方便安装,溢流阀设置调定压カ值后无需操作,避免了外置装置易损坏等缺点,有效解决了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油缸内腔压カ过大致使千斤顶受压破损,同时解决了由于活塞在行程終点与缸盖和缸底发生机械碰撞,引起噪声、冲击甚至造成液压缸或被驱动件的损坏。因此本技术装置的设计,对于预防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等相关原因,造成千斤顶壁的破损,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事故、工程进程受阻、经济损失都有很积极的作用。故可以广泛适用于市政建设关于地下管道线路铺设的非开挖顶管施工。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顶管施工用的千斤顶油缸(以250油缸为例说明)的装配图;图-2是直动型溢流阀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双向泄压缓冲阀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在图-I中,I进油孔 2无杆腔 3活塞 4有杆腔5活塞杆 6出油孔 7缸体 8导向套在图-2中,I活塞2金属套 3直动型溢流阀4出油孔 5活塞杆 6进油孔在图-3中,I活塞侧壁2密封圈 3活塞4双作用泄压缓冲阀5防尘圈6阀杆7弹簧阀片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_1、2、3所示,本技术所述非开挖顶管千斤顶内置安全装置由油缸缸体(图-1-7)、直动型溢流阀(图-2-3)、双作用泄压缓冲阀(图-3-4)以及相关金属套(图-2-2)组成;千斤顶油缸(图-I)由进油孔(图-1-1)、无杆腔(图-1-2)、活塞(图-1-3)、有杆腔(图-1-4)、活塞杆(图-1-5)、出油孔(图-1-6)、缸体(图-1-7)、导向套(图-1-8)组成;其中油缸侧壁(图-3-1)与油缸缸底是以焊接形式连接,油缸侧壁与活塞(图-1-3)是以密封圈形式连接密封,活塞与活塞杆是以螺纹、防尘圈形式连接密封;直动型溢流阀装配图(图-2)由活塞(图-2-1)、金属套(图-2-2)、直动型溢流阀(图-2-3)、出油ロ(图-2-4)、活塞杆(图-2-5)、进油ロ(图-2-6);直动型溢流阀与金属套是以插装式连接,金属套与活塞、活塞杆是以螺纹连接,出油ロ(图-2-4)从溢流阀内部途径溢流阀壁、金属套、活塞杆流向有杆腔,进油ロ(图-2-6)与无杆腔直接接通;泄压缓冲阀安装图(图-3)由油缸侧壁(图-3-1)、密封圈(图-3-2)、活塞(图-3-3)、双作用泄压缓冲阀(图-3-4)、防尘圈(图-3-5)、阀杆(图-3-6)、弹簧阀片(图-3-7)组成;缓冲阀与金属套间是以螺纹固定连接,金属套与活塞是以螺纹、防尘圈连接密封。所述活塞底部在无杆腔一侧设计有两个圆柱形孔所述的溢流阀以及缓冲阀外部与金属套插装连接所述的金属套安装入圆柱形孔内。所述的金属套与圆柱形孔之间用螺纹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本技术非开挖顶管千斤顶内置安全装置在加工装配时内部的直动型溢流阀已经调定好弹簧的调定压力,且该压カ值小于油缸材料的极限压カ值。在系统正常工作吋,溢流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油缸高压腔内的液压持续升高,达到或大于溢流阀的调定压カ吋,溢流阀阀ロ打开,液压油流至低压腔,对系统起到过载保护用;同时,油缸内部的双作用泄压缓冲阀两端在接触缸顶或缸底时自动压縮,于是阀ロ打开,使两腔相同通,于是高压腔泄压,活塞得到缓冲,这样有效活塞在行程終点与缸盖和缸底发生机械碰撞,引起噪声、冲击甚至造成液压缸或被驱动件的损坏。于是顶管千斤顶能够平稳而又安全的进行顶 管施工。权利要求1.非开挖顶管千斤顶内置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油缸缸体、直动型溢流阀、双作用泄压缓冲阀以及相关金属套组成;千斤顶油缸由进油孔、无杆腔、活塞、有杆腔、活塞杆、出油孔、缸体、导向套组成;其中油缸侧壁与油缸缸底是以焊接形式连接,油缸侧壁与活塞是以密封圈形式连接密封,活塞与活塞杆是以螺纹、防尘圈形式连接密封。直动型溢流阀装配图由活塞、金属套、直动型溢流阀、出油口、活塞杆、进油口等结构组成;直动型溢流阀与金属套是以插装式连接,金属套与活塞、活塞杆是以螺纹连接,出油口从溢流阀内部途径溢流阀壁、金属套、活塞杆流向有杆腔,进油口与无杆腔直接接通;泄压缓冲阀安装图由油缸侧壁、密封圈、活塞、双作用泄压缓冲阀、防尘圈、阀杆、弹簧阀片等结构组成;缓冲阀与金属套间是以螺纹固定连接,金属套与活塞是以螺纹、防尘圈连接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非开挖顶管千斤顶内置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底部在无杆腔一侧设计有两个圆柱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非开挖顶管千斤顶内置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阀以及缓冲阀外部与金属套插装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非开挖顶管千斤顶内置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套安装入圆柱形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非开挖顶管千斤顶内置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套与圆柱形孔之间用螺纹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多种的组合,可以实现顶管千斤顶在顶管施工中平稳安全工作的非开挖顶管千斤顶内置安全装置;本技术由油缸缸体、直动型溢流阀、双作用泄压缓冲阀以及相关金属套组成。因此,在系统正常工作时,溢流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油缸高压腔内的液压持续升高,达到或大于溢流阀的调定压力时,溢流阀阀口打开,液压油流至低压腔,对系统起到过载保护用;同时,当活塞行近终点时,缓冲阀的阀杆触及缸盖(缸底),打开阀口,使两腔相通,于是高压腔卸压,活塞获得缓冲。通过以上两装置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顶管施工的安全性和平稳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非开挖顶管千斤顶内置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油缸缸体、直动型溢流阀、双作用泄压缓冲阀以及相关金属套组成;千斤顶油缸由进油孔、无杆腔、活塞、有杆腔、活塞杆、出油孔、缸体、导向套组成;其中油缸侧壁与油缸缸底是以焊接形式连接,油缸侧壁与活塞是以密封圈形式连接密封,活塞与活塞杆是以螺纹、防尘圈形式连接密封。直动型溢流阀装配图由活塞、金属套、直动型溢流阀、出油口、活塞杆、进油口等结构组成;直动型溢流阀与金属套是以插装式连接,金属套与活塞、活塞杆是以螺纹连接,出油口从溢流阀内部途径溢流阀壁、金属套、活塞杆流向有杆腔,进油口与无杆腔直接接通;泄压缓冲阀安装图由油缸侧壁、密封圈、活塞、双作用泄压缓冲阀、防尘圈、阀杆、弹簧阀片等结构组成;缓冲阀与金属套间是以螺纹固定连接,金属套与活塞是以螺纹、防尘圈连接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成明冯英涛李蕊
申请(专利权)人:詹成明冯英涛李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