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层压管容器,其用于收容粘接剂或密封材料,能够将内装物完全挤出。该层压管容器用于收容粘接剂或密封材料,其如下这样构成:在管主体部用层叠膜的一侧端部重叠另一侧端部而形成为侧部密封部,对所述管主体部用层叠膜的下端开放部进行密闭密封而形成为端部密封部,从而形成管主体部,在所述管主体部的上端开放部设置喷嘴体被螺合部,且在所述被螺合部上螺合喷出喷嘴体,所述喷出喷嘴体具有在外周面实施了止滑加工的环状盖部、垂直设置于所述环状盖部的喷出喷嘴部,在所述环状盖部内部和喷出喷嘴部内部形成喷嘴体内部空间,所述层叠膜的厚度为250μm~30μm。(*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收容粘接剂或密封材料的层压管容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用于收容粘接剂或密封材料的层压管容器,已知有如下这样构成的层压管容器在管主体部用层叠膜的一侧端部重叠另一侧端部而形成为侧部密封部,对所述管主体部用层叠膜的下端开放部进行密闭密封而形成为端部密封部,从而形成管主体部,在所述管主体部的上端开放部设置喷嘴体被螺合部,在所述被螺合部螺合喷出喷嘴体,其中,所述喷出喷嘴体具有在外周面实施了止滑加工的环状盖部和垂直设置于所述环状盖部的喷出喷嘴部,在所述环状盖部内部和喷出喷嘴部内部形成喷嘴体内部空间,并设置用于覆盖所述管主体部的上端开放部的密闭密封部,使所述喷出喷嘴体的内部空间与管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成为非连通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材料是指用于填充接缝或间隙等的材料。这样的现有的层压管容器的管主体部用层叠膜的厚度为500 300 μ m左右。然而,若厚度为500 300 μ m左右,则在将层压管容器压瘪时,要恢复成原来状态的力强,因此容器的内装物残留在层压管容器内。大约层压管容器的内容量的5%左右的内装物容易残留在层压管容器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压管容器,其用于收容粘接剂或密封材料,且能够将内装物完全挤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层压管容器为用于收容粘接剂或密封材料的层压管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管容器如下这样构成在管主体部用层叠膜的一侧端部重叠另一侧端部而形成为侧部密封部,对所述管主体部用层叠膜的下端开放部进行密闭密封而形成为端部密封部,从而形成管主体部,在所述管主体部的上端开放部设置喷嘴体被螺合部,并在所述被螺合部上螺合喷出喷嘴体,其中,所述喷出喷嘴体具有在外周面实施了止滑加工的环状盖部、垂直设置于所述环状盖部的喷出喷嘴部,在所述环状盖部内部和喷出喷嘴部内部形成喷嘴体内部空间,所述层叠膜的厚度为250 μ m 30 μ m。这样,由于所述层叠膜的厚度为250 μ m 30 μ m,比以往薄,因此能够将内装物到最后都挤出。另外,所述层叠膜的厚度优选为150μηι 50 μ m,更优选为100 μ m 50 μ m,进一步优选为80 μ m 50 μ m。作为所述层叠膜,能够适合使用在厚度为6 μ m 50 μ m的招箔的表背面层叠厚度为12μπι 100 μ m的可加热密封的热可塑性树脂(例如,聚乙烯树脂),且层叠膜的整体的厚度为250 μ m 30 μ m的层叠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被螺合部、所述喷出喷嘴体可以由聚乙烯等热可塑性树脂制作。另外,优选所述喷出喷嘴体的内部空间与管主体部的内部空间为连通状态。并且,所述层压管容器还可以如下这样构成设置用于覆盖所述管主体部的上端开放部的密闭密封部,使所述喷出喷嘴体的内部空间与管主体部的内部空间为非连通状态,其中,所述密闭密封部具有通过设置放射状切ロ而容易对所述密闭密封部进行开孔的易开孔部,在使所述层压管容器的内装物喷出时,通过按压所述易开孔部而使其开孔,从而使所述喷出喷嘴体的内部空间与管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成为连通状态。在以往的层压管容器中,设有用于覆盖管主体部的上端开放部的密闭密封部,使喷出喷嘴体的内部空间与管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成为非连通状态,通过喷出喷嘴体的前端等按压密闭密封部而进行开孔,为此,如上所述,若预先使所述喷出喷嘴体的内部空间与管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成为连通状态,则具有不需要对密闭密封部开孔的优点。另外,即使在设有用于覆盖所述管主体部的上端开放部的密闭密封部,而使所述 喷出喷嘴体的内部空间与管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成为非连通状态的层压管容器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若形成为在所述密闭密封部设有通过设置放射状切ロ而对所述密闭密封部容易开孔的易开孔部的结构,则在使所述层压管容器的内装物喷出时,通过按压所述易开孔部而使其开孔,从而容易使所述喷出喷嘴体的内部空间与管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成为连通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所述切ロ,优选为从所述层叠膜的表侧的热可塑性树脂层到达中央的铝箔层的深度,且在铝箔层不形成切ロ的程度、即仅在所述层叠膜的表侧的热可塑性树脂层形成切ロ。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起到能够提供一种如下层压管容器这样显著的效果,该层压管容器用于收容粘接剂或密封材料,能够将内装物到最后都挤出。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技术的ー实施方式的立体图,(a)表示将喷出喷嘴体螺接于管主体部后的状态,(b)表示将喷出喷嘴体从管主体部取下后的状态。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另ー实施方式的立体图,表示将喷出喷嘴体从管主体部取下后的状态。图3表示本技术的另ー实施方式,是表示将喷出喷嘴体从管主体部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表示本技术的另ー实施方式,(a)表示图3的密闭密封部的剖视图,(b)表示图3的密闭密封部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再ー实施方式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0A、10B、10C、IOD :层压管容器12 :管主体部用层叠膜14 :侧部密封部16 :端部密封部18 :管主体部20 :喷嘴体被螺合部22、52:喷出喷嘴体24、54:凹部26,56 :环状盖部28、58:喷出喷嘴部30 :喷嘴体内部空间32 :密闭密封部34:内部空间36:内装物38 :密闭密封部40:放射状切口42 :易开孔部44:铝箔层46a、46b :热可塑性树脂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为例示性示出的实施方式,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在图I中,符号IOA表示本技术的层压管容器的一实施方式。层压管容器IOA是用于收容粘接剂或密封材料的层压管容器,其如下这样构成在管主体部用层叠膜12的一侧端部重叠另一侧端部而形成为侧部密封部14,对所述管主体部用层叠膜12的下端开放部进行密闭密封而形成为端部密封部16,从而形成管主体部18,在所述管主体部18的上端开放部设置喷嘴体被螺合部20,并在所述被螺合部20螺合喷出喷嘴体22,其中,所述喷出喷嘴体22具有通过在外周面设置多个凹部24而实施了止滑加工的环状盖部26、垂直设置于所述环状盖部26的喷出喷嘴部28,在所述环状盖部26的内部和喷出喷嘴部28内部形成喷嘴体内部空间30。另外,层压管容器IOA设有用于覆盖所述管主体部18的上端开放部的密闭密封部32,使所述喷出喷嘴体22的内部空间30与管主体部18的内部空间34成为非连通状态。并且,所述层叠膜12的厚度为250μηι 30 μ m,比以往薄,能够将内装物完全挤出。作为所述层叠膜,能够适合使用在厚度为6 μ m 50 μ m的招箔的表背面层叠厚度为12μπι 100 μ m的可加热密封的热可塑性树脂(例如,聚乙烯树脂),且层叠膜的整体的厚度为250 μ m 30 μ m的层叠膜。所述被螺合部20、所述喷出喷嘴体22可以由聚乙烯等热可塑性树脂制作。层压管容器IOA在利用刀具等切掉喷出喷嘴部28的前端部后,通过喷出喷嘴部28的前端等按压密闭密封部32、或使用刀具在密闭密封部32开孔。然后,将管主体部18的内装物喷出而使用。接着,在图2中不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在图2中,符号IOB表不本技术的层压管容器的一实施方式。层压管容器IOB是用于收容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压管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管容器用于收容粘接剂或密封材料,且具备如下结构:在管主体部用层叠膜的一侧端部重叠另一侧端部而形成为侧部密封部,对所述管主体部用层叠膜的下端开放部进行密闭密封而形成为端部密封部,从而形成管主体部,在所述管主体部的上端开放部设置喷嘴体被螺合部,并在所述被螺合部上螺合喷出喷嘴体,其中,所述喷出喷嘴体具有在外周面实施了止滑加工的环状盖部、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环状盖部的喷出喷嘴部,在所述环状盖部内部和喷出喷嘴部内部形成喷嘴体内部空间,所述层叠膜的厚度为250μm~30μm。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川靖生,斋藤知纪,
申请(专利权)人:施敏打硬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