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包括:底板(4);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底端的第一层支撑部,所述第一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4)上;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顶端的第二层支撑部,所述第二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4)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可以适用于两种发动机姿态的定位和支撑,与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托盘只能针对一种发动机姿态进行定位和支撑相比,提高了其通用性,减少了发动机生产线中所需要的发动机托盘种类,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生产线的设备投资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生产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型的市场寿命周期越来越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的追求目标。与此相适应,发动机的生产制造模式也必须适应多品种、不同批量的市场需求。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加快,促使许多发动机企业先后引进了以加工中心为主体的柔性生产线一柔性制造系统(FMS)。它能够根据制造任务和生产环境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需求。发动机的生产线通常分为内装线和外装线两大部分。在这两条生产线装配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很多辅助夹具和设备来完成,其中,许多零件的装配是在分装线上的发动机托盘上完成的。在发动机内装线和外装线的装配过程中,其在发动机托盘上主要呈现三种不同的姿态第一种姿态为缸体顶面朝上,安装飞轮的一端朝前;第二种姿态为缸体顶面朝下,安装飞轮的一端朝前,第三种姿态为发动机顶面朝上,安装飞轮的一端朝前,此时是通过已经安装到发动机上的支撑悬置定位在托盘上的。然而,在发动机的柔性生产线中,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托盘只能针对上述一种发动机姿态进行定位和支撑,通用性差,这就需要给上述三种发动机姿态分别配一种托盘,增加了设备的投资成本。再者,在发动机不同姿态装配的过程中需要更换不同的发动机托盘,影响了发动机的装配进度,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此外,受发动机托盘的限制,现有发动机的每条生产线只能满足一种机型的装配,这种生产线产品单一,生产效率较低,而且设备投资成本高昂,耗电耗能。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以提高其通用性,从而降低发动机生产线的设备投资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以提高其通用性,从而降低发动机生产线的设备投资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包括底板;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底端的第一层支撑部,所述第一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顶端的第二层支撑部,所述第二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还包括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底端的第三层支撑部,所述第三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所述第三层支撑部、所述第一层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层支撑部依次沿所述底板的边缘向其内侧布置,且三者的支撑面的高度依次降低。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所述第一层支撑部包括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发动机缸体底面的第一支撑座,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底端的三个边底部的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顶端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发动机缸体水平移动的导向板;和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缸体底端的第四个边底部的定位板。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沿与所述第四 个边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布置的第一销孔,且所述定位板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销孔内的第一定位销与所述底板相连。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所述导向板的导向面自其顶端向其底端沿所述底板的外侧向其内侧的方向倾斜。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所述第二层支撑部包括多个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缸体顶面上的水道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销;和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发动机缸体顶面的第二支撑座,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均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定位销的第二销孔。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所述第三层支撑部包括四个用于支撑所述发动机底端的第三支撑座,且四个所述第三支撑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四个边角处;和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座顶面上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顶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发动机的支撑悬置的底端相配合并用于防止其水平移动的定位槽。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放置从所述发动机上拆卸下来的零部件的随行配对料板。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所述底板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底端并可绕所述支撑板的轴线旋转的旋转板。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包括底板,第一层支撑部和第二层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底端,所述第二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顶端,且所述第一层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层支撑部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由于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的所述第一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底端,适用于在发动机装配的过程中,其在发动机托盘上呈现的第一种姿态;所述第二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顶端,适用于在发动机装配的过程中,其在发动机托盘上呈现的第二种姿态;故,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可以适用于两种发动机姿态的定位和支撑。综上可知,与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托盘只能针对一种发动机姿态进行定位和支撑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提高了其通用性,减少了发动机生产线中所需要的发动机托盘种类,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生产线的设备投资成本。再者,由于使用了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使得发动机生产线中所需要的发动机托盘种类减少,进而减少了发动机不同姿态装配的过程中需要更换不同的发动机托盘的次数,提高了发动机的装配进度,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提高了其通用性,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生产线的设备投资成本。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附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包括底板4,第一层支撑部和第二层支撑部;其中,第一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底端,第二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顶端,且第一层支撑部和第二层支撑部均设置在底板4上。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的第一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底端,适用于在发动机装配的过程中,其在发动机托盘上呈现的第一种姿态;第二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顶端,适用于在发动机装配的过程中,其在发动机托盘上呈现的第二种姿态;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可以适用于两种发动机姿态的定位和支撑。综上可知,与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托盘只能针对一种发动机姿态进行定位和支撑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提高了其通用性,减少了发动机生产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4);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底端的第一层支撑部,所述第一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4)上;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顶端的第二层支撑部,所述第二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文,汪祥支,江益群,汪得亭,何成琪,许建伟,储招节,金玉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