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杆管端加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7267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钻采用钻杆、油管、套管的管端加厚技术,特别是一种钻杆管端加厚方法。管端外加厚过渡段、外加厚段的锥度、长度是通过模具控制成型的,内加厚过渡段的锥度、长度是通过冲头的顶锻自由成型的,其特征在于:加工中各个道次Meu逐渐缩短,锥度逐渐增大。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现有的钻杆内外加厚法多道次加厚工艺中,第一加厚道次内加厚过渡段起点处经常出现凹坑、凸起的技术问题,改善了内加厚过渡带的平滑过度形状,保证了加厚带消失点处圆角直径大于300mm,减少了修磨工作量,提高了加厚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钻采用钻杆、油管、套管的管端加厚技术,特 别是一种钻杆管端加厚方法
技术介绍
钻杆是石油天然气钻采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钻杆由管体和带有螺纹 的接头组成。螺纹接头和管体的连接方式为摩擦焊接。为了实现大壁厚接 头与小壁厚管体的合理焊接, 一般都要对管体两个端部进行加厚,这样可 以改善钻杆焊接处在工作中的应力分布,实现平滑过渡,提高钻杆的工作 和使用性能。目前我国钻杆生产主要根据美国API的标准,该标准要求管端加厚必须有内加厚过渡段(Min)、内加厚段(Liu)和外加厚过渡段 (Meu)、外加厚段(Leu),见附图说明图1。标准规定内加厚过渡段的长度不小 于76, 2mm。我国依据实际情况及API标准,规定内加厚端过渡带长度不小 于100mm。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深井、超深井、定向井、大位移井、 水平井、多分枝井作业的增多和复杂钻井技术的推广使用,钻杆承受的拉、 压、弯、扭等力增大,井下温度、压力增大,腐蚀环境复杂,导致钻杆在 内加厚过渡带刺穿失效,轻则影响生产、造成损失,严重的造成生产事故。 以塔里木油田为例,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发生钻杆失效173起,155起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杆管端加厚方法,管端外加厚过渡段、外加厚段的锥度、长度是通过模具控制成型的,内加厚过渡段的锥度、长度是通过冲头的顶锻自由成型的,其特征在于:加工中各个道次Meu逐渐缩短,锥度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杆管端加厚方法,管端外加厚过渡段、外加厚段的锥度、长度是通过模具控制成型的,内加厚过渡段的锥度、长度是通过冲头的顶锻自由成型的,其特征在于加工中各个道次Meu逐渐缩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鹏斌王广群周勇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