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顺利专利>正文

铜带机的上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085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铜带机的上模结构,具有模座,滑板前端销连冲刀,后端通过圆周一直线运动转换机构与位于模座后端的转轴连接,模座前端与刀轨座板后端榫式插接成一体,刀轨与座板一体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座与刀轨座板采用榫式接插连接,在需要换装刀轨时,只需换掉刀轨座板即可,换装方便,节约材料和时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细径金属材料端头用铜皮包覆铆接的铜带机,特别是对其上模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已有铜带机由模座和滑板组成,滑板前端用轴销连接冲刀,模座前端镶嵌有左右刀轨,并用螺钉连接固定,冲刀与刀轨滑动配合。其缺点是上述镶嵌和螺钉连接结构比较复杂,加工难度大,若需更换刀轨,则需更换整个模座,材料浪费,换装过程也较麻烦。另外,由于工作时冲刀对刀轨的冲击力较大,而螺钉受整机所限,只能用小径螺钉,使刀轨的螺钉容易产生松动甚至断裂而导致冲刀与刀轨错位,造成机器故障不能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需更换刀轨时无需更换模座,且换装简便、冲刀与刀轨稳定配合运行的铜带机上模结构。本技术具有模座、滑板前端销连冲刀,后端通过圆周—直线运动转换机构与位于模座后端的转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模座前端与刀轨座板后端榫式插接成一体。位于座板前端的刀轨由左右刀轨组成,并与座板一体制成。所述的榫式插接为模座前端制有水平榫槽,座板尾端制成水平榫头。冲刀的截面呈中部宽、上下窄的形状;左右刀轨的相向内侧构成的轨槽制成与冲刀配合的形状。本技术的模座与刀轨座板采用榫式接插连接,需换装刀轨时只需换掉座板即可,而且换装特别方便,只需将旧座板沿模座的榫槽水平拨出,插入新座板即可,节约材料和时间;另外,由于左右刀轨组成的轨槽与座板一体制成,避免使用螺钉连接,杜绝了刀轨与座板产生松动的可能,减少机器故障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构造图。图2为图1部件组装后的形状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上模包括模座1、滑板9,两者通过圆周—直线运动转换机构连接。该转换机构为贯穿模座1的转轴2固套于连杆3后端,连杆3的前端与连杆5的后端通过轴4可转动连接,连杆5的前端与滑板9的后端通过轴6可转动连接,使转轴2的圆周运动转变为滑板9的直线往复运动。滑板9前端的凹槽14内通过销轴与冲刀15尾端连接,模座1前端与刀轨座板12榫式连接。实施例模座1前端制有榫槽8,座板12尾端制成榫头11,当然榫槽、榫头位置互换也具有相同的连接效果。刀轨由左右刀轨16、17相向构成,其间构成冲刀15的轨槽,并制于座板12的上平面13的前端。为保证刀轨轨槽的直线精度,实际制作时,座板12的榫头11、刀轨16、17制成一体,即在一块金属材料上通过线切割制成图1所示形状。冲刀15的截面制成上下窄、中部宽形状,刀轨轨槽也制成相应地配合形状,可防止冲刀在前后往复运动中向上窜动,以保证冲压质量。滑板9下表面制有宽槽10,以与模座1的榫槽8处的凸起凹凸配合,使滑板9的前后下平面沿模座上平面7和座板上平面13贴合滑动,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带机的上模结构,具有模座(1),滑板(9)前端销连冲刀(15),后端通过圆周一直线运动转换机构与位于模座后端的转轴(2)连接,其特征在于模座(1)前端与刀轨座板(12)后端榫式插接成一体,由左右刀轨(16、17)组成的轨槽与座板(12)一体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带机的上模结构,具有模座(1),滑板(9)前端销连冲刀(15),后端通过圆周—直线运动转换机构与位于模座后端的转轴(2)连接,其特征在于模座(1)前端与刀轨座板(12)后端榫式插接成一体,由左右刀轨(16、17)组成的轨槽与座板(12)一体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顺利
申请(专利权)人:李顺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