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模装置,特别是自动化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模锻的上模由上模座、上模台依次连接在主缸的下方。在锻造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件表面形状复杂、胚料加热等原因,锻压成型后工件与胎膜之间摩擦力大,常发生工件与上模粘连、不易脱离,脱模已成为影响生产的难题。当前解决胎膜问题是从尽可能减少工件与上模之间的摩擦力着手,依靠工件自重落下而脱模的。有的采用在锻造过程中由喷涂设备向模具表面喷涂润滑剂,减小工件与上模之间的摩擦力;有的采用增大模具的拔模斜度,减少工件与上模间垂直摩擦力,已利于脱模。其前者缺陷是喷涂润滑剂增加了加工成本,又会 污染工件;其后者缺陷是增大拔模斜度,既增加了胚料投料量,也增加了再加工的切削量,更为重要的是两者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脱模,降低了加工效率,还会造成工件报废,模具损坏失效,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和安全性能强的自动化脱模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化脱模装置,包括脱模气缸、设置在脱模气缸上的脱模顶杆、固定在脱模顶杆顶端的U型脱模架、固定在U型脱模架上部的上固定板以及固 ...
【技术保护点】
自动化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模气缸(9)、设置在脱模气缸(9)上的脱模顶杆(8)、固定在脱模顶杆(8)顶端的U型脱模架(5)、固定在U型脱模架(5)中部的限位装置(13)、固定在U型脱模架(5)上部的上固定板(1)以及固定在U型脱模架(5)下部的下固定板(12),所述上固定板(1)上固定有一个上伸缩气缸(2),所述上伸缩气缸(10)的顶杆的末端固定有一个上脱模块(3),所述下固定板(12)上固定有一个下伸缩气缸(11),所述下伸缩气缸(11)的顶杆的末端固定有一个下脱模块(10),所述注塑模的模芯(4)和制品(6)设置在上托模块(3)与下脱模块(1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文斌,王鸿云,陆爽,郑光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